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迷误(30)—— 海拔高的茶就一定好吗?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带来的视觉享受,更不是否定茶艺表演所带来的视觉、听觉享受。旨在强调泡茶这一技艺发展和推广中我们应当厘清和理清的一些基本的思路和逻辑。

30.

海拔高的茶就一定好吗?

一款茶的品质好坏通常都是由多个因素形成的。单一讨论某个因素就说明是好茶,本身是一件极不严肃和严谨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一款茶好不好,更多的是指好喝不好喝。

有的人会说,不苦不涩不为茶。为自己的又苦又涩的茶做辩解。事实是,从茶叶被利用开始,人类就在把茶往好喝的路上驯服。在这条路上,不屈不挠的抗争了几千年。无论是茶树品种的优化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总是前行在去苦寻甜的路上。

鲜爽是很多人判断一款茶好不好的重要指标。特别是绿茶的最重要的指标。我们可以从安吉白茶、黄金芽、黄金叶这些基因变异类茶叶的异军突起窥见一斑。

虽然说安吉白茶(白叶一号)本身的茶叶白化是一件让人觉得好奇(有趣)的事情。然而,好喝才是硬道理。

根据检测,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2到3倍。因此,安吉白茶也被人誉为像鸡汤一样的鲜。它的鲜就是来源于高含量的氨基酸。

茶树生长在适度的低温、漫射光、有相应的湿度下,氨基酸的合成就极为有利。而高海拔通常也意味着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的低温。而种茶树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都不会太差,所以,海拔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备了成就一款好茶的一个重要的基因。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贵州茶区的海拔都不低,然而贵州茶的声名却远低于浙江绿茶,似乎也可以印证着某些东西。

在此再次重申,任何一款好茶的形成一定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独就某个因素(地域、品种、工艺、人、年份、仓储)等等其实就是商家的销售手段。

茶是用来喝的,好喝才是硬道理。就像音乐,好听是硬道理;绘画,好看才是硬道理。总之,在满足基本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之下,符合你心意是最重要的指标。

作者:叶羽晴川

(0)

相关推荐

  • 我有一杯茶,足以慰风尘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省安吉县是"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是中国首个生态县. ...

  • 小刚解说福鼎白茶与安吉白茶的区别

    中国六大茶类是白茶.红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黄茶.黑茶.其中对于白茶是中国发展六大茶类之一,主要采用产自福建省福鼎.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但是福鼎白茶和安吉白茶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小刚 ...

  • 茶之迷误(40)—— 天价茶的合理性分析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茶之迷误(27)—— 习茶一定要知道六大茶类的知识吗?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带来的 ...

  • 茶之迷误(22)—— 懂茶本身是忽悠

    茶之迷误22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 ...

  • 茶之迷误14•本地水泡本地茶?

    -- [叶羽晴川 茶之迷误]-- 茶之迷误 (14)--本地水泡本地茶? 陆羽说泡茶用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评判和选择应该也都还是比较正确的吧. 很 ...

  • 茶之迷误(45)—— 喝茶要分时节

    茶之迷悟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茶之迷误(44)—— 开壶要用豆腐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茶之迷误(43)—— 越老的茶越贵

    如茶 味觉的审美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 ...

  • 茶之迷误(42)—— 泡绿茶一定要降温

    如茶 味觉的审美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 ...

  • 茶之迷误(41)—— 茶艺师都要学会不怕烫?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