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古琴韵律
澳门—葡萄牙
《亭台赏琴》
(1985年)
1985年6月27日澳门(葡萄牙)邮政发行了S68“澳门贾梅士博物馆成立25年”纪念邮票,全套4枚,这不仅是澳门发行的第一枚小版票,也是第一套以中国国画为图案的邮票。
邮票图案采用了当时馆藏的19世纪清代画家程致远的《人物故事图册》。
该册页为绢本设色,尺寸不详,原藏于澳门贾梅士博物馆,现藏于澳门艺术博物馆。
画册共四幅,内容分别包括《虎溪三笑》、《秋谷访友》、《亭台赏琴》,《山溪品茗》、人物刻画采用工笔画法,工细严谨,形象逼真。
程致远(生卒不详),字南溟,长洲(江苏苏州)人,工画人物、花果,兼作山水。艺术活动约在清乾隆中晚期左右。
其中第三张《亭台赏琴》描绘了户外松下,一高士坐于床榻之上,一童子正准备汲水煮茶,榻上横琴一张。
2
朝鲜
《竹院品古》
(1999年)
1999年朝鲜邮政发行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中国故宫藏画·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小全张及明信片。一共四枚邮票,这是其中的一张,另外三张分别是《松林六逸》、《吹箫引凤》、《贵妃晓妆》。
原画为设色绢本,册页。每开纵41.4厘米,横33.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册共十开。其中共有四开涉及到了古琴,而本套邮票发行只选取了其中的四开,个中有两张图涉及到了古琴。
《竹院品古》是原册页中的第七开。
画中翠竹林前作一围屏,画屏一作花鸟,一作山水,款亦落于屏画边际。右二人坐湘妃竹椅。正全神贯注于鉴赏桌上所陈之古画册页,右前一童负挂轴来,中立者正捧古玩,左童则方启盒,陈瓷器于另一高士前。四周罗列觚、爵、簋、卣、罍等铜器,另有古琴、宋瓷间杂其间。二女供手侍之,秀丽端姘。屏后二童,一生炉烹茶,一于竹林空际石坪上,正置棋具,供对子手谈之用。前二犬相戏,一犬侧地举首之状,与仇氏最擅之画马形态如出一辙,正所谓得意者必常用之。
值得一提的是画中包括古琴在内的诸多器物形态描绘稍大,有学者认为古器物形状明人仅从图录中得知,方有此比例之误。而笔者认为琴在当时并不鲜见,仇英在其他画中琴的比例也是毫无问题的。为什么在此图中为了配合那些青铜器将琴画得如此宽大呢?其中缘由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笔者臆断仇英或许是想表现他所理解的古董琴吧。
《松林六逸》(1999年)
1999年朝鲜邮政发行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中国故宫藏画·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小全张及明信片。一共四枚邮票,这是其中的一张,另外三张分别是《竹院品古》、《吹箫引凤》、《贵妃晓妆》。
原画为设色绢本,册页。每开纵41.4厘米,横33.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册共十开。其中共有四开涉及到了古琴,而本套邮票发行只选取了其中的四开,个中有两张图涉及到了古琴。
《松林六逸》是原册页中的第八开。
该页描绘了唐天宝年间李白、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号称“六逸”的文士结社于山东泰安徂徕山下,盘桓于松树之间逍遥自得的情景。
画中一位手指高处的逸士回首与身边背琴的蓝衣童子正说着什么。
3
安提瓜和巴布达
《北齐校书图》
(2000年)
位于加勒比海的英联邦国家——安提瓜和巴布达于2000年期间发行了一系列的多张《千禧年·中国古代绘画》邮票。
其中有一张邮票为《传杨子华·北齐校书图细节》。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9.3厘米,横122.7厘米,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所画内容是北齐天保七年文宣帝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勘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画中人物神情均极生动,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优美,细节描绘精致入微。
杨子华(生卒不详)北齐世祖时(561-565)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有“画圣”之称。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邮票截取了原画中最中心的段落,左下角一张古琴,清晰可见。
4
利比里亚
《宫中图·平均音律》
(2000年)
2000年1月1日,非洲邮票大国利比里亚借千禧年之际推出一款《中国古代指科技文明》千禧年纪念小版张,内含17枚邮票,回顾了过去一千年东方文明古国的科技成就和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既有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也有弓弩、浑天仪、算盘等物件,还有天坛、应县木塔等古建筑。
其中令人惊奇有两处,一是该小版张中心放置了一枚看似不搭界的《清明上河图》“虹桥”片段无面值副票,变现了当时世界领先的造桥、造船技术。而另一处则是在最后一张用了中国在世界音乐史中的成就。
邮票上半部分选用了《传南唐周文矩·宫中图(局部)》。
该长卷为南宋摹本,乃周文矩真迹临本。绢本设色,纵28.3厘米,横尺寸不详,存残卷四段,分别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周文矩(生卒不详)建康句容人,南唐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存世作品多是摹本。
邮票中的琴阮合奏体裁出自该卷的第一段。
图中就古琴演奏方式而言,与敦煌莫高窟的《善事太子树下弹琴图》一样,也正是其历史变化轨迹中的一个标志性记录。弹琴仕女保持了华夏传统坐姿,跪坐在方形席子上,置琴之岳山一端于膝,而琴之雁足一端落地。此图告诉人们一个重要信息,即垂足高坐之“虏俗胡习”在当时已经非常普及了,这就预示着彻底改变古琴演奏方式的时代即将到来。
邮票下半部分选用了《摘自明朱载堉〈律学新说〉平均音律》。
朱载堉(1536—1610),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为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代乐律学家、音乐家、数学家。他还潜心记录了明代舞蹈,编辑成册。
明万历十二 (1584) 年,朱载堉在他的著作《律学新说》中把根号2开12次方,精确到小数点后24位有效数字,制成了最早的十二平均律。
5
澳门—中国
《听琴图》
(2003年)
2003年12月1日澳门邮政发行《博物馆和收藏品——澳门艺术博物馆》邮票一套4枚,由英国印刷厂以柯式平版承印。其中最后一枚为中国画题材,即清代画家苏六朋的《听琴图》。
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父苏弈舒,善书画,苏六朋幼受庭训,亦好绘事,曾拜宝积寺名僧德堃和尚学画,后在广州卖画为生。擅画人物,也作山水、花卉,画风清净脱俗,灵动飘逸。
《听琴图》为设色纸本,纵208.8厘米,横101厘米,现藏于澳门艺术博物馆。
图中绘三文士在庭院中欣赏琴艺,松下一人弹奏,二文士倾听。文士侧耳倾听的神情、眼神均刻画的入目三分,丝丝入扣,人物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逸,转合流畅,工精细致,是苏六朋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邮票并没有取整幅画作,而是别具一格地截取了原画中二人听琴的一个局部画面,生动传神地表达了画面外琴声的妙不可言。尽管该邮票中没有直接出现古琴,但正所谓“此处无琴更有琴”。
6
奥地利
《古琴——(古琴与钢琴)》
(2006年)
2006年9月26日奥地利邮政与中国邮政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纪念邮票两枚。以此来庆祝两国建交35周年和莫扎特诞辰250周年。
第一枚为“古琴”。画面主图是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大圣遗音琴”正反面,背景图案春秋时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武汉汉阳古琴台旧址,清代南阳陈敬翔绘制的“琴台古韵图”局部,以及清代书法家宋湘《琴台题壁诗》碑刻图局部
古琴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所记载,是我国弹拨乐器的始祖之一。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二枚为“钢琴”。画面主图表现的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奥地利维也纳式三角钢琴,邮票背景是被世界称为 “深藏在欧洲的一颗明珠”的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及莫扎特写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乐谱手稿局部。
钢琴是西洋乐器之王,贝森多夫三角钢琴是世界上公认三大著名钢琴品牌之一,其在低音区音色清晰而圆润,而不失浑厚。萨尔茨堡也被世界称为“音乐之都”。莫扎特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7
莫桑比克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
(2009年)
2009年非洲南部国家莫桑比克邮政分别发行了《沈周逝世500周年》小型张及小全张。
小型张里的文字居然是简体字:“500。沈周死亡的周年纪念(1427-1509)” 这种表述匪夷所思。其中邮票选用了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
原画为绢本,水墨设色,立轴。纵170.7厘米横89.8厘米。现为美国翁万戈所藏。
这是明四家之首沈周五十四岁时临自戴进的作品,当时戴进已卒,如今戴进原作已佚,故此画可看作是沈周在参考了戴进作品后精心绘制的。
画面中间是身穿褒衣博带式长袍、头戴乌纱帽、手拄木杖的谢安,他身后跟随着四位仕女,拿着丝竹乐器。其中一位背对观众,手中捧着一张琴。
8
格林纳达
《弘历观画图》
(2009年)
2009年东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全称:格林纳达属卡里亚库岛和小马提尼克岛)为纪念在中国洛阳举办的2009年世界邮票展览,而发行了“中国清朝乾隆帝·2009世界集邮展览” 小全张邮票,全套共计四枚。
其中第二枚邮票为《弘历观画图》(局部),右下角童子怀中抱了一张古琴。
原图为设色纸本,纵136.4厘米,横6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此图无作者名款,从创作手法上分析应该是中西画家的合璧之作。图中乾隆皇帝的肖像是由擅长写实画的郎世宁绘制。
笔者关注的是画面下端童子怀中所抱的琴。画中琴尺度、比例的精确,是传统绘画中所未见的。根据严晓星先生的研究,认为这张琴正是查阜西先生所藏的册页残本《乾隆御题琴谱册》中“头等十号”的唐代雷霄所制“丹山瑞哕”。
“丹山瑞哕”与画中琴,颜色、式样等外貌特征极其符合,焦尾的形制也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张仲尼式琴的收腰处都在八到十徽的位置,相当准确。事实上仲尼式琴的收腰处通常都在八到十、十一徽之间。
实际上笔者认为严晓星先生在各种论证中遗漏了最重要的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特征。一般琴额上很少有字,《乾隆御题琴谱册》中“丹山瑞哕”的图以及文字介绍中写到“凤额上刊 '古太和’篆书三字”,而《弘历观画图》中的琴额上的“鼓太和”三字篆书,清晰可辨。“和”便是翁同龢的“龢”,“龢”是“和”字的古体字。唐代诗人孟郊的《列仙文·安度明》中有这样一句“丹霞焕上清,八风鼓太和。《太和》,雅乐名。 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该琴实物如今早已不知所踪。据郑珉中先生《故宫古琴》书中记载,一八六○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中的一百零三张前明所遗历代古琴皆遭劫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9
几内亚比绍
《中国历史朝代·东晋》
(2011年)
2011年位于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邮政发行了《中国历史朝代·东晋》小型张。该小型张中除了有晋元帝外,还有鸡首壶、陶俑等那个时代的各类物件。而背景用的则是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该模印砖画,纵80厘米,横240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
全图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荣启期、阮咸、刘伶、向秀为一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另占一幅。其中荣启期和嵇康都是弹琴的造型。
小型张背景用了第一幅,可惜是荣启期手中的琴被鸡首壶挡住了,只有醉酒的刘伶依稀可见。
10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马远《山径春行图》
(年代不详)
东加勒比海群岛国家——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邮政于2012年前(具体发行年代不详)发行了《南宋画家·马远诞辰》小型张一枚及《南宋画家马远作品集》纪念邮票三枚。
其中小型张选用了马远的《山径春行图》,而纪念邮票则选用了《松溪观鹿图》、《观梅图》、《倚云仙杏图》。
只有《山径春行图》中有琴。
马远(1160-1235),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南宋光宗、宁宗间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艺术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
该册页为设色绢本,纵27.4厘米,横43.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草长莺飞,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小童,正漫步于山径间。溪边的柳树已抽出了细柔的嫩芽,引来了一对黄鹂在枝梢上愉悦地鸣唱。画家着墨不多,但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以及如轻烟熏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人物陶然的情态表露无疑。以有限的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正是此画动人心弦之处。
11
香港—英国
《中国人之娱乐方式》
(1909年)
这并不是一张邮票,而是贴了四先令香港普通邮票1909年寄往美国的一张明信片。画面呈现出了照片填色或写实油画的效果,试图表现晚清香港民众的娱乐生活方式,其中有类似于琴棋书画的表达。对古琴的部分描绘得极其准确,棋则用象棋代替了围棋,书法则代表了书画。
明信片的右下角写有“Chinese modes of Enjoyment, HongKong.” 笔者将其译成《中国人之娱乐方式,香港》。
初心
PHILOSOPHY
在这里你能了解最新的艺术发展方向,文化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