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气虚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水肿"、"喘证"、"肺胀"、"痰饮"、"心痹"等病的范畴。
二、中医辨证与治疗
1、心肺气虚证
[主证]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动则加剧;食少纳呆,咳嗽喘促,心悸怔仲,面色青紫;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沉无力或兼促、涩、结代。
[治法]养心补肺,健脾益气。
[方药]养心汤。
人参,肉桂,五味子,当归,川芎,法半夏,茯苓,远志,酸枣仁,黄芪,甘草等。
2、气阴两虚证
[主证]气短疲乏,心悸怔忡,头昏目眩,口干舌燥,心烦失眠,自汗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或促、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
人参,麦门冬,炙甘草,五味子,桂枝,阿胶,熟地黄等。
3、血脉瘀阻证
[主证]心悸怔忡,气短动则更甚,心胸痹痛,胁下痞积,口唇紫绀,两颧黯红,下肢浮肿,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通脉。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桃仁,川芎,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甘草,黄芪等。
4、阳虚水泛证
[主证]心悸气喘,畏寒肢冷,腰酸膝冷,尿少浮肿,面色苍白或青紫,舌质淡黯,舌苔白滑,脉沉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味。
熟附子,肉桂,干姜,猪苓,白术,炙甘草,茯苓,泽泻,白芍等。
5、痰热壅肺证
[主证]发热不恶寒,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痰黄稠,胸膈痞满,口干口苦,尿黄量少,浮肿,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或兼促、涩。
[治法]清热化痰,降气定喘。
[方药]清肺化痰汤加减。
黄芩,鱼腥草,射干,秦皮,杏仁,前胡,瓜蒌皮,浙贝母,桃仁,葶苈子,陈皮,甘草等。
6、阳气虚脱证
[主证]心悸气喘严重,虚烦不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不能平卧,尿少浮肿,面色苍白或灰黯,舌质紫黯,舌苔白滑,脉沉细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
红参,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干姜,炙甘草,麦门冬,五味子,山茱萸等。
三、调摄与护理
减少各种心脏病的发病率。例如饮食控制,抗感染,去除感染灶,抗风湿,降压,降糖,克服胰岛素抵抗等即可以降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对已患心脏病的患者,应及时控制和去除心衰发生的各种诱因。例如及时控制感染或去除心内外感染灶,迅速纠正心律失常,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避免输液过多过快等。育龄妇女患心脏病,应视情况避孕,病情严重者应终止妊娠。要适当安排休息:心衰I度者不宜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心衰Ⅱ度者应该限制其体力活动,心衰Ⅲ度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鼓励病人作肢体运动以防血栓形成。要加强精神护理:保持室内环境清静,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利疾病康复。
四、食疗与验方:
1、饮食宜易于消化富于营养,例如鳙鱼、花斑鱼、甲鱼、兔肉、猪瘦肉、母鸡肉等。
2、忌禁食肥腻、难消化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墨鱼、章鱼等高脂食品,忌食辛辣刺激物品,以及浓茶、咖啡等,戒烟戒酒。少食多餐,多食水果蔬菜。
3、适当限制食盐,对于心衰水肿者,食盐可限制在2~5g之间,对含盐高的食品,例如咸菜、咸蛋、咸鱼、咸鸡、咸猪肉、酱油等亦应限制。
4、可作饮食治疗的中药有: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灵芝、茯苓、莲子、淮山药、冬虫夏草、地黄、黄精、麦冬、沙参、玉竹、百合、陈皮、当归、川芎、三七、天麻、杜仲、薏苡仁、车前草、荠莱、茅根、葫芦、山楂等。可将这些中药与食物配合,以作食疗。举例如下:
(1)人参制品:人参含片,每日1~2粒,1日3次。人参或西洋参冲剂,每次1小包,1日3次。适用于本病心气虚者。
(2)人参麦冬炖鸡:人参5~10g,麦冬15g,大枣3枚,母鸡肉100g,水1碗,用瓦盅隔水炖熟。适用于本病心气阴两虚者。
(3)莲子冬虫草炖猪心:莲子30g(不去心),冬虫夏草5―10条,炖猪心1/3只,水1碗。用瓦盅隔水炖熟,适用于本病心悸脉律不整者。
(4)冬瓜鲤鱼赤小豆汤:冬瓜150g,赤小豆30g,薏苡仁30g,鲤鱼1小条,水适量,煲汤,少许油盐调味食。适用于本病水肿者。
(5)葫芦瓜炒鱼片:葫芦瓜150g(去皮,去核切片),鲩鱼肉(切片)100g油盐共炒至熟食。无鱼片可改猪瘦肉切片。
(6)清补凉糖水:沙参15g,玉竹15g,石斛15g,百合15g,加水2碗煮至1碗,去渣,加少许冰糖调味。适用于本病肺有痰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