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方:潜阳丹

中医有十大流派,诞生于清代的火神派启萌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且吸纳了温补派的一些学术思想。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大师所采用的附子在四逆汤中峻补元阳,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而散寒,下补肾火而回阳。同时得干姜温阳守中,增回阳救逆之功,得炙甘草佐助,防姜附燥烈伤阴。
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衷心信服仲景学说,最突出的用药特色就是擅用附子,强调单刀直入,辛热扶阳,是对张仲景学说的推进和发展。
温补派以明代大医张景岳为代表,讲究脾、肾并重,火神派虽也吸纳其学说,但更强调补肾为主,元气为本。
肾是封藏之本,水火之脏,阴阳之宅,内寄命门之火。此火又名阳气,元气,真火,相火,龙雷火等。是人生立命的火种。郑钦安《医理真传》中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阳气运于其中而立命。”
肾为水脏,水为阴,水少或水寒,均可导致水火不容。
水少就如湖水干涸,以致气体蒸腾,虚火上泛,引起盗汗,失眠多梦等(此为肾阴亏虚)。水寒就如北极圈的海水,根本没什么温度,没真火什么事,以至真火有家不能归(此为肾阳亏虚),在外面东晃西荡,因火性向上,于是从头到脚形成上热下寒之势,上可导致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中可致腰膝酸痛,四肢发凉,精神不振易疲劳,下可致脚底冰凉等。
郑钦安所著《医理真传》之潜阳丹,一个潜字,就如游泳之人,潜入深海(肾水),引在外游荡的真火归位,让肾中阴阳平衡。适用于阳气不足,虚阳上浮,上热下寒诸症。由于此火系假象之火,容易误辨成阴虚阳热而误治。
一些复杂病症,也可因虚阳上浮而生,可用潜阳丹扶阳气。
“头面忽浮肿,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此为阴盛逼阳外越,治宜潜阳。
“病人口忽极臭,舌微黄而润滑,不思水饮,身重欲寐。”这是一个虚寒重证,口极臭和舌苔黄是阳气虚浮之象。
潜阳丹组成:西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本方虽以补肾为主,但西砂仁的存在,还是能看出郑钦安吸纳了脾肾并重的温补派的思想。
西砂仁,气温,味辛涩。能宣通阳气,散出寒气,加之其味芳香,可醒脾,使中焦畅通无阻,纳气归肾,引虚阳从上往下归根。姜汁炒的方式,更可助其温肾益胃。
附子辛温,是温阳的第一要品。本方不可缺少的存在。有了它,脾湿肾寒均可除,心之君火也能燃烧旺盛,照亮相火(肾火)回家的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龟板,是潜阳的主要人物,是乌龟的外壳得水的精华而生,性味甘咸寒。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熟门熟路将跃跃欲浮出水面(人体)的阳气拉回水中(人体)来补阴。
甘草收敛缓和。厚脾土以收伏虚火,助上药将其收纳于肾。厚脾土之说,就像冬天窖红薯,必得将其藏入洞中受泥土之保护,获得一个温暖的内环境,红薯才不会被冻坏。
全方水煎服(附子先煎1小时),温中扶阳、通阴潜阳,升降水火纳气归肾。注重的是阴阳关系与气机升降。故主治范围较广,只要切中病机,均可异病同治。
(0)

相关推荐

  • 一个妙方:固元封髓丹

    有一个病例,39岁男,糖尿病.脂肪肝已3个月,平常口干,喜热饮,夜尿多,睡眠不好.舌淡红,苔薄白腻,舌苔部分剥脱,舌体稍大,脉弦. 处方:党参30克.山药50克.黄柏(盐水炒)10克.砂仁20克.炙甘 ...

  • 中医「火神派」名家医案欣赏

    牙龈出血--潜阳封髓丹加味 王某,男32岁.龈缝出血已久,牙床破烂,龈肉萎缩,齿摇松动,且痛而痒,屡服滋阴降火之品罔.吴氏诊之,脉息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滑,不思不饮.此系脾肾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以归其 ...

  • 温暖肝,补益肾!这是一个名方

    男子的私密部位为宗筋之汇(宗筋,循行于体表,联贯于肌肉之间,会合于前阴部),肝的经脉由此经过小腹,分布两胁,右胁部有肝脏和胆囊.   若肝肾虚,寒邪凝滞于肝脉,可影响气血运行,使经脉挛急,睾丸冷痛.下 ...

  • 一个名方,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治数十种病

    湿热火邪均是生病之源,若肝胆有实火或是湿热,又会和哪些病症勾肩搭背? 中医认为, 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等均可因肝胆实火而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 ...

  • 痰湿为百病之源 很多病好不了皆因痰湿作怪 一个名方 痰去百病消

    痰湿为百病之源 很多病好不了皆因痰湿作怪 一个名方 痰去百病消

  • 《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名方,叫枳术汤,金代...

    <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名方,叫枳术汤,金代中医大家张元素,在枳术汤基础上研发了脾胃病的代表方剂:"枳术丸",主要是起"治痞.消食.强胃"的作用. 枳术 ...

  • 一个名方:左归丸!颅骨塌陷用此药

    一个朋友说:我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不是说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吗?为什么吃了没效果. 铱甜说:谁说滋阴补肾一定得吃六味地黄丸,有些人轻微肾虚又有内热,需要补阴与泻火,适合六味地黄丸.如果阴虚严重 ...

  • 一个名方:甘草附子汤方

    中药中有位八面玲珑之人,炙甘草,能和99.9%以上的中药打成一片,并以其甘缓,补脾益气和胃,为战胜病魔贡献不少的力气. 炮附子,是中药中的纯爷们儿,辛甘大热,阳刚气十足,能让十二经络都感染上它火热的工 ...

  • 一个名方:控涎丹

    ‍ ‍<洛医汇讲>有一妙语:"用方简者,其术日精." 控涎丹正合此意.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方>,用药三味: 大戟.甘遂.白芥子. 后代医家对本方颇多赞誉,称 ...

  • 一个名方:侯氏黑散

    张大爷晚上睡觉时受了风,早晨起来,口眼都移了位,歪斜了.舌头也伸不直,说话吐字不清,右侧肢体活动困难.急送医,诊断为脑梗. 伴见症状,口角流涎,手足厥冷,腰膝酸软无力,食少便溏.苔白腻舌淡红有齿痕,证 ...

  • 一个名方,2味药,阴阳双补,固五脏之气,养全身之血,值得品味

    朋友问最近老觉得头晕目眩的,常常还觉得心慌,喘不过气,脸色也特别的苍白,日常调理,我该吃些什么? 朋友的症状,让我想到了两仪膏. 此膏两仪之名,见于<易经>之名句:"易有太极,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