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咨询师与社工的区别
【异史氏曰】昨天与一位朋友电话时她说了一句,心理咨询师是不会下结论与提建议的,社工则不一样,社工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给一些建议,但也会适可而止。于是想到那句,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我们这些读了几本书的人的毛病就在自以为是,遇事总会下意识地下结论,给建议,遇上一个也读了几本书,或者是有主见的对方时,沟通交流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前几天应邀给一所学校的一项工作提供咨询,起初的沟通虽然也是尽心尽力,回应对方的问题时可以说抓住了自己所有的空挡时间,但效果与以往遇到情形一样,对方希望给能替他们完成文本。这就是自己在接受咨询方面不专业造成的。好的咨询师,就应该如这位朋友所言,不给建议。罗杰斯曾用人们观看日落的态度,来说明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应有的态度:“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我在接手项目咨询的时候常常会犯的错误就是立马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许多时候当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时也是会转换思路的,尽管这转换已经迟了。人,认识自己的问题,真不容易。
威廉·詹姆斯在《行为改变思想》中讲了这样一个心理学案例:一个小偷被捕了,警察问他为何要偷东西,这名小偷不但不为自己的罪行感到羞愧,反而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的职业本来就是“小偷”,偷东西是他的天职。警察觉得,小偷一定是在为自己的无耻行径作无赖的辩护。于是,小偷被短暂拘留后又放了出去,然后,继续偷,继续被抓。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随着被抓的次数增加,小偷居然公然谴责警察们“干涉”他的正常工作。这名小偷的反常言行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兴趣,他们对小偷进行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研究并发现,小偷并不是在为自己的偷窃行为进行狡辩。事实上,在他的意识里,他的确认为“小偷”是个正当职业,与厨师、司机一样,他偷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只是在工作”。
在詹姆斯看来,小偷的奇怪逻辑却并不难理解。“人们通常认为,意识指导行为,人们的心里想什么,会导致人们有怎样的行为。”但根据詹姆斯的“表现”原理,“事实却恰恰相反,不是意识指导行为,而是行为产生意识。”所以,许多情况下怎么做很重要,人际沟通更是如此,反过来想,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专业的时候才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真的很难!
对此詹姆斯的建议是:“空想主义并非从来不付诸行动,只是他们太容易被'开头难’所打败。当他们遇到了一个障碍,在努力尝试之前,他们已经说服自己:'这个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我之前所幻想的事只能想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既然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那就不要白费力气了!’就这样,他们轻而易举放弃了成功的机会。他们甚至没有机会了解到:事情的开头总是看起来很难,但其实都是因为对事物不熟悉、没有形成习惯。实践证明,绝大部分事情都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当人们度过了最初的困难期和坚忍期,事情便像水到渠成般畅快,自然而然地流向我们努力的方向。”于是,忽然理解了我那朋友面对当下的对象为什么不以咨询师的角色面对,而定位为社工的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