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物至宝:东山御物之美、足利将军的秘藏与书院茶之汤 / Ashikaga's Grand Treas...
Variation XIII (变奏十三) Jean-Claude Bouveresse - Bach: Variations Goldberg (Version pour trio à cordes de Dmitry Sitkovetsky)
▲ 「金沢貞顕」(北条貞顕)(1278 - 1333)像(称名寺蔵・国宝)
貞顕是当时一流的文化人,与许多文人有交往。回到镰仓后,他曾用京都带来的茶道具招待幕府将军。
貞顕尊重先例和理性,是一个从不忽视对周围环境考虑的协调者。
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唐物数寄」,「茶之汤」就无法成立。
*「同朋众」是自室町时代起在幕府附近从事杂务和娱乐工作的人,一群在表演、艺术等方面都表现十分出色的人,于1866年被废除(庆应二年)。
▲ 「足利義持与同朋众」三位同朋众与左上的足利義持将军(1368 - 1428,足利家第4代将军,義持是義滿的儿子)
而与书院建筑相匹配的茶礼就被称为「书院茶」,最为典型的书院茶成立于以室町时代将军为中心的武家社会中。
▲ 「大德寺聚光院 闲隐席 壁龛」表千家第六代如心斋宗左设计之茶席。聚光院建于1566年,是为了悼念武将・三好長慶而创建,也是茶道大师千利休与茶道三千家的菩提寺。
▲ 「大德寺聚光院」
一般认为:书院茶汤风格的确立是在将军足利義教(ashikaga yoshinori)在位时期。
▲ 「紙本著色足利義教像」,愛知県一宮市 妙興寺 蔵,足利義教将军是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是三代将军足利義満之子,八代将军足利義政的父亲。
▲ 「祭礼草子」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平面图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茶室「向峯居」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鎖の間「臨水亭」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書院「対雲閣」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数奇屋「友賢庵」
▲ 「佐々木道誉」像,1296 - 1306。
佐々木道誉,是南北朝时期的守护大名,本名高氏,入道后称为道誉;后成为近江佐佐木一族的嫡系宗纲的女婿,并继承了家主的职位。
▲ 「足利尊氏」像
因在京都京极建宅,故又有「京极」的称号。最开始被北条高时任命为佐渡守,在后醍醐天皇流放至隐岐时担任其守卫…道誉甚至还协助足利尊氏创建了室町幕府,成为近江、出云等数国的守护大名,巩固了位列「四职」之一的京极家的地位。
南北朝的茶会中,有以禅院台子装饰为主的「礼式茶」和「斗茶」(茶寄合)两种形式。
道誉作为在和歌、连歌、茶、花、香上均十分出色的文人,以举办当时十分流行的极尽奢靡的「斗茶」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婆娑罗大名」。
▲ 「何谓 婆娑羅?」— 指的是无视先例、旁若无人之行为,形容过着华丽生活的武将们。婆娑罗:用现在的话说,可能就是「凡尔赛」的意思…?
据《太平记》记载,在京极的宅邸中举办的斗茶会中:
▲ 滋贺徳源院 道誉桜
贞治五年(一三六六)三月在大原野的花丛下为游兴举办的斗茶,更是超越想象地风流奢靡。
在其间还放入了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起来的大香炉,将一斤名香一次性全部投入其中焚烧,熏风四溢,众人仿佛置身于香国之中,醉心不已。
▲ 唐物「青瓷香炉 铭 千鸟」,千鸟是日本安土桃山时期的关白太政大臣丰臣秀吉所拥有的三足香炉,其价值1800贯。据说盗贼·石川五右卫门欲从伏见城偷取出物时,因为香炉盖的千鸟装饰发出了声音而被发觉,因此被前田玄以(后来的五奉行之一)逮捕。
「古今名物類聚」记载为武野紹鴎所持,秀吉、家康递传。
而道誉撤离时洒脱的姿态被时人如此称赞:「道誉的姿态风骨既大气又风情十足」;这也说明了道誉不仅是斗茶的名家,还是兼具两种茶风的达人。
▲ 唐物 「京極茄子」(织田茄子)
▲ 唐物 「九十九髮茄子」(付藻茄子)
▲ 唐物茶壷 銘 湯浅 - 美秀博物馆
▲ 唐物茶壺 銘 金花、銘 松花 - 德川美术馆
▲ 唐物茶壺 銘 大般若 - 德川美术馆
▲ 唐物茶壺 銘 千種 - 2009年佳士得纽约,66.25万美金
貞成親王
sadafusa sinnō
▲ 後花園天皇(1419年7月10日〈応永26年6月18日〉- 1471年1月18日〈文明2年12月27日〉日本第102代天皇,父亲是貞成親王。
「云脚」指的是点茶时产生的泡沫宛如变化的浮云一般转瞬即逝,形容粗糙的抹茶。
蔡襄,《茶录·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建人谓之云脚、粥面)。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之,环回击拂。
▲ 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
足利義教 & 足利義政
ashikaga yoshinori & ashikaga yoshimasa
▲ 「紙本著色足利義教像」,愛知県一宮市 妙興寺 蔵
在历代将军中,足利义教、足利义政父子与茶道的关系最为紧密。
* 花之御所:通稱室町第、室町殿,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于京都室町修建的一座豪宅,作为将军的住所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花之御所得名于园中所种植的各种花卉。
▲ 「花之御所」
会所的增加是因为义教作为具有优秀的艺能才华的数寄者,将这些纳入了幕府每年定例的活动仪式中。这些会所在建筑层面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建造壁龛作为装饰唐物的场所,书院建筑就此诞生。
▲ 「银阁寺 观音殿」,国宝:足利义政在寺内兴建了观音殿,被通称为「银阁」,因此,寺院全体被称为「银阁寺」,这一名称与同在京都的「金阁寺」(鹿苑寺)相呼应。
在9岁时继承将军职位的义政,将自己的审美观全部投射到其中,创造了一座反映东山文化精髓的简朴淡雅的大山庄。银阁寺可称为美之求道者的义政精神的延续,脉脉相传至五百年后的现代。
▲ 「同仁斋」,唐物的摆设,参考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
▲ 「东求堂」被列为日本国宝,是义政的佛堂和茶室,建于1486年。该楼面对水池,正面宽3间半,平面为正方形。
正面左面为方2间的佛殿,右侧为义政的书房和茶室(称作“同仁斋”)。书斋北侧的副书院和违棚是现在最古老的座敷装饰风格的房间, 是日本书院造和草庵茶室的发源,被视为日本建筑史上宝贵的遗产。
虽说同仁斋采用了庄严的书院结构,但空间只有四张半榻榻米大小,寓意不凡,蕴含着「书院茶」向「草庵茶」发展的倾向。
▲ 「东求堂」前的银沙滩
▲ 「稻叶 曜变天目」,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 德川家康递藏
▲ 「油滴天目」,国宝,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
▲ 「天目」,东山御物记载中有曜变、油滴、禾目等茶碗,此件箱书有「油滴天目、东山御物」等记载,又有著名的20世纪初「大正名器鉴」的经眼记录,又有淡交社「茶道美术鉴赏辞典」收录,是日本唐物美术收藏中的名物。
介乎油滴「Yuteki」与禾目「Nogime」的审美,韵味悠长;其色为纯度极高第五阶之三氧化二铁,显银,比褐更上一乘;观其黝黑又纤细之底足,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国宝油滴天目、大德寺龙广院之曜变佛器,有异曲同工之妙,仿佛可见义政将军对天目茶碗比例甄选的独到之处;
这无疑是一件暗藏将军审美秘密的茶碗,带着银阁寺五个世纪的加持,代表东山御物之美的唐物至宝…
▲ 「青磁筍花生」重要文化财,南宋時代・13世紀,根津美术馆 - 天文23年(1554)「立花(りっか)図巻」记录,「筍花生」在室町時代就存在,后来由徳川家綱送给堀田正俊,之后传给佐倉堀田家。
▲ 「马蝗绊」传日本平安時代(中国北宋时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平重盛(1138 - 1179)所持,但年代应该更晚,是南宋时期的精品;足利义政将军所持(1436 - 1490) ,出现裂痕后送往中国明代欲购同款全品为果,随后修复「鎹(かすがい),锔钉」
▲ 「唐物 打曇大海」,柿子般底色上泛有黑色轮廓的风景,犹如乌云(曇)般的模样,由足利义政命名,原可能为将军的文房水滴,后或配盖成为茶入;经足利义政、丰臣秀吉、京极家之手,后为德川将军家所有。
▲ 「唐物肩衝茶入 銘 初花」
▲ 「唐物肩衝茶入 銘 遅桜」,南宋時代 13世紀,三井記念美術館 - 足利義政将军所蔵,与同为義政所持的茶入「初花」相比,来到日本的时间略晚,由義政将军亲自取名「遅桜」,典故出自「金華集」中藤原盛房的和歌:「夏山の青葉まじりのおそ桜初花よりもめずらしきかな 」- 夏天山上青叶已经冒出绿芽,此时盛开的晚樱比初花更珍奇…
传承:義政、篠原宗久、藤堂高虎、蒲生忠郷、徳川将軍家、松平忠明、 徳川将軍家、松平徳松、徳川将軍家、徳川宗家、室町三井家と続き、 三井記念美術館
▲ 「桃鸠图 宋徽宗」,《桃鸠图》流传日本已久,长期以来被作为徽宗的真迹,受到良好的保护,现在是日本的国宝级文物。
此画左下印3代足利义满将军的「天山」印;右署「大观丁亥御笔」,是作此画时为北宋大观元年丁亥岁(1107年),其时宋徽宗赵佶二十五岁。
▲ 「鶉图 传 李安忠筆」南宋时代,根津美术馆,国宝,6代将军足利義教所蔵,「雑華室印」。
鹌鹑行走的姿态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右脚抬起,眼睛锐利而紧张。红色的浆果来自枸杞树,画中甚至连叶子上的虫咬痕也被细腻地描绘出来。
▲ 「漁村夕照图」 牧谿筆,南宋时代,根津美术馆,国宝 - 潇湘八景之一,3代足利义满将军将其切割来装饰其起居室。画面中夕阳的长光照在画作右边的小树林上,给人留下了傍晚时分的印象…
▲ 「六祖破経图」传 梁楷筆,南宋時代,三井記念美術館 - 在这幅画中,惠能大师正在撕毁一本经书,禅宗一直有「不立文字」的教义。
同理,禅茶的茶之汤以佛法为中心;千家茶道传承至今十六代,亦是以「不立文字」为准;故当下国人恢复宋代点茶,以诸本古籍倒推茶汤,其可行性十分值得商榷…… 宋代重礼,此举只取其形而忘乎其礼,势必如「刻舟求剑」,恐难以得其真髓。
这本画作有足利義満の「道有」印、足利将軍家、豊臣秀吉、西本願寺、松平不昧、 新町三井家传承。
▲ 「梅花小禽图」重要文化財,传 馬麟筆,南宋時代,五島美術館
足利義教「雑華室印」
▲ 「鴨图」传 宋徽宗筆,南宋時代,五島美術館
▲「紅白芙蓉図」,李迪筆,南宋時代,東京国立博物館,国宝。
▲ 「宮女图」,传 銭選筆,元時代,個人蔵,国宝
能阿弥
芸阿弥
相阿弥
nōami、geiami、sōami
1395 - 1471,1431 - 1485,?- 1525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记载中显示,每阿弥在文化活动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但却是将军最信任的同朋众。这大概也是他的子孙能够从事文艺活动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三阿弥还要负责鉴别将军收集的各类珍贵的唐物或唐绘,进行采买和分类。
▲ 「建長寺」是位在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寺院,臨濟宗建長寺派大本山。山號「巨福山」(巨福山)。本尊地藏菩薩、開基(創立者)為北條時賴、開山(初代住持)為「蘭溪道隆」。鎌倉五山第一位。境內以「建長寺境內」被指定為國之史跡。
村田珠光
murata syukō
1423 - 1502
▲ 圜悟克勤 「印可状」 国宝 纸本 行书 43.9 x 52.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松平直亮氏寄赠。珠光跟随一休参禅,得到了一休的印可状,即圆悟克勤的墨宝;珠光是第一位将禅僧的墨宝用于茶挂的人,被称为「墨迹开山」。
古田织部建议将「流れ圜悟」裁成两半,上一半19行,下一半37行,这样「流れ圜悟」的上一半就挂进进了奥羽独眼龙,大名「伊达政宗」的茶室里。
而另一半「流圜悟」在流传中不知去向。上一半「流れ圜悟」后来为堺(大阪南部城市)的祥云寺收藏,而江户后期出云松江藩(在现在岛根县松江市)第七代藩主、大茶人松平不昧(1751~1818年) 以赠与祥云寺黄金2500两和每年30大袋大米为代价获得… 「流れ圜悟」后来由松平家族的后代松平直亮氏(出雲松江藩第十代藩主 松平定安 之第三子)寄赠东京国立博物馆,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 右:「一休宗纯」墨迹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大德寺真珠庵 / 左:一休宗纯像,俗称朱太刀像 —
此图为永享7年(1435)一休手持木刀在堺城横冲直撞,与颓废的俗世进行抗争的画像。据说此举蕴含了禅就像木刀一样,外观气势十足但却毫无用处的批判,大德寺真珠庵
村田珠光被称为茶道的开山鼻祖,相传利休的茶道「得道于珠光,得术于绍鸥」。
对繁多的游艺活动开始厌倦的「足利义政」将军询问能阿弥是否还有其他的乐趣,作为同朋众的能阿弥就推荐了茶道。能阿弥提名了南都称名寺的名僧,三十多年来一直苦修茶道的珠光…
珠光是否是义政的茶道老师这一点尚且存疑,其次珠光和能阿弥的关系 —「珠光教授能阿弥茶道的奥义、能阿弥教授珠光唐物的鉴赏方法」,也尚不明确。
珠光的茶道通过「能阿弥」吸收「书院茶」的技法、知识;而「绍鸥」则是对珠光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这也是茶道发展史上被大家普遍认知的讨论课题。
▲ 「心之文」是村田珠光写给弟子古市澄胤(古市播磨法师)的一封信,在茶道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全文翻译如下:
心之文
此道最应忌讳的就是傲慢与贪婪、嫉妒高明者、蔑视初学者之心。茶人本应去接近高明者,向其求教,照料初学者,对其进行培养教育。
而且此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汉」与「和」之界线,做到汉和融合,这一点必须铭记于心。
最近,提到「冷枯」之美,初学者总是拿着备前、信乐烧,摆出一副名人皱眉鉴赏的姿态,真是岂有此理。所谓枯淡之境界,亦是由循序渐进而来:得到好的器具,应首先好好去体会、玩味,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创造出一个适当的境界来,一步一步做下去,在境界上不断深入;得不到好的器具的人,索性就不要拘泥于器具才好,如何养成欣赏艺术品的眼力最为重要。
即使已经相当成熟,也要保持向人求教的心态,这非常重要。傲慢与贪婪之心是最大的绊脚石,但自信也是不可或缺的。古人所云「为心师,不师于心」可做此道之至理名言。要茶人做心的导师,而不要让自大傲慢之心成为自己导师。
此非古人之言。
珠光
珠光有一位叫作「古市澄胤」的弟子,是大和的豪族。珠光的茶汤理念可见其授予古市的「心之文」,这是一纸超越时空的教诲。
古市澄胤
furuichi chōin
1459 - 1508
澄胤的兄长胤荣因举办过极尽风流的「淋汗茶会」(一边泡澡一边饮茶吃酒的宴会)而为世人所知。
由珠光赠与澄胤的茶道传授书《心之文》,是研究珠光的茶汤之道的珍贵史料。
澄胤也拥有三十多种像珠光小茄子这样的名物茶器,之后更是发现了后来成为本愿寺名物的名石“残雪”。据《长阁堂记》记载,这块石头原本是用来压屋顶木板的。
写了第五篇的茶人系列,每一次的结语都是留到最后的盛宴。这是唯一作为作者会透露自己想法的章节,而每一次的调研、翻译、撰写,到了这一刻都是最特别的。
相信很多人都去过「金阁寺」,但却不知道这是3代足利义满将军的圣地;我们也都去过「银阁寺」,但却不知道这就是8代足利义政将军的宝地:
也许如果我们提前知道,那个享受和感悟会是加倍的,而事实却不尽然如此;可这也是促使我们去了解历史、传承的最大原因和动力吧?
重新翻译村田珠光先生的「心之文」,可以体会他字里行间的困惑和怒火,也明白了这些苦恼是跨越时空的、庸常的;当下的我们,何尝不是也面临着一样的困境…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mit verschiedenen Veränderungen' BWV988 - Aria Tatiana Nikolayeva -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我们的公众号
我们的视频号
假如都看到这里
请不要吝啬赞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