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书:古镇记忆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古镇记忆

作者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对于像我这样出生于农村,后来在远方城市工作的人来说,家乡更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我的家乡位于豫西南的赊店古镇。古镇历史悠久,其名字就是汉光武帝刘秀所赐。据记载赊店古镇兴于春秋时期,到了明清成为著名的商业重镇,是万里茶道的中转站。古镇至今保存有明清时代的城墙、码头、街道、店铺、民居,镇内有七十二道街,三十六条胡同,还保持着商业鼎盛时期的基本风貌。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赊店古镇,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位于古镇的东南角,属于老城区。出校门是一条东西向的老街,街道两旁就有几座古老的建筑。这些房屋有两层楼那么高,一律黛青色的瓦,青色的砖、木制的窗户和门。它们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默默地伫立在街道两旁。
继续向西走不远,就来到了北瓷器口街。站在街口,就会远远看到古镇建筑的精华-山陕会馆。一组巍峨壮观的建筑便会映入行人的眼帘,飞檐、琉璃瓦这些古建筑特有的特征,会情不自禁的吸引行人的脚步。走过路东的瓷器博物馆、路西的广盛镖局,就来到一个小广场,广场后边就是山陕会馆了。
山陕会馆系清代山西、陕西旅居赊店镇的富商所建,作为联谊老乡、经商洽谈之地。会馆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和春秋楼等四部分组成。
整个会馆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其建筑工艺,既有北方雄浑壮观之气势,又有南方严谨柔美之风格,实为南北建筑风格完美融合之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只可惜春秋楼毁于清末捻军之乱,令人惋惜。高中三年,我数次从山陕会馆旁经过,却从来没有进去仔细看过,不能不令人遗憾。
学校的南边就是赵河,河堤上残留着古老的城墙夯土,附近的人称为寨墙。周末的时候,我们经常到寨墙上散步,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我们经常寨墙上漫无目的地走,边走边谈论学习的事情,谈论自己的理想,还有个人的烦恼。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有远大的抱负,有美好的理想,当然也有青春带来的躁动。
春天到来的时候,寨墙两侧长满了青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中。几个人漫步在寨墙上,看着河水缓缓的向东流去,听着鸟儿在河边的树上鸣叫。平日里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每个人的心里都变得舒畅起来。
夏天的周末,我们带着课本来到河边,在树荫下读书。烦人的知了在树上不停地聒噪,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发出“ 啵刺”的声响,水面上就荡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中午天热的时候,路人很少经过,我们就跳下河洗个澡,让清凉的河水洗去夏日的燥热。
秋天可以看河湾处的那片芦苇,金黄的芦苇和雪白的芦花,冲淡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当冬季大雪飘飞的时候,寨墙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河面上结了冰,河南岸原本绿油油的的麦田也变白了,走在寨墙上别有一番冬天的乐趣。
除了山陕会馆和寨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有古镇的烩面。在南阳的名吃里,方城烩面赫赫有名。其实,赊店古镇的烩面也不错。
上高中时的伙食较差,偶尔我们会出去吃顿烩面,改善一下生活。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北风吹得耳朵生疼,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是让人感觉无比的寒冷。这时候走进一家热气腾腾的烩面馆,要上一碗烩面,看着老板娴熟的扯面动作,食客们大快朵颐的场景,让人感到寒冷似乎远离了这里。不一会儿面做好了,白面、青菜、老汤,看一眼就让人情不自禁的食欲大增。再滴上几点醋,放上一勺辣椒油,烩面的味道会更好。不怕辣的同学还喜欢剥几颗大蒜,吃口烩面、喝口汤、再来一点大蒜,让人全身上下毛孔顿开,每个人都吃的无比畅快淋漓。
后来在外地上学和工作,只有在春节才回家乡。一位同在郑州的同学曾对我说过,他一踏上赊店的土地就会感觉浑身轻松,我也深有同感。每次回到了赊店,大城市带来的生活压力似乎远去了,平日积攒的烦恼和忧愁就会一扫而光。
赊店古镇仿佛是心灵的净化器,让人的身心在这里得到了放松和安宁。这也许是对家乡的一种深切眷恋,对于成长之地的一种心灵慰藉,年龄愈大愈是如此。
今年春节由于疫情的原因,我没有回家乡赊店。无法感受到古镇特有的春节气氛,那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熟悉和陌生的家乡人脸上的笑容。我可以想象得到,大年初一,山陕会馆一定又是一番热闹的场景,香客和游人挤满了大殿和院子,人们祈求生活幸福美满的初心不变。
当年上学的高中早已迁往新区,寨墙上的城墙已经修缮和重建了。当年的同学们都已步入中年,那时候的欢声笑语却依然在耳边萦绕。只是不知道那家烩面馆是否还在,能否让已经不惑之年我们重聚于此,再尝一碗当年美味可口的烩面呢?
赊店古镇留给我的记忆永不磨灭,它是我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我度过了三年难忘的高中生活,结识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留下了那么多令人难忘的回忆。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深爱着这座古镇,深爱着生活在赊店古镇的人们!
作者:李先书 ,社旗朱集人,现居郑州。东北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一级建造师。
(0)

相关推荐

  • 豫·南阳:赊店古镇博物馆

    赊店古镇由来已久,原名为赊旗店.赊店.赊旗.1965年,周总理提议定名为社旗. 赊店古镇博物馆,位于社旗山陕会馆东南,博物馆大门南侧门即是赊店古镇售票处.  博物馆四合院形制,上下二层楼皆辟为展厅.文 ...

  • 南阳社旗县赊店镇(1)·山陕会馆的辉煌岁月与刘秀赊旗招兵的传闻

    我最早知道赊店镇是从一部九十年代的老电影里,片名叫<脸对脸,背靠背>.牛振华在影片中演一个县文化馆的代理馆长,一心只想转正,虽说是个芝麻粒大点儿的位子,可大家依然抢破了头,同僚间开始各种算 ...

  • 南阳这座1900年历史的古镇,被称为“中国第一会馆”!

    [嗨吃南阳十三县市美食]进行中..... 团长已经探寻的有:新野板面:方城烩面:镇平浆水面:石桥扣碗.卤鹅:蒲山铭宜猪蹄.老字号甩面馆. 其实团长最想去的地方是社旗县,说起社旗,很多吃货会想到社旗红薯 ...

  • 散文:闲记古镇

    --汪曾祺说,人生一世,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深情.我亦深深体会,人生一世,若能真的刻骨的爱着些什么,当是人生最好的救赎,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 ...

  • 晨之风游记之《在赊店古镇 感受一段历史的分量》

    在赊店古镇 感受一段历史的分量 晨之风 对于"赊店"这个地名的了解还得感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那时候,电视里.广播上"赊店老酒"的形象屡屡被提 ...

  • 赊店古镇 | 古道、古碑、古年月

    赊店古镇,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社旗县,有" 中原第一古镇"的美誉. 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港深珠澳摄影联盟主席秦军校先生受河南南阳社旗县黄书 ...

  • 南阳社旗县赊店镇(2)·赊店古镇的古码头与七十二条街

    山陕会馆,中国古建筑的最后繁荣 我是在一个雨天来到山陕会馆的,空濛的雨水调低了建筑的明度,使之呈现出厚重.苍凉的感觉.会馆里中寂静无人,巨大的庭院泛起单调的脚步声,如同来自数百年前的回响.清代是中国古 ...

  • 赊店“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络乡情.祭祀神明的地方.明清时期晋商与秦商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山西和陕西,一河之隔,自古就有秦晋之好的佳话.为了经商的需要,利用邻省之好,相互结合,在国内很多城镇都修 ...

  • 背影丨李英男:记忆深处的父亲李立三

    1946年春回国后的李立三 原题 记忆深处的父亲李立三 口述:李英男 整理:王信霞 原载<人民政协报> 原编者按:李立三的一生,大起大落,复杂坎坷,极具传奇色彩.记述在历史上的李立三到底是 ...

  • 苏东坡《寒食帖》赏读:诗似李太白 书难复为之

    原标题:诗似李太白,书难复为之--苏东坡<寒食帖>赏读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祝 勇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苏轼<寒食帖>(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本书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 ...

  •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 ...

  • 李先书:​家乡的树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家乡的树 作者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 ...

  • 李先书:​人在旅途-说一说那些年在路上的故事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人在旅途-说一说那些年在路上的故事 作者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赊 ...

  • 【口述历史】泰和裕 刘书臣记忆里的汉口头牌疋头

    我在研究土垱码头时(今统一街上段),了解黄孝人系汉口最早移民,黄陂人善贾而结帮,形成仅次于汉正街的黄陂街市.黄陂街最著名的行业是匹(疋)头,泰和裕则是匹头业的佼佼者,其呑吐量常居汉口第一位,我由此对泰 ...

  • 【文艺评论】涉县书画大家李中香书作《临古镜歌》赏析

    赏析李中香书作<临古镜歌> 据说,寨上李中香(1879-1935.7),清末秀才,私塾先生,曾任涉县孔庙奉礼官.林县县视学,"文章皆有宏论,并出口成章,特长工书绘画,后为涉县书法 ...

  • 清中期嘉庆十一年老道祖李真元书手感《正一河洛昭科》

    清中期嘉庆十一年老道祖李真元书手感《正一河洛昭科》

  • [游记习作]李亦涵:记忆西湖

    记忆西湖 西安爱知中学2021届17班 李亦涵 四月,我来的正是时候,有春光,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之中.空气里,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 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