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决渎汤治疗水肿的体会
在《中医内科学》中讲到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其发病原因,在《素问·水热穴论篇》中被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汉代的《伤寒杂病论》称本病为“水气”,按病因、病证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又根据五脏证候分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直至元代《丹溪心法·水肿》才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明代《医学入门·杂病分类·水肿》提出疮痍可以引起水肿,并记载了“脓疮搽药,愈后发肿”的现象,清代《证治汇补·水肿》归纳总结了前贤关于水肿的治法,认为治水肿之大法,“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其本也。”同时又列举了水肿的分治六法:治分阴阳、治分汗渗、湿热宜清、寒湿宜温、阴虚宜补、邪实当攻。分别为完善水肿的病因学说和辨证论治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与心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部六病对水肿的证治进行了创新,创立了不分阴水阳水的决渎汤,针对大部分水肿患者有奇效。比如,2019年12月治疗一例脑中风患者右侧上下肢水肿,一剂决渎汤痊愈,而后未再犯。
然而决渎汤能否治疗所有水肿患者而不必辨证呢?答案是否定的。
病案:
患者,女,44岁。
双下肢水肿18年,未有缓解,口服多种中药汤剂未能见效。脉诊为双手溢脉,考虑从脉论治,协调治疗,处方7剂调神平亢汤合半决渎汤治疗,未见疗效。二诊,考虑心肺肾的关系,希望通过加强心肺循环功能,提高肾脏代谢能力,处方7剂调心理乱汤合调肾汤治疗,仍然不见疗效。三诊,问出患者经常小便不利,已有十几年的病史了,可以看做是伴随水肿一同出现的。处方5剂真武汤治疗,效果显著,按压后的回弹时间和深度均有明显改善。
思考:脉象反应的是患者整体气血的分布,而水肿的证治早在《金匮要略》中便已经提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故而应该利其小便,决渎汤中使用黄芪30g、广郁金15g、银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白茅根15g。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即疏通水道之意。故由此而将此利水之方命名曰决渎汤。
银花和丝瓜络,二药配伍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丝瓜络味苦而除湿,其药性寒清热,在除湿火之中善于宣通经络,通常可以配合银花治湿火伤络之证。车前子味甘淡,性滑利降泄,善于利水。同时据药理研究,车前子利尿有保钾的作用,是一味理想的利尿药。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可行三焦之气以加强利尿作用。郁金行气,与黄芪共用可防雍滞。白茅根味甘寒,能够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尤以治热证尿血为佳。以上六药共用,具有强心利气,通调水道之功。可治一切水肿。
然而此例患者,其小便不利甚是顽固,即便是调节心脏,加强水液循环代谢的功能都未有好转。突然想到在治疗过程中忽略了阳虚的症状。如果是天寒地冻的环境,无论风再大,结冰的水面也不会有一丝的移动。于是转换思路,使用《伤寒论》的真武汤治疗,一剂而效果出,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续服治疗。所以在治疗水肿的时候还需辨别阴阳虚实,如果遇见顽固水肿,久不见效的情况,可以试一下决渎汤合真武汤,行气助阳以利水湿。
初入临床,略表拙见,请前辈斧正。
作者简介:尹相乾,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硕士,师从全国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带头人、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院长马文辉教授,在马教授身边跟诊3年,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了三部六病学理论和诊疗技能。系三部六病医学流派第三代传承人,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高级医师,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专业讲师。参与2项省级课题,发表论文核心期刊1篇,国家级期刊3篇。擅长调理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风湿免疫性疾病,妇科、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