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外表,高贵的心
文:戴子林 聂传安
文章风格各有不同。绚丽者文采飞扬,平淡者质朴无华。中学阶段,不少人偏好绚丽,但有些人依旧平淡。风格无所谓贵贱,真情真知方为根本。
且看10班戴子林的一篇质朴之文。
在前几日的开学考中,我在某班考试。在我座位斜对面有一个人,他的举止,让我厌恶。(关键词“厌恶”,以下应写明原因)
考试第一天下午,那个人买一瓶饮料,喝的时候把它放在桌子上,喝完便把它放在地上。(语言的确“素颜”,没有任何修饰)
考试第二天早上,我发现那个空瓶还在那儿。我心想:他怎么不丢掉呢?到了下一场考试,那个瓶子被他踢倒了,滚到了他身后那个人的座位底下,他也没去捡。(不丢不捡,看样子根本没有那个意识)
到了下午, 那个人又买了一瓶一模一样的饮料,喝完了把空瓶放在地上。他后面的那个人把之前那个空瓶踢回到他座位底下。两个他喝完的饮料瓶在他座位下,一眼就能看见。(视而不见!)
考完试, 我以为他会把它俩丢到垃圾桶,可他却是睁眼瞎。我心想:他也太没素质了……(睁眼瞎,说得太对了!从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我”的着急与愤怒)
我走到那里,捡起它们,把它们放进垃圾桶。(这是全文中最耀眼的一句话。事不关己,却也能默默捡起!记得我曾经的学生上高中时也有类似的文字描述,说是因为想起老聂老是在班里捡起垃圾)
记得老聂让我们背过: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对“文化”诠释的四句话,许多学生都会背)
我一定要牢记这些话,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质朴的语言表达坚定的信心,让人倍感欣慰)
子林文章的确很“素”,甚至很“土”——风格其实是很难勉强的,正如杜甫难有李白的飘逸,而李白难有杜甫的顿挫。揭开外表的“土”,我们看到一颗真挚的心:目睹不良行为会生气会愤怒,更难得的是能经自己的行为去纠正别人的错误!
朴素的外表里包裹着一颗高贵的心!
子林的文章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影子,于是我想起前两天教师节时一位朋友给我发来的一段有关“教师”的文字:
在原本的东方,教师是神圣的,他不止是一个职业上的teacher,而是一位师父,一位Guru(梵文,象神一样让人顶拜的老师)。
一位老师,不应把精力放在追逐比拼社会地位、头衔和名声;
一位老师,无需追逐笼络了多少的学众,他的“学堂企业”办得有多大;
一位老师,不能有过多的交际,周旋于各种人情和功利,会消耗时间,影响他保持学术的客观和严谨;
一位老师的价值,也是他的本份,是他的学生是否收获了成长,承前启后,一个智慧的火炬点燃了另一个火炬!这是他的殊荣,由此教师也获得人们长久的尊敬!
而子林的那句“我走到那里,捡起它们,把它们放进垃圾桶”,正是一个火炬点燃另一个火炬的见证。
而那段话,且与所有的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