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肌与相位肌
姿势的定义
姿势就是身体的姿态或位置。姿势含有以下三个功能。
在任何位置下都能使身体各部分保持在直线:仰卧、俯卧、坐姿、站立和爬行。
能预测变化以允许主动参与目标导向的活动,如伸手和踏步。
对平衡中的意外干扰能做出反应。
从上述三个功能可以看出,姿势既是静止状态,也是活动状态,是平衡的代名词。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最佳姿势,不仅是指在静态姿势(如坐和站),还应该在日常活动中的功能运动中保持最佳姿势。
认识良好的静态姿势原则可以确定不良姿势,从而选取并执行相应的纠正策略。
良好的姿势是肌肉和骨骼平衡的状态。不论这些结构在工作还是休息是何种姿势(如直立、躺卧、蹲下或弯腰),都可以保护身体的支撑结构免受伤害或减缓退行性改变。
不良的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之间不协调的关系,这会增加支撑结构的压力,导致身体在支撑基础上的平衡效率降低。
a.正常的活动范围和手臂越过耳朵;b.由于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胸椎后凸增加,活动范围受限
不良的姿势
产生不良姿势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有遗传因素和身体遭受创伤或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关节病变,甚至是骨骼肌肉系统中某种结构的畸形。这可能是由日常的习惯造成的错误的机械负荷,特别是一些始于童年的错误习惯。
萎靡不振或是弯腰驼背的姿势在年轻群体中很常见,如果不加以纠正,这些日常习惯就会成为常态。对一些人来说,久坐已经成为一种固定姿势。
当处在一个正确的姿势时,人体的姿势肌处于低能耗、低活跃状态,只有当平衡被打破时才会作出反应,以维持身体的直立。
当长期偏离正确位置时,姿势肌活动将增加,从而导致更高的能量消耗以及增加疼痛的风险。
疼痛痉挛周期
在不良姿势的初始阶段,缺血是疼痛的主要原因。流经肌肉的血流量与其收缩或活动程度成反比,在收缩50%~60%时几乎为0。
当这种等长收缩时间过长会迫使肌肉进行无氧代谢,使乳酸和其他刺激性代谢物积累。如果休息不充分,可能会引起已经缺血的肌肉出现反射性收缩。从而进入疼痛痉挛周期。
神经肌肉系统由慢收缩肌纤维和快收缩肌纤维组成,不同的肌纤维在人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慢肌纤维主要负责持续的低水平运动,而快肌纤维则负责有力、粗大的运动。
姿势(张力)肌和相位肌肉
从功能上讲,肌肉可分为姿势(张力)肌和相位肌。张力系统由屈肌组成,屈肌后来发展成为收缩性结构。
其中张力肌参与重复或有节律的运动,并在屈肌协同作用下被激活,而相位性系统由伸肌组成,并在出生不久后表现出来。相位肌在重力的影响下产生偏移,并参与伸肌的协同作用。
主要姿势肌 |
主要相位肌 |
胸大肌 |
菱形肌 |
胸小肌 |
斜方肌下部 |
肩胛提肌 |
斜方肌中部 |
上斜方肌 |
前锯肌 |
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 |
冈下肌 |
|
肩胛下肌 |
|
斜角肌 |
颈部曲肌 |
胸锁乳突肌 |
舌骨上和舌骨下/颈长肌 |
枕下肌 |
具有稳定功能的肌肉(姿势性肌肉)在受到压力时有自然缩短的倾向,而其他表现更活跃/运动作用的肌肉(相位性肌肉)则有拉长的倾向,随后受到抑制。
|
姿势 |
相位 |
功能 |
姿势 |
运动 |
肌肉类型 |
慢肌纤维 |
快肌纤维 |
疲劳 |
迟发 |
早发 |
反应 |
缩短 |
延长 |
倾向于变短的肌肉(如胸肌)起主要的姿势作用,与潜在抑制的菱形肌互为拮抗关系。
姿势肌和相位肌是有区别的;但是有许多肌肉同时具备这两种纤维特征,是含有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的混合物。如腘绳肌,虽然它具有稳定体位的功能,但是它还跨越多个关节,而且极易缩短。
姿势/强直肌
姿势肌又称为强直性肌肉,具有反重力作用,因此在维持姿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慢收缩纤维更适合保持姿势:他们能够持续收缩,通常会缩短随后变紧绷。姿势性肌肉以慢收缩为主,因为他们能抵抗疲劳,并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因此它们的兴奋阈值较低,神经冲动将在相位肌之前到达姿势肌。
上肢的姿势肌和相位肌前视图。紫色肌肉以维持姿势为主,绿色肌肉以维持相位为主。
相位肌
相位肌主要功能是运动。它们通常比姿势肌更浅表,且多为关节肌,主要由快肌纤维组成,处于随意反射的控制下。
缩短紧绷的姿势肌会抑制相关的相位肌,并降低其功能。收缩倾向的肌肉和舒张倾向的肌肉之间的关系是其中一种方式。当收缩倾向的肌肉变得紧绷并进一步收缩,就会抑制舒张倾向的肌肉,导致其拉长,并随之减弱。
上肢的姿势肌和相位肌后视图。紫色肌肉以维持姿势为主,绿色肌肉以维持相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