人生不是高三赛道的加长版

本号原创首发

年长的一辈确实不懂现在年轻人的心理状况。他们是真诚的不理解,为什么生活已经如此优越,社会提供远超以往几十年的和平进步,人生如此顺风顺水,心理却能脆弱到这个地步。

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天,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这不是脆弱的问题,小朋友从黑暗厮杀的应试时代出来,本来在大学应该是寻找兴趣,探索多样,经历失败,好奇与迷茫。而现在已经早早不迷茫了,从本科时已经目标明确地争取绩点,追求保研,增加实习经历,考公考教资,总而言之,还是考考考分分分。并不是说这些不值得追求,但本来是人生的风景之路,都成了高三赛道的加长版。应试时代灌输的“多拿一分,干掉千人”成了生命的DNA,东亚人自己不断延长赛道,你以为高考就是比赛结束,而其实生存的竞赛才刚刚开始。这是恐怖片才有的情节。

保研、升博、考公种种竞争中都是用考试来惊险一跃,总是有坠落的失败者,也总有一张同龄人间隐形的排名表。它不会像高三那样贴在教室后面了,而是在每一个对周围阴暗揣测的暮色中浮现。只要你稍微偏离,就被人甩开,你的年龄、学历、出身、资格、经历甚至伴侣,都能折合成一个可供评点的价格。大众点评,大众马拉松。

我们畏惧不确定性,恐惧迷茫与虚空,所以宁可把灵魂交给有标准有大纲有分数的权威,以此来博得人上人的快乐。而沉重的确定和它带来的决定价值评判,像悬挂在驴子前面的萝卜,引诱着目标坚定向前。胜利者随时担心被超越,失败者不甘心迎头直上。一起潜伏在黑暗森林中。

其实,我常常觉得,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幻想,比赛不是早就结束了吗?就像“只生一个好”的政策取消,节育环没有人提醒取下来,高考结束后,也没有提醒你人生可以不这样过了。

是不是可以选择跳出比赛?

可以不接受这一套考试大纲的?

出题人已经没有了,我们或许能轻松地和生命相处,就像捧起最好的礼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