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批评,方能为成长助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理性的批评,方能为成长助力
批评也要讲究艺术,运用得恰当,有助于孩子成长,运用不当,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加重孩子的不良行为。
根据家长批评时的自身状态,可将批评分为情绪化的批评和理性的批评。情绪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孩子做了不符合规范或者不符合家长期待的事情,家长的情绪被激惹引爆,这个时候家长的愤怒失望等复杂情绪一股脑倾泻而出,是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下。在这种状态下,家长可能会说出挖苦讽刺的话,这些话往往会直接冲击孩子的自尊,让孩子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被爱和接纳。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因此产生对父母的愤恨,极端情况下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来报复父母。情绪化批评的模式就是父母的情绪被孩子点燃,失控后的言行进一步引发孩子的各种消极情绪、消极认知和消极行为。此时,孩子大脑皮层尤其是前额叶的功能被削弱了,他无法去思考自己错在哪里,如何做才是对的。事实上,当他被“攻击”的时候,大脑会进入本能的“防御”,例如用很多理由来驳斥父母,或者不理不睬,亲子关系逐步疏离对立。因此,情绪化的批评不可取。
理性的批评指的是,尽管父母的情绪可能也被孩子的某些不当言行激惹,但是能够在情绪上来的时候,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在一种理智的状态下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更好地运用理性的批评?
预设情景,刻意练习。理性批评的能力,其实是可以提前做功课甚至刻意练习的。在亲子沟通中,孩子常不断重复出现同一类型的问题,家长常陷入重复不断地以雷同的方式或变本加厉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但无果。所以,家长可以在平常心平气和时梳理出孩子哪些问题会引爆自己的情绪,练习在这些情境下稳定住自身情绪。列出清单。
例如:放学后已安排孩子在户外玩了2小时,并跟孩子商量好回家后花10分钟调整一下,就开始做作业。但是你发现30分钟甚至1个小时过去了,孩子根本没有写作业。设想自己遇到这种情境,情绪可能会是:生气的、愤怒的、失望的、挫败的、无力的……尽可能多地列出类似的问题情境,就会提高在这些情境下的情绪自我觉知。当这类情况出现时,就可以利用“暂停、深呼吸、自我暗示”三个步骤让自己的情绪平静。并告诉自己:“我现在正在气头上,暂停一下,做几个深呼吸并且用内部语言暗示自己平静。”
批评行为,维护自尊。在孩子不写作业的情景下,情绪化的批评大概是这样的:“还不快去做作业!你这孩子从小就贪玩、学习那么差还不努力、脑子笨还不自觉、没有时间观念,否则看我怎么揍你!”在父母激烈的言辞下,孩子可能去做作业了,但是他吸纳到的是关于他自身的负面信息,表面上看,短时效果可能是有的;但长远看,他会内化吸收这些负面评价,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也无法建立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而如果家长能很认真地看着孩子,郑重地对他说:“我看到1个小时过去了,你还没有开始写作业,我心里非常着急甚至有点忍不住就快发火了。现在咱们坐到书桌前,把作业和本子等学习用品拿出来,开始写作业吧,我相信你能做到的!”这样理性的批评,没有诋毁孩子,同时也传递出对孩子有能力自律的信任,所以孩子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发自主性,积极改变行为。
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再设定一个场景:比如家长正忙着在厨房做饭,此时10岁的哥哥和2岁的弟弟发生冲突,弟弟脑门上被哥哥抓破了。这种情况下,情绪化的批评往往是家长上来对哥哥来一通打骂。而理性的批评则是这样的:“xxx,我要郑重地告诉你,打人是不对的,是坚决不允许的。请记住:无论你有多生气多愤怒,都不可以打人!我想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你说说看……”这时哥哥可能会说出他的理由,家长可借此机会和孩子探讨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以及教会孩子生气时如何用更理性的方式来处理来表达。
批评与积极肯定要相结合。面对开学前赶作业的孩子,情绪化的批评言语可能会责骂孩子毫无规划意识、临时抱佛脚、偷工减料、不负责任等等。理性的批评,会发现孩子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你正在努力快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寒暑假作业,这说明你对学习的事很上心,你很希望自己能按时圆满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这些都很值得肯定啊!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着急,写得很快所以字写得不是很好,而且很多题目也做错了。我们稍微慢一点,把题目看清,把题答对,把字写好就更好了……”与积极肯定相结合的批评,不会破坏孩子当下的情绪,孩子通常就能以较好的情绪状态完成后续的事。等孩子做完之后,就可以再找机会跟他谈时间安排,让他养成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
启发式谈话,温和不纵容。我们再来看个例子,比如当家长把饭做好了,喊孩子来吃饭,叫了几遍,还是不来。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找机会跟孩子聊聊:“孩子,当爸妈喊你吃饭的时候,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孩子可能会说“你们说第一遍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但是我在看课外书或做其他事时,没法立刻停下来。”家长可以说“哦,这样啊,你猜猜看,当你大声嚷叫而且又没来吃饭的时候,爸妈可能是什么心情?”“如果是你花了好多时间做好饭,喊爸妈来吃饭,但爸妈不理你,且大声嚷嚷你会是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件事情,在咱们家应该如何来解决比较好,你希望我们怎么做,你希望自己今后怎么做呢?”通过这一系列温和而不纵容的问话,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会积极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规范自己的言行。
总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塑造、品格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少不了批评教育。作为家长,掌握批评的策略,会让批评更理性、更有建设性、更有温度,也才能给孩子的成长助力。
(蔡蓉,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心理中心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