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gai最靓的崽”,读错了吗?其实并没有
中国字,中国魂。
汉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极其珍贵的文物。每天,我们无论是与人交流还是上网,都不能离开文字环境,而我们必须学会的第一课,就是学会认字断字。
汉字非常有趣,其千变万化的含义和读音常常让远渡重洋的外国学生头疼不已。由于不能理解中国文化和词汇,常常闹出许多笑话。除了这一点,汉字本身也很特殊,很多字来自于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来自日常生活,也来自我们的所见所闻,是图画,属于表意文字。易于学习和掌握。如"鱼"是有头、有身、有尾的游鱼,"山"像层层叠叠的山,中间的顶部是一座山峰的形状,"口"像张开的大嘴,"月"像空中弯弯的月牙。有很多这样奇怪的文字,也是因为象形文字的象形性。有些抽象的思想不能用象形文字来表达,这也是它的局限性。
汉字除了字体有趣,发音也很好玩。汉语方言不仅仅是一种官话,它是由不同民族的方言和自己的语言共同组成的。方言通常为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粤方言、客家话等十种方言。赣语、湘语、平语。不包括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地方方言,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读音。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汉语的神奇不得不让人深深地喜爱和赞美。一个奇怪的中国字,发音三千年不变,你的发音也错了。
同音异字
汉字的演变和读音,在用字相同的前提下,在读音和意义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读音相同的字也不在少数。我今天要提到的这个词,不是最生僻的,也不是最有趣的,而是最日常的,基本上每天都会看到或听到的。这个词是"街",它的意思是指城市道路,通常是指一个商场或一个可以闲逛的地方。早在古代,这个词就有学者的注释,如《康熙字典》中的"云界,地名"。意思变化不大,但读音随着时间慢慢变化。其字主要有两种读音,一种称为“gai”,一种称为“jie”。
"gai"一般是方言的读音,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方言,但除此之外,在东南地区的一些粤语方言中,"街"的读音也是"gai"。这说明"盖"的读音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广泛流传的。以成都话为例,"上街"等于"上gai",意为外出、购物或吃美食。而"XX街"也常被称为XXGAI岛。"提到这个,我不得不说一个重庆说唱歌手,他也叫"gai"。真名周燕,四川内江人,后来娶了一个重庆本地的姑娘。是重庆的骄傲。重庆是中国的西南地区,与四川为邻,重庆方言中"街"的发音同"gai"。周岩取名"盖"也是因为这个读音,它有烟火气、世俗气,让人感受到街头的文化。发音真的很棒!
第二个读音是普通话的标准音"节",汉字读音统一规范后,现代拼音输入也基本使用这个读音。这样的发音虽然严肃正式,却无意增添"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带着不请自来的寒意。其意仍指城市两旁的道路,但"改道"可指偏僻小巷的生动感觉。不能用"介道"代替,但在正式场合使用"介"的语气时,显得恰如其分,没有错误。
汉字的发音如此神奇,方言更有百姓生活的味道。而普通话的统一发音则更加稳重大气。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在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方言诞生了,并且产生了许多分支。在另一种意义上,语言学家把方言分为八大官话,即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阴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群众基础大,传播最广。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是历史演变的"文物"。其不同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各地区历史演变的活化石。它植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土壤,现在由于人口的广泛流动,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小学习,大量的方言在流失,这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方的瑰宝。国家也在采取措施保护这些濒危文化产品。
论汉字的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开始使用的"表意符号",起源于远古时期,类似图画,书画同源。只能传达最简单的意思。殷商时期,"象形文字"逐渐形成。被认为是汉字的祖先,刻在龟甲等硬物上。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还统一了文字,由丞相李斯收集、整理和加工。形成的"小篆",此时已经没有了象形文字的痕迹。到了汉代,原来的小篆演变为"汉隶"。并逐渐被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新字体"楷书"所取代。现代汉字开始形成的时候。在唐代的时候,楷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写完,不适合朋友之间聊书信。逐渐衍生出更加自由奔放的"草书"。但是在"楷书"和"草书"中间有"行书",结合了两种字体的优点,更受大众欢迎。
宋代印刷术的发明伴随着"宋体字"的创制,与现代人物十分接近。再到新中国解放,全国重新统一汉字,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简体字"和"繁体字"。汉字发展的历史远不止这些。尚未讨论其他55个民族的演变,以及一些地区不同的语言习惯。汉字博大精深,不是一夜之间就能看出它的奥妙,它是在三千年历史的洗涤中形成的。一次又一次,新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眼前。
结语
文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个字一个句都有它的力量,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选择弃药从文,他看到中国人是一群愚蠢麻木的。在世上勉强生存的穷人,他要用手中的笔做手术刀,拯救麻木的中国人。不在沉默中灭亡,要用笔做枪,瞄准敌人的缺口,鲁迅一击致命。要让笔风,把爱国的种子播撒给中国青年。
语言是救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文学大师都经历了十年的混乱。当时的许多学者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和侮辱,许多著作被判定为"妖言惑众"。无数作家身陷囹圄,有的不堪凌辱自杀,有的靠着为数不多的名著读完。度过那个艰难的时期。而语言是他们唯一救赎。
言语是安慰。离别是一种必须的煎熬,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相见必有别离,战争年代更是分隔两地不能相见的新婚,很多男人刚结婚,第二天就得奔赴前线,上场杀敌。解相思之苦,只能在书信中流传,传递无尽的爱意,文字是他们唯一的慰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形成的文字和文章比汉字本身更神奇,无形而抽象的感觉,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性,这些才是它真正的匠心。
导语:远古时期,人们结绳记事,仓颉最初为黄帝僚从,以结绳挂贝之法管理部落的物资和人口。只是后来物资渐多,结绳之法出错,最终贻误炎黄二帝的谈判事宜,仓颉遂愧而辞官行游四方寻找补救办法。一日,仓颉策马至故乡一处村落,于羊马蹄印中灵机一动,产生以形为意的想法。随后他看尽苍穹和生灵万物,不断尝试描画简单的符号并赋予特定的意义,于是华夏大地便有了“字”。
汉字是包含中、韩、日等东亚文化的基石,但英国哲学家罗素却批判称汉字存在三大缺陷。那么这三大缺陷是什么呢?
汉字的三大缺陷
一、基础符号过多,体系庞杂。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文字的基础是符号。如果一种文明的语言基础符号不超过四十个,那么这种文字便属于拼音语言,最具代表性的是拉丁语系。如果一种文明的语言基础符号有一百个左右,那么这种文字便属于音节语言,最具代表性的是梵文。
而如果一种文明的语言基础符号高达成千上万,则这种文字一定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典型如汉字。实际上,汉字最初便是象形符号,经历过甲骨文、篆文的演变,最终成为繁体。
繁体字笔划之多、结构之复杂,即便是中国人自己也需要经过数年才能从一笔一划、日积月累的记忆和练习过程中才能掌握大概,生僻字更是让许多炎黄子孙叫苦。在教育资源昂贵的古代,贵族子弟学习汉字尚且艰难,贫苦百姓更难有机会读书识字。
因此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成为古代中国文盲比利较大、汉字难以向周边国家广泛普及的原因之一。
二、发音、部首太多,难以寻找规律进行归类和排序。
最初的汉字没有拼音,人们只能凭借孩提时代时咿呀学语、摹仿父母亲友的词汇表达,以及私塾先生于童蒙事业的朗朗书声中习得汉字的发音和断句。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地,则不同音、不同俗,方言的存在导致地域间交流又多了一道屏障,难以形成标准音节。
再说部首,受象形文字本身特性的制约,汉字部首繁多,难以简化,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事物的变化发展,部首和字符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同音不同义、同形不同义、同字不同义的情况增加了辨识难度,使得汉字更难以形成体系,更别说编撰成字典。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学者发明了自己的拼音体系,简化了汉字笔划结构,大大降低了汉语学习难度,更促进了现代汉语字典的形成,汉语缺乏规律、难成体系的缺点被克服不少。
三、翻译近现代出现的专业词汇存在障碍。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西方文明中新事物新名词层出不穷。这些新鲜事物被西方语言进行专业命名后,由于西方文明语系与汉字体系的逻辑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一些专有名词难以直接用汉语表达,因此英国哲学家罗素才会“吐槽”中国汉字难学也难以推广。
客观地说,相较于拼音语言,汉字的学习确实更有难度,日常表达中也确实容易产生歧义,不如法语严谨。但凡事有利有弊,汉字也因字符众多而具备能灵活组合词汇的特性。
随着翻译事业的出现和翻译水平的逐步提高,音译、意译、形译等翻译方法为外语专有名词的翻译扫清障碍。在一众翻译专家对“信、达、雅”孜孜不倦的追求下,许多外语专有名词翻译为中文后,不仅完整保留了原意,且更具美感和意义,宛如神来之笔。
结语: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演变的记录着和见证者,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珍贵的宝藏,即便难学,也不应放弃。回溯近代史,新文化运动中鲁迅、胡适等学者曾抨击汉语难以掌握和推广导致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缓慢,虽说也是以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为赤子初心,但难免武断。而前几年韩国对汉字申请非遗则侧面说明了汉字所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时至今日,各国学者对汉字的看法愈加客观,中文的普及日增,中国人自己有什么理由不珍视自己的文化瑰宝呢?
中国汉字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小学生想要写出一手好字是需要下功夫的。
小学正是练出一手好字的重要阶段,从拼音书写到田字格书写,都是练习汉字书写的好方法,而写出一手好字,对于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一些学生因书写习惯差,导致写出来的字非常难看,与传统的汉字书写背道而驰,自成一派,仿佛写出了一本“武林秘籍”。
那些出自小学生的”鬼见愁字体“
招式一:休想看懂的摩斯密码
如下图所示,图上的每一个字都透漏着神秘感,给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连在一起好似摩斯密码等待着人破解。
而事实这就是出自小学生之手的汉字,因没有好的书写习惯,写的时候每个字的笔画都不完全,多一笔少一笔导致最后形成如此神秘的字体。
招式二:蜘蛛网字体透漏着“高级感”
要说招式一透着满满的神秘感,单拿出来任何一个字都看不出来是啥,那招式二就是高级感,每一个字单拿出来能看出来具体是什么字,但是组合在一起却宛如“蜘蛛网”,看不出究竟是什么字,能相处这种特殊的组合方式的学生,不只是习惯还是有意而为之。
招式三:从小学开始练习“医学体”
众所周知,医生都有专属的字体形式,普通人根本看不懂,不知道是不是大学期间医学生特殊练的。
而下面这位小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为当医生做准备,写出来的字跟“医学体”有一拼,让人完全看不懂写的是什么。
招式四:钢丝球字体,鬼见了都愁
要说今日最火的小学生特殊字体,那一定是钢丝球字体,你能看出来下面图中这坨犹如钢丝球的东西是汉字吗?不知道写出这样字体的学生是睡着了,还是真有这样的“功底”,实在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如果这种字体出现在试卷上,老师看了想给0分,毕竟看不清任何一个字,想给分都不知如何下手。
综上所述:
以上四种字体透漏着满满的“不羁感”,个人风格鲜明,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种自成一派的字体并不好看。
到了初中,一些学生意识到字体对成绩的影响,会专门练习一些特殊字体,“网红字体”就成为他们的首选,当下最火的网红字体无外乎就是“奶酪体”。
奶酪体可爱,幼体,又显得很清晰,受到中小学生的拥戴,很多女初中生会特意买字帖来练习这种字体,那练习的成果怎么样呢?
“奶酪体”字体练出来的字体,是好看or难看?
所谓奶酪体就是像刻在奶酪上一样,字体很深,笔画很重,看上去比一般字体要清晰。
网红字体奶酪体,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缩减笔画”,比如说最后一笔撇捺,直接省略,与倒数第二笔合二为一。
这种写字的方式,让字体看起来很可爱,透漏着满满的幼感,不过老师对于这种“缩减笔画”的方式并不感冒。
认为与中国汉字的书写形式背道而驰,缺斤少两,不值得推广,一些老师看到学生写奶酪体,甚至因为笔画不正确而扣分。
下图是一初中生练习奶酪体一段时间后的成果,大众对于这种字体也是看法不一。
有人觉得:“很好看啊,字体清晰明了,不比那些乱如麻的字体要好太多了。
也有人觉得:“这种字体看上去很怪,每一个字一撇一捺的方向都一致,一看就是特意练习的,缺少中国汉字那种洒脱、个性鲜明的美感。”
在笔者看来,单拿出来一个字来看很公正,很清晰,算不上难看,但是组合在一起就显得非常怪异,确实与传统汉字有差异。
而这种怪异感,就是练习奶酪体烙下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