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个股?可能并没有想象般美好! 事先声明,本文可能与大多数人接受的认知不符,仅代表个人投资体系以及...
事先声明,本文可能与大多数人接受的认知不符,仅代表个人投资体系以及逻辑。
很多人理解的投资其实非常简单。
只要不是看图说话的投机,基本上都可以概括为:
深入研究某只股票,争取对股票了如指掌,然后,根据股票的过去经验,合理预测未来。
简单说,就是精选个股。
而在本人的逻辑中,精选个股,可能是一种伪科学。
首先,精选个股大概是所有投资逻辑中最难的。
一个基本逻辑,人无法预测未来。
我们能看到,了解到的一切数据都是基于历史,我们是可以识别过去伟大的企业,但是,我们很难断定企业未来依然伟大。
并且,除非我能看到市场无法识别的价值,否者,在有效市场前提下(可能过去非有效,但是一定是越来越有效),共识是会反映到股价上的。
同时,我们无法识别,发现伟大企业这件事本身,到底是因为实力因素还是运气因素。
要知道A股一共只有4000多只股票,而投资者有1.75亿。
即使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只随机扔飞镖,理论上,也应该有43万人买到茅台。
所以,如何识别茅台大佬是扔飞镖还是合理预测呢?
更重要的一点,战国策有句著名的成语“狡兔三窟”
兔子都知道,多准备几个藏身的窝,合理的分散风险。
集中持有精选个股,相当于你主动承担了非系统性风险,请注意,非系统性风险是没有补偿的。
信用风险(造假),经营风险(周期),流动性风险(极端事件),操作性风险(个人认知)等等,这些非系统性风险本来可以通过合理分散规避掉。
但是集中精选个股,这些都成为了你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悬在头顶。
讲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你光聊风险,但是事实上A股各种大V,各路大神,都是鉴定的个股持有者,并且大部分功成名就,这明显与事实不符哦。”
确实是这样,最近十年,精选个股大概是所有投资逻辑中最简单的。
首先,我们聊聊为什么精选个股非常简单。
因为,精选个股非常容易识别。
最近十年,我们默认精选个股,一定要选高成长个股,原因后面再说。
而如何选择高成长股呢?
基本上逃不开三个逻辑:
一,供给端垄断型。
最典型的个股就是茅台以及差不多整个白酒行业。
市场需求长久稳定,谁控制供给端,谁就控制生杀大权。
所有企业供给端垄断后,企业要干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严格控制供给,然后通过确定性提价方式保证增长。
二,需求无限型。
最典型的个股是美股特斯拉A股隆基等新能源,高科技,医药等等
这类企业的特点,一般处于行业萌芽期,或多或少的会得到国家的支持,并且行业本身发展空间巨大,虽然供给端战国纷争,但是需求端也同样汹涌澎湃。
当需求市场无限,企业要干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尽可能的抢占市场,通过确定性扩大销量的方式保证增长。
三,奇技淫巧型。
最典型的个股是爱尔眼科,通策医疗这类神奇的个股
这类企业非常有趣,他们在上市公司表内有一套资产,在表外还有一套资产,表内资产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是大股东们有办法。
大股东前期孵化表外资产,直到他们确定盈利后,盈利一家,就往表内装一家。通过不断并表的方式保证增长。
当然,还有一些更有趣的,篇幅有限,就不细聊了。
说到这,其实我还没有回答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选择成长股?”
要知道,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股,还是成长股,都有各自的优劣性。
先说价值股,价值股的特点是稳定,但是缺乏增长,不论是三傻还是公共事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都趋于稳定,说人话就是去年跟今年,今年跟明年大体上不会差别很大。同时也说明可预测增长有限。
而成长股恰恰相反,我之前总喜欢重复的一句话,金钱的唯一使命就是消灭高收益。
哪里有高成长,高收益,必然就会引来行业资本进入,最后行业趋于饱和,成长减慢,行业资本优胜劣汰,优胜者成长逐渐恢复,直到顶峰,下一批行业资本进入,大循环周而复始。
也就是说,投资高成长股,每个投资者必然面对的是,成长不达标,一部分企业熬过去恢复元气,成长重启,投资者体现为,估值的大幅波动并恢复。
还有另一部分企业,没有熬过去,从此一蹶不振,投资者体现为,永久性损失。
这就是符合传统经济学基础的逻辑,从国富论亚当斯密开始,就不停的讲,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会不停的调整出清,直到动态平衡。
但是,但是,但是,最近十年,大人,时代变了。
让我们回到经典的DCF估值公式:估值约等于企业成长(增长)/贴现(利率)
也就是说,影响估值最大的两个因素是成长以及利率。
如上所说,成长是有周期性的,理论上,最后体现一定是估值也会有周期性。
但是最近十年,不论你看标普,纳指,还是A股高成长个股,这种周期性仿佛不见了。(A股之所以还能看到,是因为我们交易层面过于极端,去掉极端数据,周期依然不见)
原因就在于,央行利率上。
当企业成长不行的时候,亚当斯密告诉我们,不要去管它,让市场无形的手自己去调节,落后的产能该更新更新,该淘汰淘汰,市场会自我出清并恢复到最佳状态的。
但是,次贷危机之后,我们知道,市场的手开始不太灵活了。
央行的手伸了进来。
成长不够怎么办?市场出清?不存在的!成长不够,经济萎靡,央行就必然会先出手。
怎么出手?调整利率,更通俗的说法,量化宽松。
分子不是变小了吗?我们可以改变分母哦,把分母也变小。
成长股投资者发现了一件大杀器。
即使成长不达标也没关系,估值可以不变的。
甚至,对于行业龙头来说,成长不达标,自己损失有限,但是分母是针对全行业的。
分母比分子缩的更快。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疫情全球经济停摆,高成长股股价可以飞上天。
所以,当你最近十年投资成长股的时候,你的投资本质是什么?
套利央行!!!!!!
刺激不刺激,央行给免费看跌期权,就问你要不要。
市场是诚实的,塔勒布说的好,一旦一件事情,风险是别人的,收益是自己的,最后结果是什么样子?
大家赶紧使劲造,成长股估值飞天。
这就是最近十年,大家精选个股能够成功的本质。
每个人都觉得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大V们欢呼精选个股,价值投资的魔力。
可是,大家选择性无视的是,作为精选个股,价值投资的天花板,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大佬,次贷危机之后年化收益严重跑输标普500,别忘了,巴菲特可是有杠杆加持的。
最重要的原因,巴菲特持有大量价值股,最近十年严重缺乏套利央行收益。
文章本来写到这里,应该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最近,一些微弱的现象及声音如星星之火,开始进入大家视野中。
由于疫情,利率已经被降到零了。
零到底代表着什么?
是不是极限呢?如果是极限的话,分母就缩不下去了。
亦或者,零跟1,2,-1,-2一样,就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意义。
负利率已经被提出,但是名义下的负利率,大家还不敢轻易尝试。
这是一块未知领域。
对它的理解与最近十年的估值异象有致命的影响。
现实也给出了对应的现象,疫情恢复后,我们看到央行货币政策不再主导,主导更多的是财政政策。
1.9亿的救助法案,大部分就是直升机撒钱以及基建大投入。
这对金融资产尤其是成长股估值极度不友好。
未来,有一种可能,过去十年的范式可能会发生改变。
那些依赖过去十年积累经验的投资方式,可能会被重估。
我们也一样,周末雪球开始讨伐的那些所谓骗子,无一不是过去持有上述逻辑中的成长股逍遥成的大V。
而不同的是,这次,分母没有缩小,反而增加了。
爆仓接踵而至!(当然以P图为准)
我们都站在十字路口。
对于我个人来说
做好准备,迎接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