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音上66万点赞的视频,里面的先进玩意,至少100年前就有了

村群里看到个小视频,一位农夫,正在浇水。
他的桶子,挺特别的,底部加了两根长管,浇起来又快又匀,不必拿瓢弯腰,效率提高好多倍。
(图源网络)
村民之所以转,自然是觉得特别。
确实很特别,却不是新玩意。
我在德国软妹子赫达·莫里逊(1908-1991)拍摄于1930-40年代的老照片里,就看到过同款长嘴桶子。
又在某音上找到那个视频博主,不得了,20个小时,66万点赞啊。
妥妥的大热门。
不少人说:
第一次看到这样浇水。
还有人讲:
有智慧的人,干什么都与众不同。
亦有人自责——
我以前怎么没发明这种浇水?
更有人羡慕:
这人不发财都难。
不过也有人认为:
干的是情怀就不做评论,但我会搞个自动喷淋系统。
但也有人指出:
广东福建一直是这么搞的。
看了这些回复,挺有感慨的。
一是,世界那么大,想象力又有限,凡事还是得保持些谦虚为是。
我们没见过的东西,比见过的多得多。
却总有些人,把自己读小学初中时被塞到脑子里的那点粗浅知识,当成无往不利的武器,认为只有他才是对的。
到了说不赢的时候,更简单,直接一个高帽子扣过来,砸不死你也能让你闭嘴,就看你怕不怕。
然后他便胜利了。
至少精神上如此。
二是,历史的断层。
这种桶子早就有了,或许中间若干年没用过,现在又拿出来,一下就火了。
点赞的几十万人,绝大多数,应该都是觉得这是新发明吧?
最近在看解玺璋的《梁启超传》,里面大量引用了传主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以及出版过的书籍里的内容。
读着那些文字,很难想象,那竟是100多年的人所写。
如果我将之翻译成白话文,发在公众号里,没读过梁启超的人,只怕会认为,就是我写的啊——
多么现代的思想啊……
我们现在常用的那些词汇,他都用过了;
我们现在一些不说了的,也是他文章里的主要观点。
不晓得谁告诉我们,一代胜过一代,实际,压根不是如此。
100多年后很多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耍手机玩游戏自然比起梁启超他们强得多,但在思想层面,那是远远不如啊。
又想起,现在总有人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喊人,帮忙给他的娃投票,还说一天能投几票,每天都能投……
这种毫无门槛的玩意儿,有意思吗?
说起来,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早在1926年,《良友》杂志就举办过婴儿竞赛,一等奖银元五十块,投票人需将选票寄往上海……
那是需要邮资的呀……
你看现在,但凡要投票人出点成本,他还会帮你忙不?
当然,后面这句感慨,其实与本文无关。
我只是因为从那个小视频,想起很多事,其实以前都有过,只是被人遗忘,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