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社区顶层设计:最佳实践与创新精要

作者:徐苏涛、于静怡、靳涛。引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业逐步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走向“新业态创业 开放式创新”、“变革式创业 颠覆式创新”;创业孵化从封闭的孵化器走向开放的众创空间、全链条的孵化生态;创业服务从单一的专业服务走向集成的平台服务、聚合的生态服务;创业管理从形态开发走向功能开发、生态开发;创业载体从粗糙的创业楼宇走向创业地产、创业社区;创业治理从简单的政策扶持走向制度创新、治理重置纵向深化。围绕创业式创新灵魂,聚焦创业服务(孵化)发展,把握中国创业服务(孵化)发展阶段,重识国内外行业发展特点与取向,探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模式,进而将科技创业社区作为行业发展新范式,着力推进局部创新生态建设和提升系统服务能力,成为一个地区加快创新生态建设与新型产业组织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1、中国创业孵化行业需进入新阶段

1.1 对以往创业服务行业的反思

在自主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面前,究竟是突出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科学家不断砸钱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还是强调产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创业者的创业、企业家持续赚钱的创新?纵观各国发展经验,只有在尊重高校院所、科学家、研发等基础上,更加尊重和依赖创业者、企业家和创业式创新,才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才能带动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这其中,创业服务(含创业孵化)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战略节点以及地区创新生态建设者,不仅在一个全球创新网络中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经验、知识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还通过科技孵化带动科技创业、科技创业带动科技创新,让这些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在一个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科技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相结合。就行业发展而言,按照国家科技服务业分类,有关创业的服务我们称之为“创业孵化”。事实上,单纯的创业孵化难以走出传统发展模式的泥沼,要么是基于房租的“物业模式”,要么是标榜具有投资功能的“服务模式”,要么是政府输血的“寄生模式”。如今我们更需要把这个行业称之为“创业服务”。大约在2017年,中国的创业孵化行业走过了30年。尽管很多处于创业孵化一线的人都为之热血沸腾,但社会各界到底如何看待中国创业孵化第一个三十年并非同样的感触。其中,有一位孵化器资深人士说,一开始觉得自己做孵化器很有成就感,尤其是爆发增长的数据让人非常激动,但一旦与中国的系统性增长相比,无论是体量还是所占比重等等,都知道这来自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增长,而自己所做的贡献还微不足道。当然,不是说中国创业孵化第一个三十年没有贡献,但这种贡献主要是降低了创业的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产业组织作用。所谓“发展是硬道理”,地方的GDP之下是产业、产业之下是企业、企业的源头在创业、创业的起点在创业服务。站在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对中国创业服务(孵化)的发展层级、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成效有着审慎的认识。创业本身是个难事,这就要求创业服务的水平就要变高,不是游击队升级,而是正规军下蛋,需要一批有资源、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的创新主体、产业组织者来共同经营,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的建设者。如今只有强调“以创业服务带动科技创业,以科技创业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带动新兴产业”,通过创业试错、市场试错、产业试错、区域试错等实现从创新创业到产业化,才能让创业孵化生态具有更高的位势与势能。

1.2 从中关村创业服务可见一斑

整体而言,中关村创业服务(孵化)代表着全国创业服务(孵化)的最高水平,并取得如下总体成效:一是引领全国创业服务业发展模式,不仅国际上创业服务行业有的这里都有,没有的这里也有;二是成为北京市创新生态核心组件,成为科教产业连结器、创新创业栖息地、新兴产业策源地、创新服务组织者;三是成为中关村前沿创新核心载体,不是投了一大笔钱出了一些只能评职称的专利,而是能够在市场上赚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服务;四是培育出一批瞪羚及独角兽企业,培养出一支新兴产业发展生力军、主力军;五是成为高端链接高端辐射的枢纽,在国际上开展高端链接,在国内进行高端辐射。一方面,呈现出如下趋势特点:一是平台化,不仅仅是从线下走向线上,而是很多机构纷纷从封闭的第二方,向第三方、第四方方向发展,成为平台性的枢纽组织;二是专门化,不仅仅是过去专业的领域、专业的条件平台,而是以专业的队伍产生专业的服务能力,以专业的服务模式与服务机制,为创业企业提供质优服务,在其成长的价值增值中实现成果分享;三是资本化,不是单纯的孵化加创投,而是将服务资本化、技术资本化、金融资本化以及智力资本化结合在一起;四是生态化,更加注重共生共荣、互联互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是国际化,推动中国的创业+国外的创新+中国的企业家+国外的科学家、中国的市场+国外的技术、中国的资本+国外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隐忧。比如存在原创创业服务不足、机构自生能力不强、缺少专业服务人才、产业配套资源外溢、国际化水平待提升的问题;再比如房价高企与人才外溢、产业转移与实体空心、服务庸俗与寄生发展、资本寒冬与资产泡沫、治理深化与制度障碍等冲击。这其中,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大量创新资源走出去与高端资源挤进来并存?为什么大量产业业态、产业环节走出去与挤进来并存?为什么很多发展起来的企业并非源自创业服务机构?为什么很多知名企业并非本地高校院所培养起来的?为什么很多创业企业越来越惯于矫情及苦日子富过?未来需要以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生态为主线,以培育发展一批前沿科技创业、变革式创业、高成长企业为战略目标,践行“以科技孵化/服务带动科技创业,以科技创业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全面打造“未来产业策源地、创新创业栖息地、源头企业铺路石、高度要素聚合池、制度创新试验田”,重点通过创新生态优化承载高端创业、通过前沿领域布局抢占高端环节、通过加速资源聚合提高孵化水平、通过创业制度革新激活存量资源、通过崇尚创业精神营造创新文化,形成“多形态多模式多业态、多源头多主体多中心、多层级多渠道多网络、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发展态势,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功能平台与核心载体。2、从美国的创业服务看中国的差距

2.1 美国创业孵化服务整体观察

美国的创业服务(孵化)发展层级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完全市场化运作、轻资产运作而不依赖政府补贴和房租。核心是切实地通过专业服务能力,为创业企业的成长创造价值,并从其价值增值中分享成果以实现滚动发展。反观国内的创业孵化,大家都以为是在承担政府培育市场、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而需要政府的扶持和补贴,自生能力不强。二是强调短期盈亏平衡与长期价值增值的统一。也就是说,前期对于创业服务的各类运营投入、服务投入等主要依赖大企业买单、社会捐赠、投资人买单等,最大的长期的价值增值来自于微股权、导师股的干股所得、投资溢价或有效投资等。我们的创业孵化,如果把政府补贴、租金收入乃至税收返还统统去掉的话,很多都活不了。三是一切以创业者为中心,让创业者成为主角,形成传帮带、人人抬的氛围。大家都来支持,共同满足其需求,鼓励其原创性及主体性,而不是让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尤其是政府领导成为主角。目前,我们很多创业孵化服务都近似于本末倒置,甚至很多活动都是为领导办的,脱离了“创业服务最终是为了创业”最大的本质。四是高水平创新源头与开放的产业生态相辅相成。大学,尤其是创业型大学,扮演了创新源头的角色,具有较大的后台支撑作用,而产业企业也都加速平台化与生态化转型,实现了科教智力资源与产业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与资源配置。而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大学基本上都是一潭死水,大学科技园基本上都被边缘化了。五是更加强调硬科技与厚创新。虽然美国的“创新带动创业”在新经济时代不够灵敏,但对于提升创业层级有着较大的优势,这使得美国的创业在硬科技、黑科技以及注重技术创新、大规模创新的厚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当前我们的创新创业曾经一度进入了创业、创新两张皮的误区,需要坚持“创业是最大的创新”、强调“有创业的创新,有创新的创业”、放大“创业带动创新”。六是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创业孵化服务。从科技立项、技术创新、商业应用、小试中试、乃至产业化等环节,都提供相应的技术的、智力的、资源的支撑或支持,尤其是注重帮助创业企业融资。反观我们的创业孵化,还不要说服务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把我们的那些半路出家的人一摆出来,就知道我们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处于什么段位了。

2.2 美国创业孵化机构典型特征

自2005年保罗·格雷厄姆创立Y Combinator起,美国诞生了一大批新型创业孵化机构——创业加速器,它在固定的孵化期限内对创业团队进行集中训练,注重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定制化创业辅导,并在演示日当天“结课”,成批量的培育创业企业。美国创业加速器在美国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具备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创办人大多是洞见能力极高的自然人。美国创业加速器的创办人大多是天使投资人或风投公司合伙人、创业者或连续创业者、某一领域(技术、产品、媒体等)资深工作人员。他们拥有投融资、创业等丰富经验及强大的人脉资源,可为创业者提供技术链接、客户开发、融资、招聘等多种帮助。二是深度聚焦特色细分产业领域。美国创业加速器绝大部分专注于孵化技术创业,如TechStars(互联网和软件相关),Bolt(硬件和软件交叉领域)。一些创业加速器专注于行业细分领域,如Rock Health针对健康领域,MuckerLab专注于互联网软件、服务和媒体领域。甚至有些专注于某个特定社群(女性创业、大学创业),而有些则是采用或拓展某一公司的产品(如微软、耐克)。创业服务各有侧重,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Y Combinator黑客文化浓厚,是程序员的天堂;TechStars最大的特色是导师制模式非常完善;500 Startups走全球化路线,更擅长市场营销、设计和讲故事。三是“筛选-训练-演示”批量生产创业企业运营模式。美国创业加速器对项目筛选十分严格,有的只接受合伙人推荐(500 Startups),有的只接受已获得投资的成熟创业团队(Rocket Space, Dreamit)。虽然大部分创业加速器接受公开申请,但每期仅选择少量团队(10-20支)加入训练营,以保证对每家加入训练营的初创企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量。为期三至六个月的训练营为创业者提供导师服务、人员招聘服务、战略伙伴对接等更加有深度和针对性的服务。训练营内的企业一般在“演示日”当天集体结业,创业加速器会邀请大量投资人参加“演示日”,创业团队需要向投资人展示他们项目的作品,争取获得创业投资。四是链接企业、服务全球。硅谷的创业加速器以多种方式进行全球资源链接,并与龙头企业开展密切合作。一是建立海外孵化器,如500 Startups、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等均开设了中国分部。二是对接全球孵化资源,如Rocket Space与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比利时、巴西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孵化器、加速器、政府机构和大学合作。三是接受海外创业团队,Founders Space已孵化的项目中,有六成团队来自海外。四是与行业巨头跨界联合,将自身的创业投资、创业者网络等资源与行业巨头的产业链资源链接,实现优势互补。如Techstars自2013年以来与巴克莱银行合作建立了4家互联网金融加速器,2014年间与迪斯尼在洛杉矶共建新媒体加速器,与高通在圣迭戈合作建立机器人加速器等。五是以股权投资为主的盈利模式。大部分创业加速器以种子基金和创业服务入股创业企业,占股比例一般为5-8%,待创业公司上市或被收购时退出获利。与大公司合作和大公司赞助也是收入来源的重要部分。

2.3 美国促进创业服务典型举措

美国以完善的创业投资体系和创业教育推动着创业企业的发展,相关创业鼓励政策和政府、民间的创业服务机构也在创业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出台创业鼓励政策。《创业企业扶助法》(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简称JOBS法案)核心是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何通过证券市场和民间资本等融资渠道,获得支持发展的充分资金来源。对符合条件的所谓“新兴成长公司”进行IPO改革,简化发行程序,降低发行成本。通过改革注册豁免机制,增加企业发行的便利性,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私募融资及小额融资的需求。提高私人公司成为公众公司的门槛,降低信息披露负担。成立创业服务机构。美国成立了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妇女企业中心及其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提供包括创业培训和咨询、指导起草商业计划书、企业管理技术支持、与银行合作提供担保贷款、帮助企业申请政府采购合同等等,诸如此类的孵化机构还有创业加速器、退伍军人孵化器、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等。除了实体的创业服务机构,美国还有专门的网站,提供法律咨询、专家帮带等服务。面向创业孵化器,美国政府通过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和小企业局(SBA)以及1985年成立的美国孵化器协会(NBIA)等机构组织向其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构建创业投资体系。一是为了填补传统的股权融资在中低收入地区的空缺,实施新兴市场创业投资项目(NMVC),NMVC在为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同时,更加关注提供实际训练型的技术援助,以确保企业的长期成长,为投资者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为各地区提供优质的工作岗位。二是为创业投资行业提供税收优惠,美国的资本利得税由1978的28%降至2003的15%;此外,鼓励针对不发达地区的创业投资,比如2000年推出的《新市场税收抵免方案》,规定投资者如果投资促进低收入地区发展的“社会发展基金”,可以从所得税中获得税收抵免,税收的优惠带来了风险投资的繁荣发展。三是支持面向新兴产业和创业初期的投资,在“创业美国计划”中,SBA将在5年内投入2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影响投资基金作为匹配资金鼓励私营部门投资于清洁能源和教育等国家优先发展区域、未饱和市场或新兴产业领域;另外10亿美元早期创新基金作为匹配资金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创新型企业的早期阶段,从而连接起种子基金和传统投资之间的“死亡峡谷”。注重实行创业教育。美国是世界上实行创业教育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推广创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小企业管理局(SBA)、柯夫曼创业中心及各大学创业中心等。在2011年颁布的“创业美国计划”中,SBA和能源部(DOE)共同发起了创业企业指导行动,资助了4个清洁能源企业加速器对全国超过100个初创企业进行创业指导;美国教育和劳工部推进的青年创业教育行动,邀请大学生和中学生为某一项教育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此外,创业教育得到了雄厚的资金支持,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科尔曼基金会(Coleman Foundation)、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社会力量成立的支持创业教育的基金。3、从以色列创业孵化看中国的问题

3.1 中以创业孵化机构发展异同

以色列孵化器与中国孵化器之间存在大量共同点,起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中国孵化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参考与借鉴。这些异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发展阶段上的异同。以色列孵化器与中国孵化器的发展,都围绕所提供的服务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从外延向内涵方向发展。目前以色列孵化器可在提供厂房、办公室、简单行政服务以及技术交流、市场服务、政策法规服务等基础上提供金融、风险投资等更高级的市场化运作服务。而国内孵化器只有部分可以提供投融资、资源配置等高端服务。第二是发展形态的异同。以色列孵化器发展形态比较单一,以综合类孵化器为主体,也有少量的专业孵化器和大学参与建设的孵化器。国内孵化器形态多样,如综合性孵化器、专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创业街区、开放式办公空间,以及如今的专业化众创空间等等。第三是法律地位的异同。以色列孵化器要求各孵化器运作主体——孵化器管理公司必须是独立的非盈利机构,无论该孵化器的投资人是政府、私人还是大学,突出公益性。国内孵化器虽然也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但在其法律地位上却有很多采取公司制,属于盈利性企业法人;另一类为实行“企业化运作”的事业法人。相比而言,以色列孵化器的法律地位更清晰,既有利于其公益性质的发挥,又有利于其从政府获得支持性资金。第四是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异同。以对入驻项目筛选标准及相关决策机制为例,以色列孵化器入住的孵化项目必须是严格的高科技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定位国际市场,且产品必须在以色列生产并可供出口。而国内孵化器对入驻企业并没有统一的筛选标准,各个孵化器本身掌握决策权。相比而言,后者更适应于我国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孵化器和鼓励多元创业的发展阶段。第五是政府在孵化器建设与发展中的异同。以色列拥有一套环环相扣的、可持续的孵化器管理办法与政策,其精髓在于高准入标准、高标准支撑的模式。一方面是以色列政府与国内各级政府在孵化器发展上均高度重视,如以色列对孵化器有专门的“孵化器计划”。另一方面两者在具体的作用方式上有所不同:首先是对孵化器管理方式的不同。以色列孵化器是集中审批。即不论投资人是谁,设立孵化器必需由“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批准。而中国的不同孵化器有不同的投资主体(主要由投资人、高校、产业园区等组建),审批机构一般由投资人的上级单位审批。其次是政策性支持方式与延续性的不同。以色列政府除按照“非营利机构”给孵化器以支持外,还给每个孵化器每年20万元运行费,包括人员工资、房租、办公费用等支出。同时通过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帮助孵化器形成高水平服务能力。在我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以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营业税、增值税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一般以认定奖励、政府购买服务、运营费用后补助等方式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最后是对在孵企业的政策不同。以色列政府通过孵化器向每个被孵化企业提供占其全年费用的85%的资金支持,每个被孵企业全年的费用总额不得超过18万美元,可连续支持两年。如果该企业成功,有了销售收入,则应偿还这笔政府支持资金,若不成功,则无须偿还。此项支持政策与其严格的入驻审批制度相配套。

3.2 以色列孵化器发展典型案例

以色列孵化器运作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发明者或创业者的项目、政府的资助与孵化器的服务三者紧密结合。孵化项目的种子投资由政府提供,失败风险由政府承担,孵化器就每个项目与政府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签订协议,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扶持项目公司运作走向正轨。以色列的孵化器按投资建设主体可以分为投资人(风投公司)所建、大企业所建、高校所建等类型,这些孵化器平均每年有70至80个毕业企业,这些“毕业生”中有60%能吸引到下一轮投资。——The Time。The time孵化器总部位于特拉维夫,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的以色列“lab-one international ltd”,2009年被“The time ltd”收购,并获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孵化器特许经营权。在2010年之后,曾三次被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评为以色列最佳孵化器。The time作为投资型孵化器,关注对象为电信(Telecom)、互联网(Internet)、媒体(Media)、娱乐(Entertainment)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的年轻创业公司,这也是其名字“T.I.M.E”的由来。The time只专注投资少量的企业,每年的投资数量为10-12笔,对于每个初创公司,The time的初始投资额约为40-60万美元,当看到项目有较好的前景显现时,会有第二笔投资跟进,此时的投资额将上涨到50-100万美元。在此期间,The time将充分利用自己合作网络,每个星期与在孵化企业沟通,每两个星期,会邀请专业人士演讲;设置单独财务部门,给所有的在孵化企业提供财务上的服务和支持;聘请专门的律师事务所,为在孵化器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力争将每个项目培育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从项目孵化→企业毕业→成就品牌,The Time投资时间长达5年,公司每年的收入约1000万美元,其盈利主要来自出售成功孵化的公司股权和从成功孵化的公司获取股息。The Time的代表型投资项目有数字众筹平台Innovesta、数字地图Mappo 、多屏互动Corrigon,软件Storee,在线教育Elenxos,手游公司Qiliqi等。截至2019年,总共投资了超过100家企业,其中超过20家企业进行了第二轮融资。—— FutuRx。FutuRx位于Ness Ziona,于2014年1月1日在魏茨曼科技园开始营运。FutuRx是以色列第一家获得以色列经济部批准建立的生物技术型孵化器,致力于培育尖端技术领域早期生物制药企业。FutuRx是多家大企业联合建立的孵化器,由强生创新(JJDC)和武田制药公司(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通过其风险投资集团与以色列经济部创新管理局共同创立,后来拜耳公司(Bayer AG)的重要投资部门(Leaps)也加入了FutuRx。FutuRx致力于推动药物开发,即通过自身专业系统和独特组织架构,缩小概念与概念验证之间的差距。FutuRx 的创业项目主要来自大学技术转让机构、大企业研发项目和实验室研究成果等,孵化器的管理团队依托专用实验室和自身管理经验予以创业企业6-8个月的全面支持。在孵化期间,强生创新(JJDC)和武田制药公司会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孵化器的董事会,与孵化器共同持有在孵企业20%的股份,同时公司有权向其感兴趣的某些企业提供配套资金(两年期间总额5万美元)或追加投资,并获得相应的股权。企业的股权收益是FutuRx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截至2019年,超过280个项目申请进驻FutuRx,其中175个已毕业。其中,Mitoconix Biowanchen公司2017年9月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BiomX(微生物疗法公司)在2017年5月融资2400万美元。——Yissum。伊苏姆成立于1964年,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建立的商业化运作的孵化器,也是以色列6个大型技术转移公司之一。Yissum 在大学学术研究转化成实际可行的市场产品之间,扮演桥梁角色,主要从事培育希伯来大学创业团队、为在孵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帮助企业和希伯来大学完成技术转移转化等工作。Yissum 认为只要具备足够成熟的技术、有经验的领导团队,并且有能力筹集资金,创新技术及其所有者就有可能会发展成初创公司。因此Yissum主要为希伯来大学生、校友、教职员工提供顶级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培育有抱负的企业家。Yissum创建了医疗、工程和商业研究员的多学科服务群体,为有商业价值的团队提供临床试验、市场分析、知识产权支持、原型设计和业务计划支持,同时提供商业经营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发布、资金和经营问题。Yissum盈利主要来自知识产权交易佣金和投资新企业的收益,Yissum不出售专利,而是与伙伴公司共享技术,从而获得专利使用费,标准在25%-5%之间;对于选中的创业团队,Yissum在初创阶段会给予资金支持,获得企业后续发展的股份收益。自成立以来,Yissum已注册了10类750多项专利,涉及3000多项发明,获得1050多项技术许可,并孵化出包括移动、兽人、科勒普兰、Qlight和公文包等在内的170多家公司。2014 年促成 Mobileye 筹资达 8 亿 9 千万美元,是以色列企业在美国最大的 IPO之一。4、从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到生态开发

4.1 未来创业孵化发展走向何方

中国创业孵化即将迈入第三十五年,已然成为国家与地方创新体系建设、新兴产业策源的重要力量。但整体而言,中国创业孵化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迫切需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创业创新规律以及产业发展需求等,探索新道路新模式新机制新形式。当前,我国各类创业孵化载体或平台形态各异、参差不齐,但不论如何,尤其是大型创业孵化集聚区基本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一是1.0的形态开发,主要以物理载体建设以及城市功能配套提供为主,更多的是让各类创业创新活动有所依托,总体上处于物业服务层面;二是2.0的功能开发,主要以强化各类科技服务功能引培供给为主,更多的是让各类创业创新活动寻求更便利化、集成化、高水平的服务,往往具有一定专业服务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三是3.0的生态开发,更多的是通过“科产城融合”促进城市功能、产业功能、创新功能的有机结合,让创新资源要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创业创新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空气,最终形成一种共生共荣、互联互通、共同成长的创新生态。与此同时,伴随中国创新创业升级发展,在创业孵化领域出现了如下新趋势:一是创业高端化,高水平创业人群不断壮大,“有创新的创业、有创业的创新”式的融通发展成为双创升级的重要体现;二是孵化批量化,通过商业模式概念验证、创业加速器、独角兽培育工场等载体提供高质高效服务新模式,推动创业批量化产生;三是服务平台化,创业孵化从单边孵化走向多边孵化、从闭环发展走向互联融通,“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的立体服务网络助力孵化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孵化成功率;四是空间社交化,发展创业、社交、展示、娱乐、生活等复合功能的社交化创业空间成为构建优质创新创业生态、集聚国际化高端创业者的重要路径;五是创新全球化,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与配置,科技创新高发、科技创业密集、创新创业生态良好的创业聚集区成为承接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落地、与本地产业结合的重要节点和平台;六是环境生态化,有源头(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有平台(创新服务业)、有流量(创业-企业-产业)、有能量(新思想、新模式、新制度)的创新创业生态是孕育高端创业、诞生新兴产业的重要土壤。未来,究竟各类创业孵化机构到底是新型的还是传统的,主要取决于是否遵循“一大愿景、两种能力、三阶服务、四化协同”的基本逻辑。在愿景上,需要发展成为区域创新生态建设者。核心是在产业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政府机构乃至要素市场之间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圈,促进产业要素、创新资源、服务资源、公共资源的高效整合及优化配置,形成立足创业服务、汇聚四面八方、高效存活的“钻石模型”。在能力上,强调洞见力和链接力。一方面是否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如何思考自身发展,提高创业者的洞见力和方向感,做不到这一点或者难以整合服务资源做到这一点的都是过时的孵化机构;另一方面,能否促进创业者更好地配置资源,在产业企业资源、机构服务资源、政府公共资源以及要素市场资源之中,优化人才、资本、技术、经验、知识以及业界关系等方面的高效对接及优化配置。目前,很多市面上几乎90%以上的“创业导师”都是沽名钓誉,核心就在于是否有这个洞见力、链接力。在服务上,是“第四方+第三方+第二方”。现在业内还没有一家真正的超级创业孵化平台,如果有的话,一定是用第四方段位,整合第三方资源,间或干点第二方的服务。当前,创业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没有一家能够独立完成,说能独立完成的都是骗子,这便需要第四方的服务集成;只有上升到资源链接与资源配置的高度,才能具有平台感、才能有开放创新生态圈、才能有海量的流量,这便需要第三方的资源链接组织;只有通过精准的、精细的创业服务以及“高标准准入、高精准服务、高效率成活、高水平毕业”服务机制,才能批量化产生高水平创业,这便需要提升第二方的精准孵化运营。在趋势上,必须强调专业化、平台化、资本化、国际化及其有机结合。专业化是生命线,不仅是专业的服务领域、专业的服务条件,重在专业的服务队伍产生专业的服务能力、服务模式、服务机制;平台化是发展主线,就是从封闭的第二方到开放的第三方+第四方,在开放创新生态圈之中从事创业孵化;资本化是最大的盈利来源,就是通过服务资本化、智力资本化、技术资本化、金融资本化等,超越政府补贴与房租收入等,不断增强自生能力;国际化是重要途径,即上述所言推动中国的创业+国外的创新+中国的企业家+国外的科学家、中国的市场+国外的技术、中国的资本+国外的资源。简而言之,真正代表未来创业孵化的公式,便是第四方的科技服务集成商+第三方的资源链接组织者+第二方的精准孵化运营商=区域创新生态建设者。

4.2 未来新型孵化模式有何呈现

伴随着创业高端化、孵化批量化、服务平台化、空间社交化、创新全球化、环境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创业训练营、专业化众创空间、场景创新实验室、创投孵化器、跨境孵化器、开放式办公空间、科技创业街区等逐渐成为未来新型孵化模式。创业训练营。高校或创投机构依托其创业培训资源及导师人脉网络设立的创业服务平台,具有较严格的项目筛选机制,在一段固定时期内为创业者提供商业计划打磨、导师培训、创业社交、资源链接、投融资等全创业生命周期的训练辅导服务,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洞见能力和创业技能。北大创业训练营、Plug & Play等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专业化众创空间。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高校依托其自身资源及产业整合能力设立的创业服务平台,聚焦于垂直的产业领域,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平台、供应链、市场渠道等服务,以实现自身产业链布局、区域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目的。海尔海创汇、西班牙Wayra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场景创新实验室。龙头企业牵头,整合开放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为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测试、试用、应用,提供其所需的数据开放、基础设施、技术验证环境、检测标准、示范应用等服务,为创业企业快速成长提供市场和资源。RPA+AI(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场景创新联合实验室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创投孵化器。由投资机构、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等设立的创业服务平台,具有较严格的项目筛选机制,依托建设主体较强的资金资源和高端人脉网络,为入选的创业者提供直接投资或投融资对接服务,并辅以商业模式打磨、市场定位、企业管理咨询等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服务,促进创业项目的快速成长,以获得投资回报。创新工场、HAX加速器等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跨境孵化器。跨境孵化器是依托自身国际布局及国际资源设立的创业服务平台,其最核心的服务是跨境创业服务,包含海外技术资源对接、国际市场开拓、国际项目加速等,通过带动资本、技术、项目等跨境创新创业资源的全球流动,实现创业项目的跨境孵化。盛景国际、非程创新孵化器(Future Hub)等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开放式办公空间。以联合办公空间为基础,为各领域的创业者提供媒体推广、创业活动、资源链接等服务,通过办公空间及各类创业活动增加创业者流量,聚合各种创业资源,构建开放活跃的创业社群网络。优客工场、3W咖啡等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科技创业街区。一般分布创业人群较密度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业组织者集聚的城市中心地区,结合地理位置、主导产业和人群就业创业特征,科技创业社区集聚产业及创新资源,为创业者提供综合型、一站式的创业服务,打造科技创业圈子、提升创业便利性。纽约硅巷、波士顿肯德尔广场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5、将科技创业社区作为重要突破口

5.1 从封闭式孵化到开放式创新

在形态各异、模式多样、层级不同的各类创业孵化机构、平台、载体中,如今我们重点把一些具有集群性、多样性、多元化、综合性的创业孵化集聚区拿出来,力求探索具有局部创新生态圈功能的新型创业孵化综合体——科技创业社区。这种“新型”或者“综合体”,核心通过将“政产学研金介用”之间的创新生态嵌入以“产业链上中小游大中小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形成能够形成共生共荣、生生不息、自组织自成长的“永动机”。更进一步而言,这个“永动机”,主要包括如下内涵:一是强调生态的圈子,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圈,促进创新生态与产业生态的闭环发展及协同演进,突出生态赋能(储能、孕能、使能、释能);二是强调平台的流量,打造成为超级的第四方平台并强化第三方平台的引进培育,突出创业、企业、产业等流量的涌现;三是强调源头的资源,强化地区高校院所、产业集团等科教智力资源的源头地位,促进高端创新资源及产业要素流向创业、企业、产业;四是强调服务的价值;强化科技服务的产品化、集成化、便利化、网络化,为创业创新、产业化、开放合作等提供便利;五是强调开放的氛围,根植地域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与发展环境。

5.2 优化科技创业社区顶层设计

一般而言,科技创业社区应以新时代高水平创新生态圈建设为主线,以前沿创业引力场建设为着力点,坚持“前沿创业栖息地、未来产业策源地、开放创新生态圈、高端要素聚合池、科技服务主阵地、文化交流主窗口”发展定位,形成“六器成场”(孵化器、加速器、处理器、储存器、路由器、链接器)发展态势,突出“新地标、新产业、新创业、新服务、新资源、新生态”重点工作,强化生态圈、平台性、源头化、服务化、国际化品牌内涵,夯实共生共荣、生生不息、自组织自成长“永动机”核心价值。并实现如下发展目标:一年成型,强化规划与基础建设及平台建设等,完成形态开发及功能配套;二年成气,强化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协同演进与建设,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圈;三年成器,打造成为前沿科技创业、硬科技创业的引力场;四年成熟,基本形成孵化器、加速器、处理器、储存器、路由器、链接器发展构架与发展态势;五年成功,基本建成前沿创业栖息地、未来产业策源地、开放创新生态圈、高端要素聚合池、科技服务主阵地、文化交流主窗口。

5.3 创新科技创业社区发展路径

科技创业社区需要打造局部的创新生态圈,具体表现在围绕“引陪一流的人才,涌现一批变革创业;争攀一流的科技,研制一批创新成果;搭建一流的平台,生成一批新兴业态;建设一流的社区,产生一批服务品牌”战略目标,突出“新地标、新产业、新创业、新服务、新资源、新生态”重点工作:一是新地标——打造国际化创业社区。捕捉创业空间新变化、把握双创升级新趋势、构筑开放共享新城市,建设人才自由流动、要素自由配置、技术自由转化的创业社区;推动空间主体多元化、空间形态虚拟化、空间功能专业化、空间价值人本化,加快促进资源配置流动扁平化、共享性、去中心化;在物理空间基础上打造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革命性空间体系,营造国际化质优生活配套服务供给。二是新业态——育成原创型新兴业态。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技术主导权与发展主动权,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以新思想驾驭新模式、以新模式架构新技术、以新技术衍生新业态,不断涌现原创的先进技术、颠覆的商业模式、知名的企业品牌、全新的产业业态。三是新创业——培育硬科技创业梯队。围绕新经济企业爆发成长发展趋势,培育高技术创业梯队,支持科学家、科研人员、科技企业高管、海归人才、连续创业者等高端创业群体开展硬科技创业、创办硬科技企业;从产研融合、央地融合等方向的创业企业中,寻找一批具有高水平产业孵化属性的创新型企业;通过应用场景搭建、政府采购试点、金融服务集成等方式支持企业成长。重点支持如下几种创业:一是从事硬科技、黑科技以及前沿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的领军科技人才创业;二是将国外、市外前沿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经验与本国、本地市场相结合并嵌入国家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跨区域创业者创业;三是不断创业、创业、再创业而且取得商业成功的系列创业者创业;四是能够从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乃至供应链中颠覆和重构特定行业形态、服务业态的产业组织者创业;五是职业经理人创业;六是创客极客式创业等。四是新服务——布局境内外条件平台。核心是强化精准创业服务供给,形成高标准准入、高精准培育、高水平成长的发展态势。引导服务机构加强对创业者洞见力、创业企业链接力的培养,帮助企业思考自身如何发展,提高创业者的洞见力和方向感,在产业企业资源、机构服务资源、政府公共资源以及要素市场资源之中,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经验、知识以及业界关系等方面的高效对接及优化配置。鼓励专业化众创空间(精准孵化)、创客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商业模式实验室(头脑风暴)、研发众包平台(众包研发)、技术熟化中心(技术转移)、青年创业讲坛(创业辅导)、天使投资俱乐部(天使基金)、创业路演中心(创业大赛)、场景模拟实验室(场景模拟)、产业服务中心(资源链接)等新服务平台搭建,探索“创业辅导+天使投资+资源链接”、“概念验证+场景模拟+技术熟化”等新型服务模式。引导有条件有能力有共识的高校院所、大企业整合共享创新创业资源,搭建专业化创业服务平台,为业内初创提供科研条件、产业链资源对接、创业投资等专业服务,打破企业的边界、产业的边界以及商业的疆域。培育高水平创业导师群体,可探索建立包含企业家、咨询师、科学家/工程师、投资人、产业管理专家为主体的专家库,为单一创业企业提供导师团服务,加大对企业的专项服务。五是新资源——加速全球化资源链接。引进和聚集国外大学研究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创业服务机构、国际商会、国际行业组织;抓住一批具有海外背景的企业家、创业者等关键人脉,对接以联盟、协会、孵化器、服务机构等主体的跨区域组织者,以人为纽带带动理念、思想、要素流动;举行国际科技创新发布会、前沿科技成果交流峰会以及国际科技产业对接会等系列活动等,最终将中国的新兴市场与国外创新高地的先进技术、中国的企业家创业者与国外的科学家、中国不拘一格的创业与国外的硬科技、厚创新相结合,为创业孵化找到最大的立足点与突破口。六是新生态——营造枢纽型创新生态。吸引高端科技中介机构,推进研发服务开放共享,完善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服务薄弱环节,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低成本的专业化服务;以互动式媒体节、展会活动、社交网络活动、颁奖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创业创新氛围;塑造企业家榜样、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等。七是新治理——提升创业的治理能力。依托专业机构研究前沿创业领域预测方法技术、发布园区前沿创业领域预测报告,强化国内外前沿创业领域预测与概念验证,引领高技术创业、高精尖项目、前沿技术企业发展等;探索建立完善第三方高端创业长效评价及跟踪机制,建立事前第三方评估、事中跟踪辅导支持、事后第三方评价工作机制;开展高水平创业企业税收优惠试点,在天使投资、市场准入、新业态监管、双创财税体制创新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研究与政策储备。6、全面建设高能级开放创新生态圈

6.1 构建科技创业社区服务体系

伴随着创业服务从政策驱动走向创业者需求驱动,科技创业社区需要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从提高孵化服务质量和孵化绩效出发,集成政府政务服务、专业机构服务、大企业产业资源等构筑全球孵化服务体系,面向行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整体解决方案应该响应种子期、初创期与成长期企业成长共性和差异化的服务需求,涵盖惠普性基础服务与阶段性增值服务。一方面,完善普惠性基础服务。为了满足创业企业办公、上午、社交等基础共性服务需求,提供物业管理、商务服务、创业活动等普惠性基础服务产品,为所有入驻企业和项目提供成长的“肥沃土壤”。一是物业管理,为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和办公软硬件设施,包括办公空间、办公设施、智能办公软硬件等。二是商务服务,协助企业完成公司注册和企业基础运行管理,包含为企业提供政策推送及解读、协助企业进行政策需求反馈及项目申报等服务,以及协助企业对接财务、法务、税务等专业服务机构。三是创业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模拟路演会、创业同学会、创业大讲堂等活动,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另一方面,提升阶段性增值服务。为满足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提供包括种子期的育苗服务、初创期的助跑服务以及成长期的展翼服务三个模块差异化服务产品组合,为所有入驻企业保驾护航。——种子期育苗服务。协助种子期创业项目将创意构想变为可实施的技术路径、产品雏形,完成创业筹备工作。重点解决这一阶段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方向)、“谁来做靠谁做”(团队)、“需要什么资源做”(资源)三个问题,包含商业模式打磨、技术路径打磨、启动资金筹备、团队人力设计四项服务内容,协助企业为后续的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栏:种子期育苗服务

商业模式打磨。通过主题培训、头脑风暴会等方式,帮助创业团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判断创意构想能否解决用户真实痛点和需求,挖掘项目长板优势,最终协助企业设计业务重点明确、盈利模式合理的商业模式。技术路径打磨。通过专家诊断、协助研发等方式,为创业者的创意构想提供技术可行性、技术成果应用性诊断,并基于商业模式调整技术路径,最终协助创业者形成可产业化的技术路径或产品雏形。启动资金筹备。协助创业者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参与项目路演等融资活动,为创业者对接天使投资等金融机构,最终协助创业者获得支撑产品研发和早期市场推广的资金。创业团队组建。协助创业项目组建多学科背景的创业团队,建立包含产品研发、产品运营、企业管理等核心模块的团队分工,提供团队管理、人员激励制度建设等相关服务,最终形成人员结构合理、团结高效的创业团队。——初创期助跑服务。协助初创期企业将技术路径和产品雏形转变为成熟的产品并小规模面向市场推广,筹措外部资金、开展企业运营管理等,解决这一阶段企业“卖什么”(产品)、“卖给谁”(客户)、“怎么卖”(市场)三个问题,包含产品研发、市场开发、资金融措、企业管理等服务内容,帮助企业在创业初期便获得先行优势。

专栏:初创期助跑服务

产品研发服务。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小试-中试-生产全链条的专业场地和仪器设备,帮助企业招引专业领域技术人才开展产品研发,协助企业完成新技术开发、关键性技术难题突破,最终助力企业形成可面向消费市场的成熟产品。市场开发服务。市场开发服务主要是协助企业开展小规模产品宣传推广,为企业对接展会活动、电商平台等线上线下展销平台及毕业企业、在孵企业等潜在供需合作伙伴,帮助企业获取行业权威人士、行业组织的认证推荐,最终助力企业将首批产品投入市场并赢得首批市场用户。资金融措服务。资金融措主要是为企业对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聚焦于创业初期投资的投资机构,协助企业通过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申请小额资金贷款,帮助企业获取外部融资以补充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活动的相关经费,满足企业初创期逐步扩大的资金需求。企业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企业初创期对规范化运营管理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财务、技术、运营、营销、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模块的培训,邀请大企业高管、毕业企业创始人等为企业分享团队建设、运营管理等企业管理经验,最终帮助企业熟悉企业管理流程,辅导企业搭建企业管理的基本架构。——成长期展翼服务。协助成长期企业提升产品规模化生产及创新迭代能力、拓展企业快速发展所需市场、扩融资金、完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等。围绕这一阶段企业需要解决的 “有创新”(创新迭代)、“有杠杆”(融资)、“有结构”(组织管理)三个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拓展、资金扩融、管理提升等服务内容,帮助企业跨越“死亡谷”、实现腾飞发展。

专栏:成长期展翼服务

技术支持。为企业精准对接具有相关技术优势的高校院所、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促成联合研发、技术辅导等产学研合作,组织企业参加行业前沿技术交流拓宽行业技术视野,对接规模化生产场地及设备确保企业产品规模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协助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产品迭代。市场拓展。为创业企业对接大企业、政府资源,协助企业通过进入大企业供应商体系、获取政府采购订单等方式拓展市场渠道,协助企业通过媒体采访、广告投放、展会展示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营销推广,最终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资金扩融。为企业对接战略投资、风险投资等聚焦于创业发展中后期投资的投资机构,协助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科技贷款,帮助企业筹备上市挂牌相关工作,最终协助企业通过多渠道获取外部资金,以满足因生产规模扩大、营销成本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等产生的大量资金需求。管理升级。管理升级主要帮助企业对接企业战略咨询服务机构获取企业管理的专业诊断和辅导,为企业提供企业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体系搭建、管理机制设计等企业管理进阶培训,最终辅导企业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水平。

6.2 提升创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与高能级的孵化模式相比、与创业企业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相比,我国的创业服务机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五个方面仍需着力加强:专业化水平不够,专业服务能力薄弱;市场化水平不足,市场自生能力薄弱;平台化发展不足,产业组织能力薄弱;生态化发育不足,开放创新能力薄弱;国际化发展不足,全强链接能力薄弱。未来,政策制定者需要从“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生态化、全球化”的“五个化”入手,助力创新服务机构提升发育与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引导创业服务机构聚焦细分产业方向,整合行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科研条件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产业资源链接等专业化服务,实施精准孵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等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立专业孵化平台,开展产业孵化。着重加强创业辅导及创业投资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创业者认知升维,提升创业者的资源整合能力。二是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提升运营市场化。支持创业服务机构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坚持与创业者共成长,探索增值服务收费或将服务作价入股、与大企业开展联合孵化、与投资机构构建利益共同体、毕业企业反哺等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优化组织管理结构,组建具有创业孵化、投融资和企业管理等从业经验的复合型运营团队,开展创业孵化服务人才培训,实现高效运营。三是着力提升机构的产业组织能力,加速组织平台化。坚持“第四方的科技服务集成商+第三方的资源链接组织者+第二方的精准孵化运营商”的产业组织思维,从创业者服务需求出发与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强化资源整合能力。探索实施研发众包、资金众筹、同步路演等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型创业服务模式,通过自建或依托云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集成服务能力。四是作为创新枢纽组织建设主力军,加快环境生态化。发挥创业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创业者的优势,以创业服务机构为枢纽,打造涵盖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校、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的生态伙伴关系网络,提供全要素、全链条的生态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支持开展多样化创业教育,积极开展项目路演、创投对接、资源链接等系列活动,搭建分享创客技术、交流极客思想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投资机构与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质对接平台。五是赋予更多的国际合作交流职能,提升创新全球化。支持创业服务机构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通过全球布局和资源链接,引进海外优质初创项目、技术成果、创业投资等,并帮助创业者对接海外市场。与国外创新创业机构联合开展跨国技术转移、跨国天使投资、跨境孵化加速等合作,联合孵化创业项目。结语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创业活力的区域之一,创新创业的空前活跃使得创业服务的需求量剧增,推动创业孵化行业正由“器”之形转向“业”之态,创业服务机构的发展模式亦强调以创业者成长需求为核心,从“孵化”拓展至“服务”并转向“赋能”。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战略新兴产业篇章提出“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指明了创业孵化行业未来的引导方向,即必须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必须能孵化出产业。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创业服务机构需要从“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生态化、全球化”的“五个化”入手,全面构建创新生态、打造服务产品,成为培育未来新兴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作者:

徐苏涛,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合伙人、副总;于静怡,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副总监;靳   涛,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推 荐 阅 读大学科技园顶层设计:最佳实践与创新精要政府引导基金顶层设计:最佳实践与创新精要天使投资平台顶层设计:最佳实践与创新精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