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盲人的绘画,获得了全国大奖,双目失明依旧了不起!

文‖才华有限
在此之前,我听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五十余岁的盲人画家,因画技高超获全国大奖。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很惊讶!双目失明竟然还能画画,并且还有一定的水平。随着慢慢的了解,心中的惊讶逐渐变成了敬佩!两眼都看不到能正常生活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何况现在还能自由挥毫。
他出生在福建诏安县,从小随父亲学习书画。自幼就患有麻痹症的他,后来不知是什么缘故,又患上了眼疾。在他廿六岁那年,眼疾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也许是造化弄人,也许是命里有此一劫,手术失败了。而这次手术的失败直接导致双目失明,让他彻底告别了光明。
失去光明,这对于一个只有廿六岁的青年来说,绝对是无法接受的。若是我,也许精神会崩溃,因为打击实在太大了。
可能正是因为“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廿六岁的他在亲友们耐心的劝导下,慢慢走出了阴影,生活逐步回归到了正常轨道。
“对啊!我从小就和父亲学习书法绘画,何不从这方面入手呢”,因而,要成为中国书画史上第一位盲人画家的梦想在他心中萌芽。有梦想总归是好的,但画画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实在很困难,即使有一定基础也很难。
我们都知道,画画需要心到、眼到、手到,其中“眼到”尤为关键——无论是篇幅布局,还是最终的呈现都需要眼睛。眼睛看不到,难不成要凭感觉画?但这里有个问题,看不见如何知道好不好呢?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长达廿余年的学习计划。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神对弈,犹标坐隐之名。”先从静心感知入手,培养自己的记忆能力,他开始拜师学习下棋。长期下棋虽然可以培养定点定位的感知能力,增加绘画布局的准确性,但绘画的韵律是出不来的。如画植物的藤条要有粗细飞白,画植物的叶片要有远近浓淡才有自然韵律。眼睛看不到,如何画出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又开始学起了扬琴。
说到这,不仅有人要问了:为何要学弹琴呢?我想,这就是中国古典乐器和乐谱魅力之所在。最基本的,音乐有七个音符,每个音符的发音都不同,经过组合产生跌宕起伏且美妙的旋律,这与画画行笔的韵律很相似。
弹、听、感知三者融汇,在嫁接到绘画用笔上,对于双目失明的他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果不其然,通过数年的努力他做到了。
几年后,他的第一组以“荷”为主题的处女座绘画入选“全国首届残疾人艺术品展”,同时获得特别奖。随后,又受邀参加“国际残疾人康复大会”,在亚太区第九届会议上,他更是现场挥毫泼墨,让百余个国家的代表震惊。之后,他又受邀参加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直播,面对全国观众和全球华人华侨,执笔绘制了《葫芦图》《双鸭图》,可谓轰动一时。
说了这么多,究竟他是谁?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位盲人画家”的沈冰山先生。
沈先生作品问世后,不少人给予了高度评价。画家、美术批评家、人大教授陈传席先生曾这样评价:“难以置信,难以置信,难以置信这样的作品会是一个盲人画的。”当然,也有人并不看好沈先生的作品,只是说了一些鼓励的话。 
其实说到这,我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绘画了,而是沈老不卑不亢的生活态度,以及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如果换成我们,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若是我,在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打击后,绝对没有沈老这样的勇气和恒心。若是你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