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

“医生,我从前体检的血糖好像有一点超标,算不算糖尿病?我平时都没有不舒服,应该没关系吧!”“我应该是健康的胖子,虽然这颗肚子消不下来,不过假日都有出门散步运动,体力还不错。”

其实,所有超过45岁的成年人,都需要接受血糖检测。若年纪未达45岁,但有体重过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kg/m2)且有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或缺乏运动等状况,也要抽血检查血糖。

常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几个:

①空腹血糖值:在空腹8小时后抽血,正常状况血糖值应小于100mg/dL,若血糖值超过126mg/dL就算糖尿病。

②随机血糖值:正常会于140mg/dL以下,若超过200mg/dL且合并有多吃、多喝、多尿等症状,建议口服糖水测试,来诊断糖尿病。

③糖化血色素:简称为HbA1C,常用的标准,是抽血检验。糖化血色素代表患者3个月内平均的血糖值,正常的标准是在5.7%以下,若发现数值超过6.5%,则代表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常常没有症状!怎样才算糖尿病?

血糖刚开始超标时,患者几乎都不自觉,没有任何不适,大家常听到的“多吃、多喝、多尿”三多症状,往往要到血糖值高到一定程度才会跑出来。因为缺乏明显症状,使得很多患者会轻忽血糖的重要性,可能会误以为不控制好血糖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会建议即使没有症状也该抽血检查呢?糖尿病其实很伤身体,这些问题可以是急性发作,也可能慢性侵袭、破坏身体各个器官。当血糖值超过600mg/dL,糖分、水分将随著尿液排到体外,患者会表现出多尿、脱水、呼吸急促,严重甚至会昏迷、死亡,这是所谓的“糖尿病高渗透压症候群”。

当血糖值超标,全身器官都会受影响,无论大血管或小血管都遭殃。因为,处于血糖过高的状态下,身体就像泡在糖水里,血管壁会慢性发炎、变得脆弱。当血管不健康,血流减少,就无法顺利输送足够的氧气、养分到各器官去,器官的功能就会愈来愈差,诸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功能恶化、伤口不容易愈合等状况会一一浮现。

血糖超标,全身受害

患者可能抱怨眼前出现黑影,这是视网膜病变。抱怨手麻、脚麻、感觉异常,代表神经病变。尿液变少,代表肾脏病变。这些都是糖尿病5年、10年、20年以后带来的问题。若平时没有好好控制糖尿病,经年累月下来,患者就得面对中风、心肌梗塞、失明、洗肾、截肢等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


饮食控制 吃得少不如吃得对

当患者抽血检查确诊糖尿病后,需要赶紧透过饮食、运动与药物3个方向来努力稳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身体控制血糖的能力较差,不仅容易出现高血糖,也很容易低血糖。因此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血糖至少在130mg/dL以下,饭后血糖在160mg/dL到180mg/dL以下,而糖化血色素则最好于7%以下,年轻一点的患者最好控制在6.5%以下。

所谓饮食控制,并不是“吃的量少就是好”,而是要学会选择食物,例如泡面虽然只有一小碗,但是对血糖控制不利。运动方面,要考虑到运动的时间、强度和频率,若只有散步、甩手,运动量恐怕不太够。有些患者即使认真做运动、控制饮食,血糖值还是降不下来,这可能就与基因、体质有关,若胰脏功能退化太快,就需要辅以药物,才能让血糖达标。

药物选择多,帮助控血糖

目前已有很多种类的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药物作用机转各自不同。磺醯尿素类药物(Sulfonylurea)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双胍类药物(Biguanide)能避免血糖高时继续释放肝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第二型钠-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类药品(SGLT2 inhibitor)能促进肾脏排出糖分。还有一种药物与“肠泌素”有关。肠泌素是体内自然分泌的贺尔蒙之一,进食后,肠道就会分泌肠泌素,肠泌素会透过血液循环全身,影响多个器官,包括胰脏、肝脏、胃、中枢神经等处都能发生作用。

肠泌素能促进胰脏分泌胰岛素,帮助细胞利用及储存血糖,来降低血糖值;肠泌素也会通知胃部:“现在小肠有东西了!请蠕动慢一点!”可延缓胃排空的速度,让食物待在胃里面时间久一点;肠泌素也会提醒中枢神经:“食物已经抵达肠子,不要再吃!”,让人有饱足感,减低食欲。因为具有多重机转,使得肠泌素能改善血糖控制,也有助于控制体重。体重若能减下来,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会增加,血糖控制又能更好。肠泌素的使用方式和胰岛素类似,患者可以在家自行注射。

想要把血糖控制好,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时用药三者缺一不可。该使用何种药物、该不该打胰岛素,可以和医生好好讨论,根据血糖控制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平时保持血糖稳定才能减少急性、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