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酷爱读书和战马,喜欢野美和百戏,也有文学和音乐修养

笔者曾撰文说秦始皇有四大历史功绩:一是统一中国。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扫平六合,结束了封建诸候割据状态;强力开疆拓土,使南蛮、东夷、北狄、西戎的广土众民,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奠定了中国基本版图。统一中国是秦始皇的伟大历史功绩,此后法家政治权力思想和儒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联镇整合维持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二是创立政制。废分封、立郡县,实行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千载犹行秦法政;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主要依据的选贤任能机制,以“无功不受禄”摧毁了“世卿世禄”的血缘宗法制,打开了底层平民向上跃升的通道和空间,出现了其父富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的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不幸的是,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贵族制死灰复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上的一个可怕的赘瘤。
三是厉行法治。秦国借鉴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以韩非的《韩非子》为重要的法治扩源思想,通过商鞅变法和李斯定法,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秦始皇时期,法律相对完善,依法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经济社会生活,事决于法,法治已是活生生的实践,成为治国之具。虽然,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和统治者个人价值偏好的影响,秦律重义务、轻权利,除害有余、兴利不足,工具理性发达,但统治者的治世理念和法治思想,是极其宝贵的。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四是文化整合。推行法同壹、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币同值、行同伦,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文化认同、文化支持的基本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分裂,使统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古代中国两千多年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杰出帝王,却被汉朝为了证明本朝执政的合法性和后世儒士为了劝诫君王施仁义而几乎全盘否定和深度妖魔化。他们把秦始皇写成嗜杀、冷酷、孤僻、无道之君,就连始皇的出身和形貌也被极尽丑化。《史记·吕不韦列传》云:吕不韦与舞女赵姬苟合有身孕,后割爱献给异人,“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遂立为夫人。”诋毁秦始皇是野种,不是皇脉。《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相貌和声音也具有几种恶毒动物的突出特征。
秦始皇自有其为人诟病之处,那是嬴秦文化传统影响、历史局限和个人价值偏好综合因素所致,不必讳言,但是出于政治需要和利益驱使,对秦始皇肆意抹黑、丑化甚至将其妖魔化,那是政治流氓和文化恶棍所为,对后人正确认识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有百害而无一利。
随着考古发现,人们会逐步改变对秦始皇固有的负面形象。且不说荦荦大端者,仅看“余事”——

秦始皇爱读书

秦始皇不仅勤于政事,而且酷爱读书,每天都要读书和处理各种奏章文书,以竹简、木简一石(约现代的60斤)为定额,不尽此数不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班固也在《汉书·刑法》中写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一个万乘之君何必苦读攻书,劳其心智?一个自比三皇五帝的九五之尊,何不安享尊荣,金迷纸醉?因为秦始皇是一位勤于政事、敢为人先、勇于变革、追寻梦想的杰出帝王,他读书是统一天下和治国理政之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是韩国的诸公子,不能见用于韩,乃著《孤愤》、《五蠹》等十余万言。这些著作传到秦国,秦王政读了韩非的《孤愤》《五蠹》等书,大为赞赏,感慨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秦始皇坚决彻底贯彻韩非的法治主张,废分封、立郡县,依法治国、事决于法,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主要依据的选贤任能机制,出现了其父富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的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不幸的是,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贵族制死灰复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上的一个可怕的赘瘤。

秦始皇爱野美

《岳麓书院藏秦简(五)》第56—58简:廿六年四月己卯,丞相臣状、臣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內,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制曰:可。
《秦始皇禁湘山》诏令,内容涉及秦始皇巡游湘山时,因喜爱湘山一带树木野美而将湘山列入禁苑,归属苍梧郡管辖。
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始皇二十八年,巡游天下后,返回京城,路经彭城,斋戒祈祷,想要从泗水中打捞出那只落水的周鼎。派了一千人潜入水底寻找,没有找到。于是向西南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南郡。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祠。遇上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河。始皇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始皇非常生气,就派了三千服刑役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所以使山变成了赭红色。皇上从南郡经由武关回到京城。
秦始皇巡游天下本是为了颂秦德、罪六国、明法令、正风俗,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行事给人看,却因为迷信大肆破坏环境,“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绝对是不可信的。
秦始皇伐赭湘山,是来自东方被征服地区民众的集体想象,是对征服者灭其国、制其民的对抗式反应。司马迁采信记入《史记》,谬种流传至今。

秦始皇爱马匹

嬴姓氏族起源于东海之滨,其中一支后迁徙至西域,这支嬴秦族在相当长的时期始终过着游牧生活,善于养马、相马、御车、骑术是其传统,秦国骑兵在统一战争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西晋时期崔豹的《古今注·鸟兽》记载,秦王嬴政在驰骋疆场的征途中,曾使用过七匹战马,分别是:追风、白兔、蹑影、犇电、飞翮、铜爵、神凫。这些战马的名字动感十足,让人遥想秦王政当年飒爽英姿,何等威武!可能有人要问,秦王政上过战场吗?回答是肯定的。《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秦王游至郢陈,即秦王政亲临郢陈战场,参与指挥秦军攻打郢陈的战役。
难怪秦始皇非常爱马,这从秦陵的兵马俑和陪葬坑的马厩、马匹遗骸中就可以看出。在已发掘的秦陵陪葬坑中,马厩坑占多数,这些马厩坑除有马骨、骑兵俑外,还有陶盆、陶罐等,有的盆内还放有谷子和草,一些器物上也刻有“大厩”“小厩”“中厩”“宫厩”“左厩”“大厩四斗三升”“左厩容八斗”等字样。
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马政机构并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政策,中央九卿之一的太仆是主管马政的最高官吏,其下设丞两人为副手。京师咸阳附近有若干官马机构,如大厩、左厩、中厩、宫厩等。这些厩饲养的马匹,除供宫廷使用外,大部分具有军事意义。秦代在边郡设马苑,置有六牧师令,每牧师令领有若干牧场,主饲养马匹。秦国对军马考核也极为严格,凡上交车骑部队的军马,均须身高“五尺八寸以上”,奔驰羁系要得心应手,驮乘跋涉要有耐力,否则主管官吏被视为训练调教不力,要受处罚,而且在军马考核中,成绩落后,主管官吏也要受罚,甚至革职。
在秦国因放牧与饲养不良而造成牲畜死亡者及因役使过分而使牲畜减肥者,都要追究主管者、饲养者、使用者的责任。如蓦马不堪使用,县司马罚二甲,县令、丞各罚一甲;马被评为下等,县令、丞罚二甲,司马评为下等革职永不叙用。
外商入秦贸易,必须经过检查,凭证入境,入境前必须以火熏其车横轭,以消灭诸侯国商人的马匹身上的寄生虫,防止寄生虫带入秦国,造成马疫。
秦代在边郡设马苑,置有六牧师令,每牧师令领有若干牧场,主饲养马匹。秦国对军马考核也极为严格,凡上交车骑部队的军马,均须身高“五尺八寸以上”,奔驰羁系要得心应手,驮乘跋涉要有耐力,如蓦马不堪使用,县司马罚二甲,县令、丞各罚一甲;马被评为下等,县令、丞罚二甲,司马评为下等革职永不叙用。
建设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不仅需要优质军马,而且也需要有优秀的骑士。《六韬·武骑士》中言:“选骑士之法,取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弛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秦国对骑士的选拔是很严格的,骑士的素质也非常高。
秦始皇爱马,重视马政和骑兵建设,促进了秦国骑兵部队的军事素养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可从刘邦组建的骑兵军团上窥斑见豹。
刘邦自起兵以来,基本上依靠步兵和车兵作战,军队中没有专门的骑兵部队。彭城大战,56万联军被项羽3万骑兵突袭击溃,继而尾随追击,刘邦险些做了俘虏。骑兵的快速灵活和强大的突击能力,让刘邦大为震惊,痛感骑兵的重要,于是决定组建骑兵军团。而新组建的骑兵军团,几乎是清一色的原秦国骑兵。刘邦任命灌婴为骑将,原秦骑兵将校李必和骆甲为左右校尉,指挥骑兵军团。这支骑兵部队,在灭楚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垓下之战,楚霸王项羽为吕子童等五位原旧秦军的骑士所迫自杀。

娜娜

秦始皇爱音乐

秦始皇陵的设计理念和方案,以及所体现的内涵,必定要经过秦始皇的审查,符合秦始皇的个人好恶和价值取向。2001年8月底,考古队员对一座秦始皇陪葬坑进行全面发掘,出土了铜天鹅、仙鹤、鸿雁三类青铜水禽,共46件;在该陪葬坑还发现了15件残损的陶俑和260多件筝、瑟、筑之类的张弦乐器配件。专家推断,这是由人演奏、水禽起舞的音乐舞会,或者说是用音乐驯化水禽。
从史书记载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对音乐的喜爱:
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座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始皇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秦始皇太喜欢音乐了,以至于不顾性命起用燕国的刺客演奏,可见秦始皇是一个“音乐发烧友”。
乐府,管理音乐的宫廷官署,最初始于秦代。秦始皇陵园里曾出土过一个非常精美的青铜错金银钟,上面刻有“乐府”二字。秦国有乐府,秦始皇爱音乐,所以,秦陵陪葬坑有相关的音乐场景应在情理之中。看来,秦始皇并不完全像史书所说的那样——冷漠、铁血、僵硬,他的内心世界也有柔弱而细腻的一面。

秦始皇爱百戏

百戏俑坑博物馆里陈列着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试掘遗迹,根据出土的11件陶俑所呈现的各种姿式推测,这些陶俑是为秦代宫廷进行扛鼎、寻橦、角力、俳优等散乐杂技表演的百戏俑。
这批出土的百戏俑,有6尊已经修复,其中3号俑头部缺失,俑为站立状,上身裸露,下着短裙,左脚前迈,左臂下垂,左手紧扣于腰带上,右臂上举,挺胸鼓肚,俨然是一副举起千斤鼎得胜后,接受掌声和欢呼的得意姿态。从同一个坑中还出土了一件大铜鼎,由此推测,扛鼎比赛是受到秦始皇喜爱的一种娱乐项目。
史记秦武王也喜欢扛鼎比赛。秦武王身体健硕,一味嗜武,喜好与人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高官。武王自己也有一身蛮力,因为向往着象征周天子权位的周鼎,所以常常以举鼎为戏。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至当年八月竟因此死去,年仅23岁。雄心勃勃的武王,因好勇逞能死于举重比赛,在王位仅四年。司马迁说:“武王有力好戏”。
除扛鼎俑外,还有持竿俑。5号俑左臂与躯干间有一条约10厘米的空隙。据此,专家们推断该俑左臂内侧空隙处应插着一根竿状物,是百戏中的持竿者。
秦始皇尚力崇武,喜欢扛鼎比赛很正常。秦始皇也喜欢百戏,对艺人还很包容。史书记载: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 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急应曰诺。”具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秦朝时,有个伶人叫优旃,他个子长得矮小,说话非常滑稽,却又常常包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有一天,秦始皇坐在大殿上,与众大臣悠然地喝酒,正值天下雨,殿阶下执盾站岗的卫士都被淋得浑身湿漉漉的,一个个冷得瑟瑟发抖。按照规定,没有皇帝的命令,卫士是不准移动位置的。
优旃很是可怜卫士们,暗地里问道:“你们想要休息吗?”卫士们都说:“那太好了,只是怎么办得到?”优旃便交代他们:“好吧,等一会儿,我如果呼叫你们,你们一定要齐声应答。”过了一会儿,殿上群臣为秦皇祝酒,高呼万岁,优旃便走近栏杆,朝着下面大声叫喊道:“卫士们!”
“有!”众卫士一齐应答。
“你们虽然长得高大,可又有什么用处呢?不过多淋雨罢了。”优旃说,“我虽然长得矮小,却是在殿上歇息。”秦始皇听了,就命令卫士们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秦始皇曾经召集群臣商议,想要扩大皇家园林规模,东到函谷关,西到雍县、陈仓。优旃说:“好!多放些飞禽走兽在里面,敌人从东面来侵犯,让麋鹿用角去抵他们就足够了!”秦始皇因为优旃的反语而停止了扩大园林的计划。
段清波在《秦陵》中写道:秦始皇非常喜欢百戏,他不仅在自己的陵园里用百戏俑来陪葬,而且他生前所居住的咸阳宫宫殿的壁画上,也画有百戏图画。在秦都咸阳宫第三号宫殿遗址中出土了秦代的壁画,其中东壁画就以正在进行的百戏表演的宴会为主题,有一幅壁画演的便是缘竿之戏,也就是爬竹竿。从秦宫到秦陵的百戏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活化的秦始皇,他也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残暴、用民无度,生活中的他也会在日理万机之余欣赏侏儒的俳优,看看杂技,也有文学、音乐上的修养和追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