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克荣 | 记忆中的收麦

记忆中的收麦

文/党克荣

又是一年麦子黄,收麦就要开始了,收麦是农民收获的季节。现在农民收麦,开着车或骑上车,地头一坐,等联合收割机一到,一会工夫就收完了,有车的麦子地头装袋,没有车的麦子直接就送到家中。回想起过去收麦,辛苦啊,我亲身经历合作化前、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三个时代的收麦季节,有许多往事沥沥在目。

合作化前,那是一家一户单干,属小农经济,那时我年幼,没有参加夏收,但跟随父亲,亲眼目睹父辈的辛酸。我家那时有二十多亩麦子,麦子成熟后,我父亲天不明起来,到曹村街道顧请麦客,白庙山上麦子收的晚,还有外地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赶场挣钱,那时把出来给人收麦叫赶场,曹村街道有个赶场的聚集地(劳务市场),到麦收季节,聚集人很多,我父亲请了四五个人,回家饭一吃,提上开水,领到地里收麦子,一般都用镰刀割,他们自带镰刀和磨刀石。中午不误时间,饭馍送到地头,收割完后回到家中,饭一吃,工钱一开,他们就回家了。

麦子拉运那是难度最大的,当时用牛拉车,我们叫拉拉,有3米多长,1米半宽,小木轮子,后边五个刺,前边套牲口的辕,车一般用槐木做的,很结实。我家有十亩地,在我家西北三四里地叫枣园的地方,西邻沟北村四社,路上坡很徒,转弯多,路窄。记得有一次我父亲拉了一车麦子,有个坡一下是个急转弯,牛没牵好,走的一急,车翻了,我父亲受了点轻伤,我五叔父在不远处收麦,看到过来,装了半车拉回去。我父亲休息了会,好在并无大碍,车来后把剩下的装上拉回,惊险呀!拉麦子得好多天,几十回拉,那时拉麦我虽小经常跟着,有时装车我父亲把我抱到车上,踏实麦子,扎绳时提绳,回来危险路段我父亲不让我在车上坐,到平路才坐到车上。麦子拉回来都堆放在场边,积好,防止下雨。

那时我们党家四户用一个公用打麦场,就在家门口,我四大(叔父下同)五大一户,七大、九大一户,八大、十大一户,我家一户。碾打麦子四户轮流,轮到那家碾打,大家都自觉帮忙,老一辈兄弟们相互协作,互相商量,我四大麦子多,苗家大外甥家里麦子少,常来帮忙。那时碾麦子是用牛拉碌碡,有个大的砂石碌碡,两个牛拉,小的青石碌碡,一个牛拉。牵牛碾场是个苦差事,大热天,一场得两三个钟头,转圈圈,有时时间长了得换一下。那时没有牛不行,我父亲一辈子爱养牛,养两头大牛,年轻时身强力壮。记得那时我八大、十大年龄小,也没养牛,拉运碾打,我父亲要给帮牤,看得把麦子倒到仓中。场碾完后,麦草积起来,有的圆形,有的长条形,麦草是牲口的饲料。那时麦子从收割碾打完,至少得二十多天。

麦子碾打完后,逢好天气晒麦子,记得我家晒麦子,我父亲早早把麦子扛到场里。中午用耙耙搂几次,晒麦子随时观察天气,防止发白雨,北边发云要十分注意。到中午两三点收拾麦子,大家都来帮忙,用推把把麦子推到一块,扫净。用木掀、扫帚借风力,把麦子扬净。储存麦子是用芦苇编的圆席囤,叫麦圈子,我父亲早早在家中唯一住人的土窑洞后边放好,囤底下放麦草防潮。那时麦子往回运是人扛,用口袋装,一百二三十斤,在一个人帮助下,端到肩膀上,叫端庄子,口口不能扎,用手捏住,到囤前便于倒。大伙帮忙,连装代扛,有时粮食多接个圈子,倒粮食得搭木板上,几个小时就完工了。晒麦是隆重的,既是庆祝丰收的喜悦,也是宣告夏收的结束。当时农村人晒麦吃煎饼、油饼,算是好的饭食了,我母亲吃过早饭,滩煎饼、烙油饼,人多准备的多,最后招待大家一吃。

合作社生产队收麦,公社麦收前开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动员大会,那时收麦称龙口夺食,因麦子成熟后,怕大风、连阴雨、冰包等恶劣天气。听老人说,麦熟了,晚上一场大风,麦穗成了光杆了。记得六十年代初有一年,收麦下了十多天连阴雨,成熟麦子在地里穗子都发芽,收回堆放的也发芽、发霉,不能吃了。所以生产队成立组织,收割组、拉运组、碾打组、安全保卫组等,男女老少齐出动,收割、拉运、碾打一条龙,争时间,那时我上学或参加工作,有时也回去在生产队参加割麦子、碾场劳动。我在渭南师范上学时,收麦也帮助附近的汉马村收麦,碾场,他们那里收麦打梱子,我学会打梱子。我们队场面开始在村中间,后搬到上边北沟西边,有饲养室。生产队碾场热闹的很,人多,特别是老一辈人正直,村风正,勤劳吃苦,责任心强。碾场开始是牛拉碌碡,五六个碌碡碾,还曾经有电碌碡,电机带,一个人在中间用绳拉,掌握方向,一个人拉电缆绳,很危险。后来生产队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提高碾打效率。当时我们西头村六组(后沟里),是村上先进单位,队长、副队长、妇女队长、会计出纳、记工员还有贫农组长等干部很负责,那时社员很自觉,上工铃一响,都按时出工,干活都很卖力。

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因我家在农村,家中农业人口六人,分的地多,多数种麦子,我父母年龄也大了,所以夏收任务落在我和老婆肩上,好在那时学校放农忙假,一干几十年。

夏收提前准备工作除了农具准备外,主要是收拾打麦场面,责任制后家家户户都分有场面,我家场面先后搬了三次,开始在我家东边五、六十米,很近,后来那里批了庄基地,搬到窑背沟沿边,远了。场面趁雨后要用耙割开、拉平,老人说,“三月不割场,麦在土里扬”,雨后用青石碌碡滚压光,好多次用人拉。有时没有天雨,要顧人家车拉水泼,晩上一泼,第二天天不亮去滚场。

麦子成熟后多次去每块地观察,老人说看麦子熟要早上观察,下午看熟了,是外熟,要细观察颗粒,麦收蜡黄,熟过了掉粒,绿了颗粒不饱满。那时我家麦子收割,除自己收割一部分外,为抢时间,还是顧人收割,早晨在我家门口,有白庙下来的麦客,叫几个人收割。后来有一种割晒机,专给别人收割,算收割进一步了。

麦子拉运是用架子车,记得刚分队,我家没架子车,借别人的,利用晚上和老婆两个人拉。后来买了架子车,车前、后搭辕门。那时雨水好,麦子丰收,一亩麦子得四五车拉。装车是技术活,车要装正,装好用大绳子勒紧。好几年我大妹夫帮我拉,他家水地,麦收的迟。他装车技术好,架子车装的象手扶拖拉机,村里人都夸奖。我家是半山区,走地里全是上坡路,上去两个人拉个空架子车,到地里满头大汗。回来下坡辕要驾好,手要用劲挺住。上坡一人拉,后边几个人掀,费劲。后来农村手扶拖拉机多了,拉麦让人家手扶拖拉机拉,自己拿六股杈装车。麦子拉回来堆放在场里,整个收割完后碾打。

麦子碾打,因自己有场地,很方便,天不明和老婆及儿女起来带上工具去摊场。摊场前,得用扫帚把场齐齐一扫,叫槾场。摊场,把麦堆积用个两股耙子抱开,用带轮子的大尖杈,把麦堆拉到场里均匀放开,用杈先把麦子一乱,一堆一堆立起来让晒,麦子干了晒厚些,湿了晒薄些,九多点前场摊起了,回家做饭吃饭。吃了饭麦子不干,还要翻一次。到中午一两点去圆场,圆场是把麦子铺平,四周圆圆,能碾到。那时队上有户人家有手扶拖拉机,提前预约,到时来碾场,带碌碡碾,头遍碾过得翻场,翻场,用杈挑起,抖擞一下,尽量翻一过,再碾一次,使麦穗全部脱完,一共碾半个多小时。碾场紧张,一家挨一家,司机连水都顾不上喝。

场碾完后,回家简单的吃喝点,用架子车拉上工具,包括各种杈,木掀、扫帚、推把、装麦袋子等,来起场。起场,是用杈把麦草分离出去,先把麦草齐齐抖擞,让麦粒落下,然后将麦草挑成堆子,借别人的带轮子的大尖杈,把麦草推到尖杈上抖动几下,不能让麦粒卷入麦草中,放到场一边,堆放好,尖杈推不完的用杈挑,主要用杈,有小杈(四股)、六股杈,反复几遍,麦草分离出后,最后用十股杈齐齐再撒一遍。后用推把把带麦糠的麦子推到场中间一块,扫帚扫净,准备扬场。扬场是借风力,用木掀把麦子和麦糠分离开,那是技术活,开始我父亲虽年纪大了,还给我指导。扬的方向不对,一掀就把麦粒弄到麦糠里了,那要万无一失,尽量做到麦糠里无麦粒,慢慢我也学会扬场了。扬出的麦再扬一次,一个人扬,一个人用新扫帚扫麦堆上的杂物,这样就成一堆净麦子,看到一堆麦子,那是丰收的喜悦。麦子袋子一装,底底用簸箕清理,剩余的放下第二天再碾,最后还得把麦糠推到场边角角,用扫帚把场齐齐一扫,第二天还要碾场,忙完天就黑了,这样辗场得四五天。麦子第一次碾叫生场,麦草还得碾一次,第二次主要是把麦草中裹的麦粒抖擞出,把里边麦子尽量清理净,最后场里麦草积起,场里就完工了。麦子还得晒干入仓。当年每年打一、二十石麦子(一石约300斤)。夏收正值高温天气,那时还年轻,还能吃苦,再加上三个兒女也大了,帮不少忙,现在回想起来,收麦活干了三十多年,难关不知怎么渡过的。

“夏来昼长人影瘦,金染玉剔麦粒香。农者躬耕汗滴土,春秋几载年景长。”几十年过去了,但那收麦、拉运、碾场的情景还时时浮现在脑脑中。劳动是光荣的,我们这一代人及父辈下的苦,后辈应铭记。要继承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精神,一粒麦子来之不易,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应该珍惜粮食,是我写此文的目的。

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作者简介

党克荣,男,富平曹村人,退休教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在乡村学校工作四十年。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0)

相关推荐

  • 【随笔连载】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五)

     (五).有一种准备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为夏收的农具平时很少用,用完就收拾了,束之高阁,夏收前,勤快爱好的农户就会早早的把这些农具提前找出来,修整一下,以防到时候影响使用.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已经不认 ...

  • 美文共赏:收麦

    收麦 [作者档案]李瑞金,笔名山之阳,1967年人,正宁西坡林场护林员.原庆阳地区财政学校财政专业毕业.自幼喜爱读书,写过诗.散文,业余时间继续坚持读书,只为更好的认识世界和人生. 享受过菜籽收获的欢 ...

  • 碾场

    白鹿原上--碾场 眼看着地里的麦子一天天变黄了,又到了夏季收割的季节,不由我想起60年前我在家乡白鹿原,参加农业社生产队碾场的事. 1955年农村实行合作化,农民的土地都入社,归农业社集体耕种.夏季收 ...

  • 高 涛:颗粒归仓 ​

    颗粒归仓 高涛 每次看到"高陵场畔"的石槽碌碡.犁耧耙耱.织机纺车和那些马灯.门礅.木龛等农耕器具,都勾起了我儿时熟悉又模糊的记忆,似乎闻到了苜蓿草的香甜味.摔得噼啪响的泥瓦炮声, ...

  • 陈海峰 || 西沟往事(十二)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党克荣 | 说说宝峰寺

    说说宝峰寺 文/党克荣整编 我家住在山前,我们富平北边自东向西横贯一条山脉,它属乔山山脉余脉,县城人称为北山.我家紧靠月窟山,月窟山距县城20多公里,海拔1251米.我们这里种植柿子.加工柿饼,有大黄 ...

  • 党克荣 | 怀念我的女婿刘艺学

    怀念我的女婿刘艺学 文/党克荣 清明节快到了,外孙女.外孙说要回来给他爸爸上坟,把我思绪一下提到对女婿的思念. 女婿患病去世快五年了,每每想起,女婿的音容笑貌,还深深留在我的脑脑中.看到孤儿寡母,特别 ...

  • 党参合欢皮治慢性胆囊炎:潞党克、合欢皮各15克,炒白术、白茯苓、陈香橼、金铃子各12克。补脾运中,疏泄肝胆。主治慢性胆囊炎。证见右胁疼痛,痛连右肩胛及右背,食荤及脂肪过多则疼痛加剧,经年累月不愈,体质偏虚

    党参合欢皮治慢性胆囊炎    潞党克.合欢皮各15克,炒白术.白茯苓.陈香橼.金铃子各12克,广除皮6克,甘草.广木香山5克,广郁金10克,参三七末2克(分冲).  补脾运中,疏泄肝胆. 主治慢性胆囊 ...

  • 澧水河畔:记忆中的荣市津渡

    (网络图片,图文无关,致谢原创) 荣市津渡 文/吴学禹 悠悠澧水,奔腾不息. 在澧县境内,它从张公庙顺流而下,过五马滩,经华光寺,逛荣市小镇,被一块梭子状的陆地(即滟洲)分成两条河流,依彭山的河窄些, ...

  • 收麦了,记忆中西安最后的麦客

    麦客,一般指以前北方陕.甘一带每年6月麦熟季节,专门外出走乡串户,替人收割麦子的人. 麦客 记忆中西安最后的麦客,应该是在1995年前后,那时候,西安东边的半坡十字(那时就是一个十字路口,没有高架). ...

  • 《原创》七律:贺党百年荣诞之“中苏论战”

    文/廖江 叁年灾害史空前,沙帝狼心把堵填. 撤走专家添困境,跑来宝岛犯疆边. 中苏论战扬邦气,百姓争强干劲天. 公布九评赢正义,第三世界紧相联.

  • 吴利荣:记忆中的家乡

    记忆中的家乡 吴利荣 计划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不知从何写起,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在母亲的絮叨中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却始终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以注定了零零碎碎,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

  • 吴利荣:记忆中的家乡(续一)

    邵东市人民欢迎你 记忆中的家乡 吴利荣 计划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不知从何写起,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在母亲的絮叨中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却始终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以注定了零零碎碎, ...

  • 吴利荣:记忆中的家乡(续二)

    邵东市人民欢迎你 记忆中的家乡 计划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不知从何写起,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在母亲的絮叨中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却始终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以注定了零零碎碎,想到哪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