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小酌
KE惊蛰小酌2020-03-05 阅读37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惊蛰节气,风也温暖了许多,阳光照透尘霾,像许久未见的情人,贪婪地轻抚着大地。疫情未散,再好的天气也不可随便出门。
于是,翻出自己手作的小茶器、腾出飘窗一角,简单地给自己泡上了一泡茶。当提壶高冲,欣赏着茶的浮浮沉沉,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水里的一片茶叶,悠然自得的荡漾起来。林清玄曾说过,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小千世界。此时,“喝茶”应该就是我的小千世界了。没有繁琐苛刻的规矩,不必正襟危坐,也无需精致陈设,更不为一时风雅,只想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喝上一杯茶,给平淡的生活一份清香。在生活里,“喝茶”本就是熟悉平常的事。古人说,茶有真香,贵甘润,这是实在话。如果喝茶要得自在,最后还是要回到茶本身,回归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喝茶无需刻意,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喝得简单,用一只直筒杯也能泡一杯绿茶。有时会细致一些,准备好茶壶、茶杯,给自己搭一方小小的茶席,取一泡老茶,满满的仪式感,一人也喝得满心欢喜。有时也在工作间隙,或者在旅途中,拿上保温杯,泡一杯耐泡的黑茶,也能自在地喝上一阵。喝茶这件事本就不是繁琐高深之事,在不同的时刻,都会有当下的好法子。于是,喝着喝着,便觉得滋味儿很不错,喝着喝着,两腋就生出了习习清风,神清气爽。
茶仙卢仝,在品尝了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的新茶之后,即刻写下了《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也就是那首著名的《七碗茶诗》。他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自己奇妙的饮茶体验,为世人称奇。诗中,他说自己关闭了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他刚饮下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闷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之后,身上汗水慢慢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都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轻松自在。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腋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一人独饮,内心升起那份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不会忘记喝茶的本意。
以前有一位学生问法眼禅师:师父,什么是人生之道?他说:“第一叫你去行,第二也是叫你去行。”同样,什么是饮茶之道?第一是叫你去喝,第二也是叫你去喝,哪需要那么多的大道理呢?山水自然,风声雨润,三两知己,喝茶听曲儿总归是惬意,不需要多说些什么,青山无语,胜我多情。至于修道,无非是在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自然而然。禅宗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切所在,触目菩提。担水砍柴,著衣吃饭,煮水煎茶,无非是道。
一杯清茶,缓缓入口,在舌尖上轻轻一转,带着一种清香入喉,其气其韵,让人心空,也让人心净,如云在长天,雪在玉壶。
因此,僧人坐禅,总离不了茶,在木鱼声中,诵经声里,一缕茶香,袅袅升起,缭绕禅房,也缭绕心房。诵经,是洗心的过程。品茶,也是洗心的过程。
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话,就有着几分浅淡的水意,有着几分无言的禅意。因为,一间净室,二三雅人,品茶闲聊,本就是清心静虑的过程。
如果生活是一杯茶,那么痛苦就是掉落杯中的灰尘。没有谁的生活始终充满幸福快乐,总有一些痛苦会折磨我们的心灵。如果总是不断地去搅和,痛苦就会充满我们的生活,你要学会让灵魂安静下来,慢慢沉淀所有的烦恼。
就像亦舒说的:“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过你,也不必惋惜。”
世间万物,有得必有失,过度在意得失,想要的越多,反而失去的越多。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才是人生。
更新于 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