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馆带你逛特展 | 番番是福——素三彩福字壶

中国福文化

中国福文化源远流长,一个“福”字,代表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人对福的祈求体现在衣、食、住、用的各个方面。

“福字壶”就是其具体体现形式之一。

你心中的“福字壶”,会是什么样子呢?

民国福形博古纹扁执壶(一对)

高:21.9厘米

厚:4厘米

口沿直径:2.4厘米

底部直径:7.8厘米

(点击解锁真容)

我馆收藏的这对福形博古纹扁执壶,因壶身外形颇像草书的福字而得名,壶的流口配有盖钮,流及把施黄釉,以墨彩绘成藤编纹。壶身上施白釉,内以黑彩为地绘有花鸟纹饰,器身正中为亚字形开光,内绘博古纹装饰。

怀素草书福字

福字壶,属于文字壶(或称字划壶)的一种,通过镂空、堆砌的方式将字的笔画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立体感的字形,需要较高的工艺和制作技巧。除了福字壶,还有禄、寿字壶。文字壶在康熙年间创烧,主要为显示工艺和装饰技术的陈设瓷,基本不具有日用功能,在晚清民国比较流行,也是出口瓷器的一种较为常见的造型。

其他形制的文字壶——“寿字壶”

可以说,文字壶承载的是中国工匠们高超的制瓷技艺,体现了瓷器的施釉工艺与多种装饰技法,接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

首先,文字壶坯体的制造具有难度。文字的笔画大多转折交叉,而构成笔画的棱管又需要是中空相通的,需要雕刻镂空,又要保证外形与字形的相似,需要较高的制作技巧。

素三彩

其次,文字壶所施釉彩一般为素三彩。素三彩的“素”具有两种含义,一为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一为该器使用“素胎”烧制,在生坯未上釉前预烧成胎,故称“素”。

除此之外,带有两种颜色以上的器物都被称为“三彩”,故该器不拘于三种颜色。在晚清民国时素三彩主要为黄、绿、紫三彩,但也兼有白、黑等色。从釉料成分来看,素三彩以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锰等低温铅釉作呈色剂,与唐三彩的釉料应属一脉相承。

目前最早的素三彩瓷器见于明成化时期,在明代创烧,经嘉靖、万历等朝的延续发展,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制作工艺的顶峰,工艺有所突破,出现更多釉色组合,数量较前代也有所增加。

故宫藏 清康熙款素三彩花卉纹盘(左)

唐三彩刻划花卉纹盘(右)

开光

另外,文字壶器身中心一般为开光装饰。此“开光”非彼“开光”,是一种瓷器装饰布局的手法,又名“开窗”。一般于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用圆形、长方形、菱形等平面围成一个栏框,在框内绘画,内外装饰形成对比,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其中一种制作方式为在成型器物表面贴上不同形状的湿纸,施釉后把纸揭去,在没有釉的空白处,以色料绘花纹,干燥后再施釉烧纸而成。

博古纹

馆藏的福字壶中心开光所绘纹饰为博古纹。这种纹饰以鼎、尊、瓷瓶、玉件、杂宝、盆景、琴棋书画等题材图像为主,以蔬果等装饰为辅,有主有次,错落有致,构成和谐美观的器中器的效果。

博古一词由宋《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意为集宋藏青铜器之大成。后博古纹含义有所扩大引申,凡绘有吉祥器物者均称博古,寓意清雅高洁。

该纹样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应用于瓷器之上则起于明末,兴盛于清康熙,侧面反映了当时古器物学的复兴与流行。

故宫藏 山水博古图笔筒

故宫藏 粉彩博古图双螭耳瓶(左)

五彩加金凸雕博古纹洗口瓶(右)

温馨提示:

福气执在手,过眼即拥有,这件文物目前正在人类博物馆二楼特别展览“镇馆之宝——百年厦大珍品展”展出,机不可失,欢迎前往参观。

值此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希望“福字壶”能为厦大与厦大人带去福气,祝愿厦大人博古通今,番番是福,厦门大学承百年辉煌,迎创新未来!

参考文献:

1. 马冀良,马冀武编著. 中国陶瓷艺术大典[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185.

2. 徐卫,祝碧莲.精致繁细的素三彩工艺[J].东方收藏,2019(05):5-10.

3. 王伟.论近代陶瓷中的博古纹[J].景德镇陶瓷,2007(01):32-33.

4. 刘文胜.清康熙瓷绘博古纹兴盛原因与内涵探究[J].中国陶瓷,2012,48(05):33-3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