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是吟诵的必然要求

河南吟诵学会  徐晓生[1]

【摘要】缺少入声字和尖团音是普通话吟诵的致命弱点,是传承古诗文吟诵道路上的拦路虎。是否要在现代汉语系统里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成为了汉语、诗词、音韵学及吟诵等方面的专家讨论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理论分析和现实需要等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呼吁尽早在现代汉语系统里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为传承和普及古诗文吟诵铺平道路。

【关键词】古诗文  吟诵  入声字  尖团音

入声字和尖团音是吟诵界的两大命题,其内涵和范畴各不相同,本来应该分开讨论。但它们在吟诵传承上的地位和生存条件比较相似,共同构成吟诵传承的必要条件,所以将此二者纳入一个命题中。

目前,吟诵正处在抢救、发掘、整理和继承阶段,如果不解决入声字和尖团音的恢复问题,吟诵的传承、普及和创新就缺乏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有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观念在创新,时代在发展,入声字和尖团音作为老古董不但没必要恢复,相反还要毫不犹豫地抛弃。果真如此吗?这个命题不能只在理论上或专家圈子里进行,更要放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社会大环境里,看现代汉语是否需要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本文拟从理论和现实等多个角度分别来探讨这个问题,澄清某些人认识上的误区,统一思想,固本清源,为吟诵的传承、普及和创新找到一条合理、快捷、有效的道路。

一、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是传承和普及吟诵的理论要求

中国的诗、词、文皆可吟诵。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世界上其他民族或国家的语言是做不到的。而吟诵是古代汉语作品的创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欣赏方法,抑扬顿挫,尽显汉语音韵之美。现代汉语脱离了文言文,以白话文为基础,以普通话发音为媒介,则只闻抑扬,难见顿挫矣。台湾唐诗研究大家潘柏世[2]在《河洛汉语系列通序》[3](以下简称《通序》)中说:“普通话既失去了低沉的阳调声,又失去了一切的入声。因此,它给予我们古典韵文的伤害是肯定的。并且,越是高明的韵律之美,所受的伤害就越大。并得出结论:“普通话可谓一切古典韵语作品之捣乱者、毁坏者。” 现代汉语是古汉语和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杂合体,互相同化后演变而成。而北方少数民族语言中没有入声字。所以现代汉语跟古汉语已经变得“南辕北辙”了。中国吟诵大家文怀沙[4]曾经戏称普通话是“胡说八道”,是“辽金话”,根本不是汉语。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5]讲过:“使用现在的国语(普通话)发音,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困惑;如果我们用国语(普通话)来朗诵古诗词,就会常常读错音的。”南怀瑾认为把入声字读成平声字是错的。潘柏世在《通序》中也说:“我们的语言(本文作者注:古汉语),本来的阴平是无限的升高,阳平声是无限的低沉,上声振作而去声摇曳,入声短促;其性格一如绘画的黑色,可以显尊贵可以表隔离,我们的入声,尤其与平声分别表达感情的两极——后者嘶喊长吟而前者呜咽赌咒。”祖先发明了这么丰富多样的语言,到今日之大刀阔斧地简化又简化,古典韵文作品用普通话是再也难以再现古人创作作品时的心境与良苦用心矣。从感情表达方面看,语言的发展其实是一种倒退。但这并没有抹杀普通话的功劳。诚如潘柏世在《通序》后面讲到的:“现行普通话的功劳就在于把中国原来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减半而声音减半,它的罪过在于'伤透感情’,而它的功劳则在于'有利思考’,我们公公道道,功绩要记上,过失要裁定。”客观、公正。也就是说,古汉语的优点在于易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缺点在于不善于进行逻辑思考。而古典韵文作品以文言文为基础,在言简意赅的廖廖数语中讲透人生、写尽风景、表尽感情,有一种若即若离、似有若无、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目的在于表达感情,无需让读者或听众进行逻辑思考。或者说,古典韵文作品以让读者或听众感知为目的,需要进行逻辑思考的空间有限。这就是古汉语之平上去入四声的优势和特点。

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发展变化成为今日之普通话,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普通话确实与古汉语在语音发展方向上走的是一条相反的道路。还借潘柏世在《通序》的话来说:“古韵文完全失去了入声,扭曲为现行的普通话——或者是莫名其妙地作了娇呼的阴平声,或者作了振作兴奋的上声;更离谱的,是作了与收促的入声整个地背反的,无限送气的(普通话的)去声。”由此可见,不恢复入声字,古人写的以入声字作韵脚的古诗词则无法吟诵,吟者无法表达古诗词作者的意境和情绪,听者更无法获得古诗词作品之美妙多姿。

与入声字相同,尖团音的缺失也使得古诗文吟诵不伦不类。尖团音跟吟诵的历史一样长,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直到一九三二年,国民政府颁行了《国音常用字汇》,才正式砍掉了尖音,搞了尖团合流,距今才七十九年。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尖团音了。

尖团音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也是汉语高度精密的表现。普通话没有了尖团音,就分不清剑箭、笑孝、心欣及前牵的区别了。

综上可知,普通话吟诵的致命弱点就在于没有入声字和尖团音。为了再现古诗词作品的魅力,必须下大力气在现代汉语系统即普通话中恢复入声字。

二、现代社会需要入声字和尖团音的表现力

历史前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入声字和尖团音是不是没有了生存空间呢?答案是否定的。限于篇幅,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简略论述一下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入声字和尖团音。

1、从多元化社会看入声字和尖团音的表现力

现代社会首先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各种思潮变得异常活跃,远不是一个世纪以前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时之可比。古人无论如何也想像和享受不到现如今浩瀚的知识、便捷的消息与交通、众多的学习与传播渠道。年轻人更倾向于学习一些充满感性、个性十足的文化和知识。这与吟诵的表现诉求是一致的。从近期到大学讲学的实际效果和反响看,这一结论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每吟诵一篇古诗文,四百多人的大课堂上就响起如雷般的掌声,彻底打消了先前担心八零后、九零后不接受吟诵的顾虑,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和普及吟诵的决心和信心。而课堂上重点强调的就在入声字和尖团音的表现力及其生存价值。

2、从历史发展观看入声字和尖团音的回归趋势

历史是呈螺旋状循环往复发展前进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情况下,人们干预了它的正常发展轨迹,但凭借其巨大的自然能量,历史终究会朝着它自身正确的方向发展。入声字一九三二年被国民政府取消后,并没有在社会上消失。现在的河南、湖广、江浙、闽粤等大半个中国的老百姓都还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使用着尖团音分明的汉语。人为的、一时的错误应该在大众觉醒和时代需要的背景下由政府主导在全社会得到及时而正确的纠正,修订现行各种字典,让历史真正的回归。

入声字更是这样。自五胡十六国始,汉语就遭到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侵袭和异化,以至于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没有了入声字,而历朝历代的政治与文化中心皆在北方,北方缺乏入声字的语系一直主导着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成为官方语言。尽管如此,中国南方各省的方言体系中仍保留着完整的入声字系统,广东白话中入声字被详细分为阳入、中入和阴入三大类,而闽南语文读系统却保留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唐宋时期的中古音汉语。入声字从来就没有在中国大地上真正地消失过。如果现在还不能在汉语体系里恢复入声字,那非得等到象吟诵一样到了不抢救即要消失的地步才着手恢复不成?诚然,入声字是永远不会从中国和汉人的语言体系中消失或灭亡的,那何不由政府主导在全社会范围内恢复入声字的合法地位,让入声字在日益丰富的现代文化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的时机已经成熟

吟诵伴随着汉字和音乐而诞生,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几千年,一直到二十世纪初的推翻帝制和新文化运动止。自从有了吟诵,就有了入声字和尖团音。在消失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全社会已经觉醒,国学热悄然兴起,党和政府积极倡导,新闻媒体推波助澜,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以吟诵为代表的古典文化终于一步步走出寒冬,迎来春天。

1、政策优势。近来,党和政府新制订了十二五发展纲要,对文化产业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鲜明的舆论导向更是点燃了群众对于古典文化的热情和喜爱。当下,古典诗词、四书五经、儿童启蒙读物和书法课都正在走进大、中、小学课堂,吟诵也终将紧跟其后大张旗鼓地被纳入正规的大、中、小学教学计划,在大学文学院或中文系开设吟诵专业,并逐步招收研究生。这个时间点不能不说是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的天赐良机,恰逢其时。

2、社会舆论优势。国学热引起媒体关注、全民参与,各种广播电视节目、书报杂志等出版物、国学与养生大讲堂、孝文化、儿童启蒙教育等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使得当今中国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国学普及氛围。在此国学热的大背景下,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是水到渠成,天时地利人和。

3、机构和体制优势。此时,中华吟诵学会成立已逾一年,河南省吟诵学会也于今年下半年成立,其他省份的吟诵学会都将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这是吟诵的大趋势。这些机构的成立,顺理成章地为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提供了组织保障。非但如此,各地吟诵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异常活跃,为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起了风向标的作用。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已具备了政策、舆论和组织架构等保障,势在必行。

四、结论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代表,普通话是北方语系的代表,而普通话缺少入声字和尖团音。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是传承吟诵的必要条件。恢复入声字和尖团音是历史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吟诵传承的必经之路。入声字和尖团音不但应恢复,还要尽早恢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 徐晓生,字羽柯,男,1964年出生,河南新野人,工学硕士,河南省吟诵学会会长。

[2] 潘柏世,台湾国学大师,主修唐诗,对文学、哲学、艺术、医学等传统文化具有广博而深厚的功底。

[3] 《河洛汉语系列通序》,潘柏世,台湾“临风堂河洛汉语文研究院”,2007年10月版

[4] 文怀沙,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吟诵大师。

[5] 南怀瑾,台湾国学及禅学大师,儒、道、释三教合流集大成者,被尊称为“南老师”。

(0)

相关推荐

  • 普通话真的是满族人从东北带来的“蹩脚汉语”?

    耶律楚材 / 文 近年来,有关普通话(及其基础方言北京话)是满化汉语.满洲人说的蹩脚汉语的论调在网上广泛传播,加之满人的祖先来自东北,现代东北话和普通话十分相似,导致这种论调在网上有不小的市场.许多莫 ...

  • 800字告诉你,为啥粤语能对普通话“实力碾压”!

    导语:通常学界认为粤语和闽南语中保存了古汉语,换而言之,就是粤语和闽南语继承了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更迭中饱经洗礼,当"新文化运动"让"白话文"扬 ...

  • 吟诵入声字歌诀

    入声歌诀 1.三言口诀 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 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 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 ...

  • 壹千零柒拾贰字 入声字表

    壹千零柒拾贰字 入声字表

  • 趣味记忆入声字

    [趣味记忆入声字] 出入别得瑟 恶毒罚活剥 叔伯学阅读 肉食束陌客 赤脚逐鹤雀 夹克缺黑白 玉足索铁袜 石穴刻笔墨 独酌缺十斛 宅室画绿竹 寂寞学格律 发掘结哲学 亵狎最恶劣 垃圾最龌龊 昨日不射猎 ...

  • 入声字记忆方法

    在<平水韵表>中,入声字有一千七百六十三个.要全部记下来是很困难的. 人们想了很多记忆入声字的方法,很实用.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把入声字编成词组进行记忆. 日月.出入.得瑟.得失. ...

  • 学习古典诗词,入声字是绕不过去的坎?初探入声字分布规律

    平上去入古代汉语四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南朝齐时周颐.沈约等文人发现和总结而来.是格律诗词创制的基础,没有平上去入汉语四声的发现和总结,就没有后来的格律诗词.所以,要想领略和体味古典诗词音韵的精妙, ...

  • 写格律诗怎样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特别是入声字怎么记?

    今人使用的平水韵,总共有106个韵部.由于格律诗只押平声韵,实际用到的平声韵部为30个.上声.去声.入声的韵字均与写格律诗的用韵无关. 那么,怎样记住平水韵中30个平声韵部的韵字呢?我的建议是不用去记 ...

  • 古诗词学堂——教你如何辨别入声字

    睿拓教育 2016-05-05 入声字 如何辨别入声字 入声字的解释来源于龙异腾教授的<音韵学>中"入声字在古代属于仄声范围. 关于入声字的解释来源于龙异腾教授的<音韵学& ...

  • 入声字辨别规律

    (一)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都是古入声字. 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 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及级极吉急击 ...

  • 古本《声律启蒙》(入声字标注版)(六鱼)

    晋如按: <声律启蒙>是一部流传极广的诗教启蒙读物.一般以为是清代车万育所作. 实际上,车万育只是本书的一位剽窃者,本书真正的作者是元代的祝明,且本书原名<声律发蒙>. 车万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