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只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
机遇只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
杨洁篪
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
这两天翻看他的履历
最深刻的感触是
每一个杰出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常的生命道路
都有超乎常人的坚持,坚定和勤奋
1950年5月,
杨洁篪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
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
被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录取
短暂的初中时光很快过去
正当他满怀信心想继续自己的高中学习时
文化大革命爆发
长达十年的文化浩劫
高中和大学宣布停课
中华大地上一场深重的灾难上演
多少人的求学生涯戛然而止
绝大多数的人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多少人的命运被从此颠覆
只有极少数清醒的智慧者,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在纷繁混乱的社会乱象中坚守
实在无法形容那样一种情况下的坚持
杨洁篪做到了
1968年的冬天
小小年纪的杨洁篪进入上海浦江电表厂,
成了一名小小的学徒工
时代弄人从来都不和人商量
一群人就像生产线上的一批零件一样
被时代的大斧随意切割
对这一批小小的学徒工而言
生存的道路好像只剩下学徒,转正,做工再做工如果幸运可能升级升迁
绝大多数的人确实是如此
这就是人类的丛林法则
小小的年仅18岁的杨洁篪
做了一件那个时候无人能理解的事
而且一坚持就是四年
他坚持的是那个时代无人能理解无人能重视的----学习
学习英语
自学英语
别人都在休息懈怠的时候
别人都在吃喝玩乐的时候
别人在上街瞎逛的时候
无聊的众人在自以为无所不能的打砸抢的时候
他总是躲在角落里学英语、背单词。
很多人都嘲笑他:
“你一个小工,学什么英语嘛!
学了英语有什么用?
还不是一辈子做个电表工。”
对于这些冷嘲热讽,
他都置之不理,无动于衷
依然天天坚持不懈地学英语。
这可能是源于兴趣,源于一种根植于心的使命,源于冥冥之中的天意
不知道
无从猜想
但所有的坚持一定是源于毅力
所有的坚持总有回报
机遇来了的时候
只有那些一直奔跑的人才可能与机遇撞个满怀
一次电表厂收到了一些英文资料
全场没有一个人能看懂
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个下班后苦学英语的小工
令所有人吃惊的是
那个小工轻轻松松翻译完了所有的材料
成为厂里轰动一时的新闻
时间一转就来到了1970年代,
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建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逐渐解冻,
引发了一波中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建交高潮。
为了解决建交中的翻译问题,
中央决定培养一批翻译人才,
于是外交部就在全国遴选了一批外语优秀的人,
而这个电表厂的学徒工,
竟然也在这个名单之内。
外交部遴选的这一批人才,
有机关干部,有大学教授,
以中学生身份被选上的
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杨洁篪就是其中之一
1972年,
他离开了这个电表厂,
被国家派送到英国伊林学院、巴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学习
他这一走,
就再也没回来。
开启了风云变幻的外交之旅
现在杨洁篪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办公室主任
想当初
那一批英文资料到达上海浦江电表厂时
对所有人都既是考验又是机遇
但只有杨洁篪能抓住这个机会
那些曾经嘲笑杨洁篪学英语的人恐怕悔得肠子都青了
嘲笑别人的人总是被命运无情地嘲弄
1972年新中国外交开启
对全国人都是机遇
但幸运的彩蛋只会砸中那些为此风雨兼程一直赶路的人
这个人世
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多
地上有陷阱的事常有
十年动乱是陷阱是天坑
在杨洁篪的经历面前
所有抱怨命运不公,生不逢时
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与其做一个抱怨命运不公的弱者
不如做一个主宰命运的强者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其他的事情或许有优劣可以选择
学习知识不用选择
不要说学了不一定有用
但不学习
你只能成为一个没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