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辨虚实
太阴者,脾脏也,土也,太阳者天也,太阴经气连表,需要太阳的温度来温燥,只有得到太阳的温度,脾才能生,一旦太阴失去本能之气,那必然要病,有人说太阴无有表证,错也,太阴病兼表证,医误下,脾下痛,时疼时止,误下伤津液,下后,引邪入里,太阴经太阳经经气下陷,所以疼痛。痛者气也,气不得下行,内陷气归于肚脐下,能引起大痛暴痛,痛而不止,这是大肠热也,使用二加汤。太阴常虚,虚而不实,容易遭受外感,太阴病兼表证,不虚者,脉浮缓,一旦常虚,浮缓不常见,只见细软,还是有表证,表证仍在,桂枝加芍汤还在,还用桂枝加芍汤。太阴者,虚从何来,不热为肾虚而耗,肾的精气不得上达,这种病人常常冷,常常冷还容易饿,容易催饭,吃多便多,这是寒化,'肾阳无力暖土。不能温大肠,底火不足,这是先天早饿的由来。多是由于少年时肾亏手淫。
一旦后天能食,饿了有烧心感,饿了难受,身体发软,发抖,无力,身体作困,这是脾脏空虚,常常太阳风邪进入脾脏,一旦饥饿,太阳风邪就直接进入脾脏,这叫风邪入脾,风为阳邪,一旦肚里无食,饥饿感就出现,表现为能食。这为漏病。此病日久不解,太阴不能还原,成为一种旧病,胃窦常痛,胃窦是太阴的食窦穴,又是胃的大络,实际就是里面胃痛,心口偏左三指,痛就有定位。疼痛可以传到肚脐左边上下一条线,下至结肠,上至乳根,这是真正的太阴虚,阳明热。阳明常热而不解,太阴长期不能还原,这就是真正的太阴病,同道的如果遇见这样的疼痛,不能使用干姜附子扶阳,扶阳病必重。太阴经亏,阳明经热,常常不解而化为气,脾中虚气,阳明热气,二气交替,上下窜动,这种病人到老死都难以治愈,常常调气,泻下清下,还能生存,还能正常生活,时好时坏,若要遇到庸医,大热药大补药,药后腹胀,放屁不通,热气返流就在心下,有时吃饱了想吐,撑胀感,憋闷感,全部出现。我留下一个通天顺气方。这种病人有时还有一个症状,就是睡觉之中,突然感觉有一股气从左边上冲至胸中,说不清的难过,就像刚刚喝过辣椒水,刚刚吃过大蒜,就像触电感,这就是太阴虚证,胃家实也。何为胃家实?三阳热归于胃底,十二指肠小弯,是最狭窄的地方,热邪最易积聚于此,十二指肠化热,必然传至胰腺,胰腺肿胀,引起胆道闭锁,少阳郁热不得疏泄,肝胆疾病蜂拥而起。胰腺者,谷也,圣人云,肝外有胆,胃外有谷,此之谓也。三阳热邪最易积聚十二指肠小弯,进而引起胰腺肿胀,胰腺结石,胰腺炎,胰头炎,糖尿病,以至于胰腺癌,急性胰腺炎爆发等危急重症。此为三阳交汇之关口,四十五岁之前疾病根源。常热不解,损耗三阴,三阴亏损,人必然早衰多病。所以太阴多麽重要,是人生老病死一大关口。太阴与谷有表里之称。对于此病,常用胃疽汤合左顺汤加减。此病女同志若不及早治疗,必生乳腺大病。右关脉出现独浮,必有胃窦炎。女人左边乳房必然生病。
有人问道,为何《伤寒论》只有足六经,没有手六经?原因是足部六经直接接通地气,是人体气血津液的基础,足六经不病,手六经自然运转,犹如大树根深,枝叶方能繁茂。仲景祖师通达人体脏腑,《伤寒》《金匮》是上下一体之作,仲景对于手六经的疾病,多数写在杂病篇,比如胸痹篇讲了手少阴心,肺痿篇讲了手太阴肺等等。手六经疾病多是由足六经疾病,长期误治过经后转变而来。比如心脏病多是由阳明太阴病误治,转变而来,肺病多是由于太阴病,手阳明大肠经病,长期误治转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