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纳入立法,和父母抱着有啥区别?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揭开了儿童乘车安全法治时代的新篇章。
立法是全面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0年10月通过,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18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提高户外安全保护意识,避免未成年人发生溺水、动物伤害等事故。”这为中国预防未成年人交通伤害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使得儿童安全座椅成为儿童乘车出行的必选项。
那么
儿童安全座椅是什么呢?
儿童安全座椅是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设计,能有效确保儿童乘车安全,减轻或避免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座椅。
儿童坐安全座椅
和父母抱着有什么区别?
很多家长认为,在行驶的汽车上,把孩子抱在怀里才安全,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研究表明,当车辆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碰撞时,一名重量仅12公斤的孩子在惯性下前冲的力道,相当于数百公斤的重物。这个重量,对任何一位家长的怀抱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考验。
实验模拟:突然的冲击会导致孩子从家长怀中飞出
目前,很多家长已经充分认识到儿童乘车安全问题,并给孩子安装了安全座椅,但仍有部分家长抱有侥幸心理,除了上面提到的怀抱问题,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把孩子放在副驾驶位
我们都知道,遭遇交通意外,座椅前方的安全气囊会对前排成员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研究显示,安全气囊瞬间爆开的速度、冲力都非常大,可达到300km/h。即便是成人,在这个速度和冲力下也会受到严重伤害,更不必说身体发育不完善、皮肤娇嫩、骨骼不够坚实的儿童。
实验模拟:安全气囊爆开的力道足以击碎西瓜。
误区二:距离很近,一会就到目的地
有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离家15公里的路上,所以,短距离出行也要使用安全座椅,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误区三:孩子长高了,可以使用安全带
事实上,安全带是基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所设计,对身高达到1.45米以上的人,安全带才能以恰当的松紧度跨过肩部、胯部,从而起到保护效果。
儿童安全座椅之所以能
保护儿童乘车安全
主要作用是下面这3个方面
1、在汽车碰撞或紧急制动的情况下,可以将儿童约束在汽车座椅上,不会飞出;
2、通过充分吸能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减轻冲击力对儿童的伤害,保护儿童安全;
3、防止孩子车内随意活动,发生误开车门、车窗,掉出车外的意外。
所以
儿童乘车安全座椅必不可少!
但是到底要在什么阶段
选择什么样的座椅
才能更好的保障
儿童乘员的生命健康呢?
根据《中国儿童交道路通安全蓝皮书2018》数据显示,发生车祸时,汽车内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情况下儿童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的8倍,受伤率是后者的3倍。而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在报告调研的175个国家中,有84个国家制定了儿童约束系统的国家立法。
今年,我国也成为了有全国性立法的国家之一。儿童安全座椅之所以得到法律上的约束,是因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是目前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最有效手段,是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重要途径。
(内容综合北京日报、@雅安交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