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射速上千,MG42机枪实际消耗有多大?二战德军打仗真“富裕”
在军事装备的发展史上,世界主要大国都自成一派,各国专家根据自己国家的国力和技战术特点,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武器。世上没有哪种武器是完美的,但是总有一些装备历经战火考验,得到“经典”的赞誉。
人类最大的武器碰撞发生在二战,各国主战装备各具特色。比如日本的武器突出一个“寒酸”——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92式步兵炮,这些武器体积、射速、火力都短于当时的欧洲武器一大截,其背后透露着日本国力的不足。而美、苏、英、法、德这些西方强国的武器五花八门,互相之间几乎没有代差,只有设计特点的不同。
在欧美国家的武器中,德式装备就因其性能卓越,外形美观,可靠性强而备受赞誉。在“德械”之中,MG42通用机枪就是其灵魂代表。
MG42通用机枪是二战欧洲战场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杀器,其连射发出的特殊声音被盟军形容为“电锯”。从东欧平原到北非沙漠,再到法国的海滩,倒在MG42机枪之下的盟军士兵不计其数。纵观整个二战史,MG42的射速可谓是世界第一。
那么,MG42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其他国家对这种武器有何评价?这么强大的一把武器,又会产生多大的耗弹量呢?
一、德国MG系列:通用机枪的鼻祖
稍微熟悉军事装备的人都知道,现代军队装备的机关枪都是“通用机枪”,可以依据战场情况进行改装。但在半个多世纪前,机关枪这种武器分为轻重两种,其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当时,轻机枪一个人扛着就走,而重机枪则需要几个人抬。轻重机枪之间的差距不小,其射速、射程、子弹威力、连续射击时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率先出现了“通用机枪”的概念。一战打完后的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限制,不能生产重机枪。于是德国兵器专家们构想出一种武器:它有轻机枪的灵活性,还有重机枪的火力优势,能根据战场情况改造,实质性提升步兵班排的战斗力。
研究该武器的计划由“毛瑟军工厂”进行,在1935年,第一挺“通用机枪”正式出现在德国国防军里。人类第一架大规模部署的通用机枪型号为“MG34”,这种武器重12公斤,使用8毫米毛瑟步枪弹,其射速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800米以上,达到了真正的重机枪标准。
MG34标配两脚架和弹鼓,出厂就是一挺轻机枪,步兵扛在肩上就能走。但在换上三脚架和弹链后,MG34立刻变身重机枪,该机枪一条弹链就有250发子弹,射程提升到千米水平,一次扫射能对敌方士兵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MG42,二战德军名片
MG34机枪确实是一把好武器,开了通用机枪之先河,德军也对其非常喜爱,但是这把枪也有个缺点——太贵。
为了让机枪减重,毛瑟兵工厂大量使用金属切削工艺制造MG34零件,“切削工艺”导致这挺机枪造价贵,工时长,浪费大,毛瑟兵工厂的产量完全无法满足德军在前线的需求。
在二战全面爆发后,毛瑟兵工厂改造了工艺,用“冲压法”制造武器零件,推出了MG34的继任者——MG42通用机枪。MG42机枪在1943年列装部队,它的参数跟前任相比更上一层楼,其射速居然达到了夸张的每分钟1200发以上,理论射速1500发每分钟,是二战时期射速最快的机枪。
因为射击速度太快,这挺机枪的声音不像一般的枪一样清脆,而是发出电锯般的“嗤嗤”声。美军形象地称其为“德国电锯”,苏联士兵称其为“撕布机”。MG42一次点射就能打出12发-15发子弹,能横扫一个小扇形范围,敌方士兵一旦被击中,胸口就是几个洞,基本上没有抢救的希望。
英军曾评价:“士兵们宁愿冒着火炮前进,也不愿意对着有MG42射击的高地进攻。”
当时,MG34和MG42一起装备德军,组成了德军班排战术的绝对核心。MG42机枪的射速是盟军机枪的几倍,当弹药充足时,两挺MG42机枪就能压制敌人一个营的攻击。在德国国防军10人的步兵班结构中,机枪组是绝对核心,步枪组和侦察组都是机枪组的掩护和辅助。
三、昂贵的“德国电锯”
在德国强大的国力支撑下,MG42伴随德军四处征战,从苏联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到北非酷热的沙漠,MG42永远可靠,永远凶猛。当时盟军也苦于没有能压制MG42的武器,于是英美的武器专家对MG42进行了分析,但最后他们得出了个纠结的结果:MG42这把枪造得起,但是养不起。
虽然纳粹德国最后战败,但德国步兵在二战时期打的是“富裕仗”,这一点从步兵的配置就能看出来。
德军步兵班在当时算是比较小,只有10个人,其中三个人负责机枪。这三人分工明确,机枪手负责扛枪和射击,MG42枪身上带着50发的弹鼓。副机枪手和弹药手比较累,副机枪手带着4个弹鼓和一个弹链盒,共500发子弹。弹药手直接扛着一个三脚架和两个弹链箱,箱子里面是600发子弹。
由此可见,这个三人机枪组就携带了1100枚子弹,但是在MG42疯狂的射速下,这些子弹随时可能见底。
在德军的进攻过程中,MG42就靠1100枚子弹撑着,在控制射速的情况下完全能撑起一次战斗。不要小看这1100枚毛瑟子弹,根据二战时的物价,1000发毛瑟8毫米弹在国际市场上是50美元,折合德国帝国马克是100元左右,和一把崭新的毛瑟98k价值相当。
100元帝国马克在当时不是小数目,德国工人在1937年的平均周薪不到20马克,100马克几乎是当时德国一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工资。等于MG42一次战斗,就要打光德国工人一个月的薪水,着实是“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而且一旦战事焦灼,机枪组的1000发子弹完全不够用,二战时德国每个师后面跟着几千辆汽车和骡马车拉着物资。机枪组打光了子弹后,就派弹药手回去拿,如果是一场拉锯战,一天下来一挺MG42消耗的子弹可能有几千发。
我们来横向比较一下当时其他国家的情况,作为德国盟友的日本,二战日军步兵机枪组才带400发子弹,这还是前期日本人富裕时候的配备,后面日本民穷财尽,一个机枪组只有两三百发子弹是常态。
但比日本更穷的是当时的中国军队,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我军一个步兵一天只有5-10发子弹的配给,这巨大的国力差距着实令人叹息。
四、MG42的巅峰和谢幕
MG42机枪在二战最巅峰的演出,出现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的“奥马哈海滩”上。
1944年6月6日,美军在诺曼底的奥马哈海滩登陆,在他们的头顶上,德军第352步兵师的机枪手“海因里希.赛维洛”架起自己的MG42疯狂射击,他在白天7小时里打光了12000多发子弹,杀死了海滩上的1000多名美国士兵,赛维洛也因此战得到了“奥马哈野兽”的外号。
“在我们登陆法国后,听到MG42的呼啸声就代表着死亡,绝无例外。”
MG42机枪在1944年末再次接受改造,但是其改造型MG45是款试验武器,只制造了10挺就草草收场。
MG系列机枪在二战时经历了考验,其枪械设计理念影响全世界,后来有MG1、MG3、MG59、MG74等等型号出现。就连二战的MG34和MG42,也在战后被销往世界各地。直到今天,在非洲和美洲,中东的局部战场上,这挺70多岁的机枪还在发挥余热,用呼啸的“嗤嗤”声统治着战场。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二战中德军的恐怖屠刀:MG42通用机关枪》,黄琳
2、《通用机枪家族的早期成员——MG34与MG42通用机枪》,韩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