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旭东:刍议孙氏八卦拳

编者:目前以较大篇幅讨论孙氏八卦拳(作者:一般俗称八卦掌)的文章偏少,故此文值得研究者关注。依作者提示,编者起码认为现在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1、此拳的理法与其他各支的八卦掌有哪些不同?2、孙禄堂先生是如何在拳术与易理之间建立起机理上的关联以指导拳术的建构与研习的?他是如何依据自己的武学实践发现了易理与拳术之间存在着实体性的关联的?此两点希望听到作者进一步的详述。此外,文中关于孙禄堂先生“在高粱穗上奔跑、在人群头顶上飘过”等功夫的描述,相信也会让相当部分的读者惊奇与关注,其来龙去脉同样愿闻其详。

孙禄堂先生

孙氏八卦拳即一般俗称八卦掌,为什么笔者不称八卦掌,而称孙氏八卦拳呢?

其一,本门祖师孙禄堂先生对该拳冠以“八卦拳”之称,见1917年出版的《八卦拳学》一书。因此在介绍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时,就应该尊重开创者之意,称八卦拳,而不是八卦掌。

其二,称某某拳,其意指的是某某拳学或拳派,而非拳头。比如通背拳也是以掌法为主,但仍叫通背拳,很少有称通背掌的。

以掌型命名拳,境界低了,呈现的是在拳学上认识俗浅。

那么为什么在八卦拳的前面又加上一个“孙氏”呢?

因为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是对传统八卦掌技理、技法的一次鼎革立新。换言之,此拳的理法与其他各支的八卦掌不同。

为了区别此拳与其他八卦掌在理法上的不同,故冠名孙氏八卦拳。

目前武术界对于用《易经》建构八卦拳(即八卦掌,以下同,不再注明)的理论,即用《易经》蕴含的易理建构八卦拳理论有不同看法。某些人甚至认为用《易经》建构八卦拳的理论是八卦拳技击能力退化的主要原因。

那么,引入《易经》来指导八卦拳的研习是八卦拳技击功夫退化的原因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事实和技理本身这两个层面来解答。

首先,何以证明自从把《易经》引入指导八卦拳的研习后,八卦拳的技击功夫退化了?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发现事实恰恰相反,自从把《易经》引入对八卦拳的指导后,八卦拳的技击能力得到空前的提升。如在清末出版的《清稗类钞》中所记载的拳术家中没有董海川先生及其弟子,所记载的拳术中也没有八卦拳或八卦掌等拳名。然而自孙禄堂先生把《易经》引入对八卦拳的指导后,不过十余年的功夫,八卦拳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名拳之一,见1928年出版的《国技论略》以及1933出版的《国术名人录》。当然这种变化与民国初期武术地位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八卦拳能够从千百种拳派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则不能不说这与孙禄堂先生以易理重构八卦拳后,使八卦拳的技击效能获得极大提高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除了八卦拳在武林中地位发生巨大提升这一事实外,从当时武林对孙禄堂先生八卦拳的评价,即知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超逸前人并冠绝群伦,对此在笔者以前的文章中对相关史料多有展示,本文从略。此外,孙氏拳第二代传人中以八卦拳享誉武林者甚多,如孙存周、裘徳元、孙振川、孙振岱、齐公博等,其技击功夫是当时武林中其他人所不能及的。因此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被当时武林中各派技艺精深者所尊崇,如1934年1月29日《大公报》记载:“海内精技艺者皆望风倾倒”。

那么从理论上讲,引入《易经》来指导八卦拳的研习会使八卦拳技击功夫退化吗?

众所周知,太极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中,《易传》是对《易经》的注释。如今这几乎成为太极拳具有文化内涵和该拳功效深奥的一个依据。

但是当把《易经》引入八卦拳后,在一些人那里竟然遇到完全不同的待遇,似乎成了一种罪过。这究竟是《易经》真的跟研习八卦拳不能有联系?还是一些人的门派之见在作怪?亦或他们对孙氏八卦拳卓然超群的技击效能的嫉妒心理在作怪?我们认为这是不难判断的。

首先《易经》在中国文化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对几千年来中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武学若成为一门学术,必须建立理论根基,而其理论溯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下,就不得不接续《易经》。所以,为一门拳术建立理论使之提升,成为学术,于是把《易经》作为其理论之源,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框架下的必然结果。否则就无法成为学术,而是散乱之技,其技无法得到提升。

其次,孙禄堂先生把《易经》作为八卦拳的理论基础并非是一般的引用,如陈鑫的《太极拳图说》并没有在拳术与易理之间建立起机理上的关联以指导拳术的建构与研习。孙禄堂先生是依据自己的武学实践发现了易理与拳术之间存在着实体性的关联关系,并借用《周易阐真》的理论进行了揭示与阐扬,由此重构了八卦拳的拳式结构与法理,使之更为合理,使其技击、健身与修身效能得到空前提升。孙禄堂先生在《八卦拳学》和《八卦剑学》两书中对此做了纲领性提示。

同时孙禄堂先生指出爻卦与拳术终不能等同,爻卦在拳术架构与体系的构建与研习中只是起到启发和提示性的作用,而非一一对应的教条。但这种理论上的启发与提示对于拳学实践中使功夫不断深入、使拳术不断优化、使研修不离正轨、拳合于道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体现在实践者在实践中的总结与建构。

比如,现代生理科学已经证明人体存在内外两个环境即系统(见1932年坎农所著《躯体的智慧》),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维护人体的生命机制——稳态机制甚为重要。而孙禄堂先生在1917年出版的《八卦拳学》中即将人体分为内外八卦两个系统,指出两个系统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使内外八卦相合,是提升拳术体用效能之根本。

孙禄堂先生在《八卦拳学》“八卦拳形体名称”中指出:

是以八卦取象命名,制成拳术。近取诸身言之,则头为乾、腹为坤、足为震、股为巽、耳为坎、目为离、手为艮、口为兑。若在拳中,则头为乾、腹为坤、肾为坎、心为离、尾闾第一至第七大椎为巽、项上大椎为艮、腹左为震、腹右为兑。此身体八卦之名也。自四肢言之,腹为无极、脐为太极、两肾为两仪、两胳膊两腿为四象、两胳膊两腿个两节为八卦。两手两足共二十指也,以手足四拇指皆两节,共八节,其余十六指,每指皆三节。共合四十八节,加两胳膊两腿八节,与四大拇指八节,共合六十四节,合六十四卦也。此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生六十四卦之数也。此四肢八卦之名称。以上近取诸身也。若远取诸物,则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蛇、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拳中则乾为狮、坤为麟、震为龙、巽为凤、坎为蛇、离为鹞,艮为熊、兑为猴等物,以上皆远取诸物也。以身体为八卦属内,本也。四肢八卦属外,用也。内者先天,外者后天。故天地生物,皆有本源,先后天而成也。内经曰,人身皆具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本,澄其源而流自长,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理也。故善为医者,必先治本。知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因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有一茎透起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知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盖先生脾官而水火木金循环相生以成五脏,五脏成,而后六腑四肢百骸之以生而成全体。先后天二者具于人身,皆不离八卦之形体也。医者即知形体所由生,故断以卦体,治以卦理,无非即八卦之理,还治八卦之体也。亦犹拳术,即其卦象,教以卦拳,无非即八卦之拳,使习八卦之象也。由此观之,按身体言,内有八卦,按四体言,外有八卦,以八卦之数,为八卦之身,以八卦之身,练八卦之数,此八卦拳术,所以为形体之名称也。”

由此可知,依据《易经》研修八卦拳有如下几个特点:

1、“按身体言,内有八卦,按四体言,外有八卦,以八卦之数,为八卦之身,以八卦之身,练八卦之数,以符合万物演化之道。” 通过卦象与身体及拳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使研修者能够发现并掌握拳中体用的规律。

2、八卦反映的是相互关联的关系群,针对不同的目的对象,同一卦象的对应物是不同的,因为所对应的性能不同。但相互关联的关系群的演化规律不变。

3、八卦的卦象反应的是内外、阴阳各个关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演化规律。

所以研修八卦拳若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必须对《易经》有精深的研修和造诣。其实不仅是八卦拳,任何拳术若要研修至精深的境地,都需要对《易经》有所造诣。据1934年《世界日报》记载,当年程廷华先生认为孙禄堂先生的技击功夫于黄河南北已无敌手,但是孙禄堂先生仍要去访求在《易经》上有精深造诣者去进修,既是这个原由。所以有孙禄堂先生去四川访某公研修《易经》之行。经此行研修,孙禄堂先生的武艺达到登峰造极之境。

此后孙禄堂先生仍不自满,每到一地必访求在《易经》上有精深造诣者相互交流,不断提升自己文化修养。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记载孙禄堂先生:“因拳理悟透易理,及释道正传真谛、经史子集释典道藏之精华,老宿所不能难也。旁及天文几何与地理理化博物诸学,为新学家所乐闻焉。”

由上可知,文化修养对研修拳学的重要。当代某位所谓的“八卦掌名家”仅是获得过八卦掌表演金牌,并无技击实践的战绩,便自以为是,分明自己见识浅陋却无自知之明,道听途说,著书立说,并在网络上依据讹传、谎言,歪曲、贬低孙禄堂先生,良可慨也。

孙禄堂先生对八卦拳的理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借助了刘一明的《周易阐真》中的理论,如《八卦拳学》中“八卦拳先天后天合一式说”、“八卦拳阳火阴符形式”等章节引用了刘一明《周易阐真》中的论述,据此来阐述如何通过先后天八卦相合使拙劲归于真劲的道理。

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的功效之所以超胜,其原因之一就是能修为出真劲,即以先天真一之气为基础的内劲,由内外八卦相合所成,其劲特性如钢丝盘球,其用变化无穷、感而遂通。由内外八卦相合修为出身体机能与技击技法的变化之理,成为身知,使技击与道合真。

此外内外八卦相合能修为出罕见的吸力,这是一般的武艺名家难以达到的境界。如当年在某公馆,李文彪先生看到同为教师的晚一辈的裘徳元先生能以塌掌吸住三十斤重铜球转掌时,自愧不如,挂冠而去。

孙禄堂先生根据自身的技击实践,结合《易经》以及刘一明内丹学说对八卦拳和太极拳的理论进行建构,并据此优化并完善了八卦拳和太极拳技术体系的建构,不仅对于这两门拳学,对整个武学的提升与发展都具有极大意义。

孙氏八卦拳乃武学拳艺中极精妙之学,其学极深,其用极妙,技击至高之艺也。闻之我辈中董岳山、陈垣、驼五爷、何道人等得其大要宏旨。以我所亲身接触者,黄万祥、刘树春师兄之身法略有其形迹可寻。

孙氏八卦拳最基本的式子即转掌,亦称太极式,以后由此式演化为两仪式,即单换掌,四象式,即双换掌,及八卦八形即:狮、麟、蛇、鹞、龙、熊、凤、猴八形八掌,为八卦正掌,即定掌也,以后依易理相互演化,成为变掌,最后再以穿掌神而化之。孙剑云老师说,此拳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人在其中以感天地之道,故能得天地运行演化之理,即太极也,亦即八卦演化之理也。

所谓上合于天,天体为圆,运行不息,伸缩鼓荡,变化莫测,故以走圈为基本形式,以合其天,但其步法非转圈一种形式,于走圈中其运行轨迹又有无穷之变化,如天罡步、飞九宫等,亦皆对应于天体演化之相互关系,手法、身法、周身之劲有一气伸缩鼓荡之变化,然皆要合乎八卦变化之理,方能感于天、入于神化。

所谓下合于地,地实为方,两足关系要符合勾股铉三角、弧铉切矢之理,形意拳三体式之义含于其中,圆中寓方,动中求静,动静合一,天地人相合。周身整劲起钻落翻如钢丝弹簧球合于步式,并将72暗腿以及擒拿、点穴、摔法等融入其中。其相互联络演化皆与易理相合,故能层出不穷,应变自然。

入门之径即八卦拳之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即八形),以后练变掌、穿掌等皆以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身体力行逐步深入,于内修,得八卦拳之真劲,于外用,得八卦拳变化精微之道。孙禄堂先生指出八卦拳属天,即变化莫测之意也。此变化莫测并非仅仅是指步法、身法、技法等,包括劲势,其劲变化莫测,其势倏忽万端,犹如天网恢恢,常未接触对手,即令对手屈服之。诚如孙存周先生所云:此拳极变化之能事,有莫测其由之慨。此为孙氏八卦拳之性质。然其基础,乃无极式和太极式(即转掌)。所以,孙氏八卦拳要练出其味道,必须在无极式和太极式(转掌)上下足功夫。

如何转掌?孙禄堂先生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要求。这里无须赘述。

今天的人习拳多不能甘于简朴,对于基础的功夫不能深入。其结果如张烈师兄所说,如看书之翻目录。一式之义都没有真正掌握。

昔日前人习拳,仅太极一式(转掌),一练数月,每日至少转两个时辰。转到周身如电,才算功成。张兆麒师兄讲,孙振川先生从你身边一过,相互并未接触,甚至双方四目未接,已使对手神魂悚然而不能敌。此乃转掌功深所致。张兆麒师兄自己就体会过,亦见有试艺者如此拜倒在孙振川先生脚下。当年擂台骄子曹晏海先生与孙振川先生试艺后,即因此拜服于孙振川先生。同样齐公博先生亦曾以转掌令天津众拳师惊服而放弃比试之心。

反观今日习八卦掌者,转掌时毫无劲势可言,甚至摇摇晃晃,自我陶醉,其实已远离正轨。

至于技击中彼此相互接触,习孙氏八卦拳有成者,其劲更为神妙,具有“制虚”之极灵极透之劲。刘子明先生言,当年张熙堂先生一秒九拳,其出拳速率不在当今专业拳击手之下。张熙堂先生与孙存周先生切磋时,张熙堂先生虚晃一拳,被孙存周先生手指一触其臂,张熙堂先生立即不能动,瞬间全身被制。此即“制虚”之灵妙之劲。孙存周先生此项功夫并非仅刘子明先生一人所述,周剑南先生及支一峰、杨良骅、万勇南等先生都曾分别谈起过孙存周先生类似的例子。此种能够“制虚”之劲确为孙氏拳所独有。我本人也曾与支一峰师兄实验,即使我手臂迅速回收,被支一峰师兄手指触到,立即痛入骨髓,心悸瘫软。据我几十年来的见闻,无论是现代格斗技还是其他传统武术拳派,皆无此种劲。因此,孙氏八卦拳能制人于虚空变化之中。其中孙氏八卦拳之钢丝盘球之劲绝非随便形容之语,乃有确切精深之义焉。

何谓钢丝盘球之意?

孙禄堂先生言:“惟其透,故无失无得,无障无碍。”

又云:“惟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透体”,故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所谓“空中”之妙用。

因本人在孙氏八卦拳上没有造诣,故对此言之意蕴莫能解之。后研究孙门前辈之言论、事迹,加之自己练习转掌、单换、双换等,经多年研修,似略有所悟。据此感悟钢丝盘球之意有如下五个特征:

缠拿,此意之缠拿,并不需要运用擒拿等手法,高明者能够以一个点接触就产生控制对方身体的缠拿效果。其原理之一,就是“制意”。

渗透,轻微接触,却能使劲力深透到对方的内脏。这是孙氏三体式的修为效果,先天真一之气所致,所谓先天之力也。此外作为辅助还有“一根筋”练法。

冷崩,无兆中突发冷崩之力。基础有二:其一是依托先天真一之气,所谓空而不空。其二是源自孙氏八卦拳周身缠拧而生的整体硬崩之力。劲如霹雳电闪,迅疾无兆,有一击毙敌之效。

透空,此劲之用全仗极变化之能事,手眼身法步之变化无兆无穷,无不恰合其机,看在眼前,一击即空,所谓不空而空。若我进敌身,无论其如何防守,无孔不入,皆能先知彼意。何以至此?因孙氏八卦拳之基础为孙氏三体式,有一条腿代替两条腿之功用,因此感应极机敏,重心变化无兆,极尽灵变之能,另外其修为之窍合于奇门遁甲,故能神乎其艺。

飞腾,陈微明先生言:孙禄堂先生之八卦拳剑飞腾变化,神鬼莫测,殆未曾有。此意我不能解,只能以事迹言之。

由是可知钢丝盘球之意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对于自己而言是要通过缠拧之劲练出整体崩弹之力。其二对于对方而言,我一动即将对方缠拿住,其用有三个层面,入门时通过两手或两臂的接触,在走动中将对方缠拿住,即走控功夫。进而手指一搭对方,即将对方缠住,虽然只是点接触,通过连续走位产生将对方缠住的效果。而臻出神入化者,虽未接触,从对方身边一走,即令对方产生被控制的效果,如孙禄堂、孙存周、孙振川等先生的八卦拳皆是如此境界。此为八卦拳钢丝缠绕之功。而钢丝盘球的玲珑透体,则体现在动静变化合乎易理及奇门遁甲上,我身如空,所谓身体如同九重天,进敌,如水如气,无孔不入,不能阻挡。化敌,看有似无,如身体透空。如此方得着孙氏八卦拳的钢丝盘球之意。

关于孙氏八卦拳的飞腾之功,听孙剑云老师言,孙氏八卦枪若尽其用,非有轻功不可。当年郑怀贤先生嘱咐周剑南先生要学孙存周先生的八卦枪,谓之“甚是奇功”。但是孙存周先生没有接这个话茬,也许没有轻功基础难尽此艺之用。当年孙存周、孙振川、孙振岱等先生擅孙氏八卦枪者皆轻功高超。

轻功分三个层次,一为平衡,二为灵捷,三为飞腾。

平衡有静功、动功两种,静功如踩鸡蛋、踩气球等,实际是通过调节身体平衡,使物体的接触面均匀受力,如使鸡蛋、气球等均匀受力,于是不易破损。此乃力学一般作用原理的应用。

平衡中的动功,如当代之跑酷,是通过快速运动,以惯性力来平衡身体。因此需要有很好的速度能力和弹跳能力。给人以灵捷之象。

而上乘者乃飞腾凌空,并非速度、弹跳、平衡等能力所能致,实乃先天真一之气之妙用,如孙禄堂先生在高粱穗上奔跑、在人群头顶上飘过等。此种功夫非养气功深而不能至。同样孙存周先生走虎形能一步三丈,亦非肌肉之素所能达,当今男子世界跳远纪录也不过8.95米,不及三丈,而且有助跑。孙存周先生的一步三丈,乃无助跑而至,故亦是先天真一之气所能也。孙振岱先生身戴镣铐,面对监狱高墙一跃而过,亦是此气所为。

故孙禄堂先生的三球之意皆是以先天真一之气为基础也。

据知孙禄堂先生的轻功来源有三,幼年时的少林铁锡碑功夫、程廷华先生的八卦拳功夫、张姓云游道人所传之气功。此后,经孙禄堂先生研修《易经》、《丹经》、《奇门遁甲》等,使之轻功更为精进,神乎之游刃,故在中央国术馆的《国术周刊》刊载的“国术史”中记载孙禄堂先生“轻灵矫捷得未曾有”。金警钟先生亦称孙氏拳代表了轻灵派之上乘功夫。

极虚灵中和、极轻灵剔透乃孙氏八卦拳体用特色之一。

(0)

相关推荐

  • 关于孙氏武学的问答(摘录)(之三)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孙禄堂先生 (续上期) 问:你认为武式太极拳如何? 答:武式太极拳起承转合,动作简明,理法有序. 问:对其他几式太极拳你怎么评价? 答:以我本人的经验没 ...

  • 孙式内家拳论坛的贴间琐记(2

    以下各则都是发表在孙式内家拳网站http://www.neijiaquan.com上,由本站孙禄堂武学文化网http://www.sunlutang.com整理而成,欢迎转载,尊重劳动,转载时请保留这 ...

  • 童旭东:孙氏太极拳的无极式与太极式

    写在前面: 研修太极拳必须从无极.太极入手. 无极.太极在孙氏太极拳中是客观存在的状态. 打着科学的旗号否定无极.太极的人,大多是那些既不懂科学,又自以为懂科学的人,这类人最喜欢批判无极.太极.八卦. ...

  • 童旭东《孙氏武学研究》

    童旭东《孙氏武学研究》

  • 刍议孙氏八卦拳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编者:目前以较大篇幅讨论孙氏八卦拳(作者:一般俗称八卦掌)的文章偏少,故此文值得研究者关注.依作者提示,编者起码认为现在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1.此拳的理 ...

  • 童旭东:关于孙氏武学的问答(摘录)(之三)

    孙禄堂先生 (续上期) 问:你认为武式太极拳如何? 答:武式太极拳起承转合,动作简明,理法有序. 问:对其他几式太极拳你怎么评价? 答:以我本人的经验没有资格评价,我只能转述前人的看法,如刘子明先生说 ...

  • 童旭东:关于孙氏武学的问答(摘录)(之一)

    写在前面的话-- 说真话.讲实话必然要得罪各个方面,几乎让所有的人都不舒服--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性情如此,因此一些自称是孙门的人骂我,至于孙门外的某些人更是恨我恨得咬牙切齿--天下武术本非一家- ...

  • 童旭东:天梁中道 七煞破立:孙氏拳要义之一

    大约10多年前,我与台北的周剑南先生通电话时,周剑南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从孙存周先生学习拳术时,有一次遇见一位和尚也来向孙存周先生请益,临了,孙存周先生对这位和尚讲:"学我们家的拳要懂得'天 ...

  • 童旭东:刍议五行拳中劈拳体用

    孙禄堂先生示范的劈拳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介绍过支燮堂先生在最初练拳的十几年里只练三体式和劈拳,劈拳是形意拳五行拳里的第一个拳式,可见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形意拳的五行拳? 即劈崩钻炮横五种拳式,孙禄堂 ...

  • 童旭东:拳与道合的践行者——孙存周

    100多年前,孙禄堂先生创建了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 何谓拳与道合? 使技击合于道--即掌握技击体用规律,技击格斗立于不败之地者. 何人至是? 根据诸多史料记载,孙禄堂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换言之,拳与道 ...

  • 孙氏八卦拳转掌浅谈

    孙氏八卦拳乃武学拳艺中极精妙之学,其学极深,其用极妙,技击至高之艺也. 孙氏八卦拳最基本的式子即转掌,亦称太极式,以后由此式演化为两仪式,即单换掌,四象式,即双换掌,及八卦八形即:狮.麟.蛇.鹞.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