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景点介绍
让水峰丛槽谷
两个大致平行的断层之间的陆地下沉形成谷地,谷地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岩层较坚硬的地方形成了一些山峰,组成峰丛,让水峰丛槽谷就是这样形成的。槽谷中有许多溶洞,主要的有柑子树洞、大洞、石鸡沟洞、麻王洞、小鹰岩洞、莲花洞、嵌壁滴泉等,洞中多有地下水。小鹰岩洞、莲花洞中还有地下瀑布。谷中山峰多呈较规则的锥状和金字塔状,如拇指峰、猛犸峰、脸谱峰等,构成了典型的峰丛槽谷喀斯特组合地貌形态。
让水洼地
由于两个断层之间的地方相对下沉为四周最低点,就形成了让水槽谷洼地。在洼地中一座峰丘的底部有一个落水洞,是岩层断裂错位而显露出来的地下溶洞,名叫大洞,大洞中有一处天窗,是由于洞顶岩层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流入洼地的地表水由此潜入地下,使这个洼地成了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漏斗。
莲花洞
莲花洞为一水洞出口,洞口高80米,宽8米,洞的后端有一处20多米高的三级地下瀑布。地下瀑布是地壳发生垂直错动,使水洞前后段发生垂直位移形成的。莲花洞中的流水也有丰枯的季节变化。丰水时节,水流从洞中涌出,在洞外形成一道瀑布。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62.31平方千米,东西宽19千米,南北长20千米,位于北纬28°06′25″~28°19′25″,东经107°02′23″~107°14′09″,是岩层向上弯曲拱起的背斜山地。保护区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其中以碳酸盐岩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了丰富典型的地表、地下立体双层喀斯特地貌结构,主要表现为峰丛、峡谷、槽谷、洼地、溶洞、地上和地下瀑布等组合形态。地表原始森林共有植物1805种,其中有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濒危植物41种;有各种动物687种,其中有哺乳动物50种和鸟类171种,使这里成为了全国最典型的亮叶水青杠聚生地,重要的黑叶猴栖息地,和世界重要鸟区——中国三大观鸟胜地之一。
大鱼泉
该泉出露高程为660米,补给区位于双河洞地质公园西部让水一带,平水期流量为每秒436升,洪水期流量达每秒2-3立方米。该泉有三大特点:一是水的颜色因含铜而呈深绿色,注入池武溪形成“泾渭分明”现象;二是每逢炎热少雨季节,地下水补给不足,弯曲的洞道就会产生虹吸现象,形成间歇泉,每1小时左右出一次水;三是常有大大小小的细鳞鱼和小黄鱼从泉中涌出来,向池武溪游去,大鱼泉因此得名。
公馆桥
这座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7-1910年),采石于附近姚坪山,是正安州知州郎承谟创建,为黔北第一大独拱石桥,称为“正南第一桥”。桥以方条石砌成,全长72米,跨度23米,宽7.2米,基脚与桥面护栏通高18米,桥南有石级47级,桥北有石级40级。桥两头雄踞着4头各1.5米高的石狮,桥栏上雕刻着鲤鱼跳龙门、神仙下棋等神话故事图,以及奇花异草、古禽怪兽图案,和多幅对仗工整的对联。
龙塘子天坑
龙塘子天坑为地下河天窗,是由于地下河顶板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呈椭圆形,四周绝壁高达百米,生长着斯栗栲原始林。一帘瀑布从近百米的高山上悬垂下来,跌入龙塘。塘水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两栖动物——大鲵出入。坑底有两个洞口,东部的洞中有地下水源源涌出,向西部的洞缓流而去,是一个观察地下河流动情况的好地方。
响水洞
响水洞是一个地下河出口。碳酸盐岩地区,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能在地下溶解出许多通道,有些地方的通道会扩大成洞穴。由于响水洞洞口位于6米高的陡崖上,有泉水从洞口涌出,跌下悬崖形成瀑布。瀑布下有一个岩腔,是瀑下的潭水长期翻涌掏挖,侵蚀而成。响水洞是因瀑布下跌发出声响而得名的。
麻王洞
该洞是一个出水洞,洞口高60米,宽30米,呈长条形,洞中地下河水,使人觉得夏天冰凉,冬天温暖。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地下水源头较远,又深处地下,几乎不受地面气温影响。夏天水温低于气温,冬天水温高于气温,便给人带来了夏凉冬温的触觉感受。洞中水是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
小鹰岩洞
该洞洞口呈锁孔状,高40米,宽30米,洞内有一50米高的瀑布,洞口上端岩面形似鹰脸。地壳的垂直错动,使洞道前后段发生了上下位移,地下水从较高的洞段流入较低的洞段,就形成了地下瀑布。地下瀑布还会对瀑后岩壁不断侵蚀,使瀑布位置向上游退移,这种现象称为溯源侵蚀。洞口上端的鹰脸岩面,是长期风吹、日晒、流水侵蚀,导致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
芙蓉江峡谷
这是一处长4公里的峡谷,从上至下,分为断壁峡、黄鱼峡、大涧峡三个峡谷,被誉为小三峡,是河流对松软岩石进行切割形成的。小三峡的谷壁并不完全垂直,多为不规则形态,是因为岩石硬度不同,切割程度不一致造成的。其间有因可溶性碳酸盐岩被流水侵蚀或沉积而成的丘峰洼地、神鹰峰、白龙马、牛肝马肺、蛤蟆石、镇江石、千门洞等景观;有因岩层发生断裂或弯曲形成的猴子岩、壁挂、黄鱼洞褶曲、X型构造等景观。褶曲是由书页一样平行的多层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多处弯曲形成的;X型构造是平行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形成的。
麻黄洞
该洞洞口海拔高度为710米,洞内有季节性河流,洞道宽,长度大,四通八达。地下河流跟地面河流一样,其季节性是受地面补给水源的影响形成的。降水多的季节,地下河水量丰富,降水少的季节,地下河水量减少,甚至干涸,就形成了地下季节性河流。
阴河洞
该洞是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最下层的洞穴之一,是一条地下河道,呈峡谷型,洞口高40米,宽15米。洞中有较多巨型块石及砂砾。巨型块石,是洞中顶棚巨石,在重力作用下,崩塌下来的。砂砾是地下河长期对洞中石块侵蚀、冲刷、搬运、堆积而成。垂直方向的地壳运动可以使地壳抬升,使地下水位下降。阴河洞就是在地壳抬升中形成的最下层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