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国保之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秋游季 国保第5批,也是百年前用庚子赔款建的。但这以前这里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熙春园,所以呢现在校园里还有熙春路,而近春园就是核心区。在二校门北大草坪四周就是早期建筑群,大礼堂、图书馆、同方馆、科学馆等等都有美国元素。美丽北京 @我是阳光灿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文旅北京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476/Ⅴ-3,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近代。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位于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内。现存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老教学区内,共有建筑二十栋,它们是:大礼堂、大门、二校门、机械馆、土木馆、水利馆、清华学堂、同方部、二院、力学馆、科学馆、图书馆、新斋、明斋、善斋、体育馆、化学馆、气象台、生物馆和原有的古代建筑工字厅。
1909年,美国政府以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名义,在中国开办学堂,为留美预科学校。地址选在北京西郊清华园(原熙春园、近春园遗址)旧址建造校舍,1911年正式开学,名为清华学堂;1912年,改名为清华学校。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分为三个阶段建造,早期为西洋古典式,后期为近代折衷式。
1911年的清华学堂建筑,除了利用原有的清华工字厅、怡春院和古月堂三组中国传统建筑,新建有“清华园”校门、清华学堂、二院、三院平房、同方部和校医院。建筑形式这西洋古典式。校门为仿文艺复兴券柱式大门。清华学堂为二层砖木结构,德国古典式。同方部为古典折衷式平房。
第二阶段从1914年开始,由美国墨菲——丹纳建筑设计事务所制订第一校园总体规划,在校园中布置两个学校,一是八年制的留美预科学校,二是四年制的综合大学。1916年至1920年建成的建筑有:扩建清华学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四大建筑”采用当时美国流行的校园建筑风格,科学馆为红砖清水墙,坡屋顶铺石板瓦。大礼堂铺铜皮屋顶,红砖外墙,入口为大理石柱廊,青铜门扇,室内用灰砖拼砌墙面作内饰。图书馆室内用磨光花岗石装饰,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材料和工艺。
第三阶段建设从1930年开始。1928年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1930年清华大学聘请基秦工程司的杨廷宝重做校园规划,并设计建造一批新建筑,主要有:西校门、气象台、图书馆和体育馆扩建,生物馆、化学馆、机械馆、航空馆以及明斋等学生宿舍,至1936年建成。至此,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建设结束。
寻访时间:2015/07/21。
评定星级:★★。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476/Ⅴ-3,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近代。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最初进入清华园,应该是1990年代中期的事,客居甲所。那时,也没太当回事,只知道清华的邮政机构是支局,而北大则是邮政所,于是经常以此对北大的朋友说这个差了一档,就别和清华比试江湖地位了。然后,就一直没有跨入清华的任何一处校门。即使开始寻访国保了,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和未名湖燕园建筑名列国五,应是必到之所,也犹豫再三,一拖再拖,总以为这处国保跑不了也变不了,搁到最后去吧。直至北京的国保从国一到国七跑得差不多了,没见着的几处又是不让见的了,才下决心去一趟清华。
从西校门进了清华,然后从工字厅开始,大礼堂、科学馆、同方部、图书馆、清华学堂、二校门,土木馆、机械馆、力学馆、化学馆乃至体育馆,还有这斋那斋,最后到了气象台。这一圈转下来,有点累也有点晕。
此时正值暑假,清华校园熙熙攘攘,全是拖家带口一小数大前来沾点灵气的游客。比较之下,清华园显然局促,怎么承接如此之多的梦想?
离开清华,出了西校门。街上,仍是络绎不绝的访客团队。在灰蒙蒙的夏日,清华淹没在喧闹之中。
寻访时间:2015/07/21。
评定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