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石刻标语——红军留给绵阳人民的宝贵财富

“红军是穷人的救星!”“坚决反帝抗日!”“共产党要救中国”……行走在北川、平武、江油等地,走近绵阳红军石刻标语,通过红军在绵阳的石刻标语,还原了红军在绵阳的战斗故事,赓续红军在绵阳的红色血脉……

“红军石刻标语是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红军留给绵阳人民的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刚刚出版的《绵阳红军石刻标语》中评价道。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石刻标语 唤起人民斗志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红军碑林里,有许多落款为“红西路军政治部”的石刻标语。红军在北川广泛地传播革命火种,留下了100多块石刻标语和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料,这些红色遗产一直被当地人视为宝贵财富。2002年,北川在禹里镇建起了红军碑林馆,将县内各地的红军石刻标语全部保存于此。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介绍,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抵达北川后,为继续西进国民党“茂汶防区”,沿着北川河谷一路直上,于1935年4月22日进占禹里,并在禹里建立了中共北川县委、北川县苏维埃政府,红四方面军总部也设在这里。作为当时的北川县城,禹里的红军接待站任务繁重,除保证红四方面军领导机关的生活供给外,还担负起来往的红军以及办事人员的接待,仅煮饭的地方就有十几处。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百姓翻身做主人,红军的革命精神影响和带动了许多群众,禹里人都以能为红军出力做事感到光荣和自豪。《中国共产党北川羌族自治县历史大事记》记载:县苏维埃院内60多名妇女为红军改制军装,场镇下游约两公里处的两座油坊,日夜不停为红军加工食油。禹里老百姓都非常拥戴红军,一位妇女甚至将自己月子期间吃的醪糟送给了红军。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提高红军的战斗力和最后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红军和百姓鱼水深情。“当时很多男的都去参军,女的给红军准备粮食、缝衣制鞋、站岗放哨。”

激战绵阳 书写辉煌篇章

绵阳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的主要策源地。红四方面军在绵阳境内的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给绵阳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1935年3月底至4月,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四方面军渡江成功后,分三路向绵阳地区挺进。左路红军在攻克剑门关后,于4月3日由剑阁分六路向梓潼进军。4月10日,红四方面军发起攻占长卿山及梓潼县城的战斗,顺利占领梓潼县城。4月11日,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分多路进入绵阳县境内,准备阻击和警戒由绵阳、成都方向的来敌,驻扎在魏城镇(原东宣乡)的宣化铺、魏城一带。一路红军追歼残敌进入盐亭石牛等地。中路红军从剑阁、南部进入江油后,集结于青林口一带。红九军、红三十军主力兵分两路进军中坝、江油(武都),在中坝平原与江油武都、彰明沿线展开战役。右路红四方面军4月11日从青川的青溪出发,一路向白草、古城、水田、平武县城进军,4月14日解放平武。

4月下旬,蒋介石调集兵力,围攻江油、中坝一带的红军。在此形势下,红四方面军总部在江油中坝省立二中(今江油一中)召开了师级以上干部参加的高级会议,制定了红军主力撒离川陕苏区,西进迎接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计划。从4月12日开始,红四方面军分五路从江油、平武陆续进入北川县境。在打通北川峡谷通道的进军中,与川四十一军,川二十八军进行了10余次战斗,占领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四个区,二十八个乡的所有地区,与平武、江油连成一片,截断了敌军从安县(今安州区)至茂县的要道,为红四方面军西进开辟了道路。为保证主力红军西进,红四方面军与敌在北川、安县交界的千佛山一线激战。千佛山战役是红四方面军西出北川峡谷一场极为重要的争夺战。为红四方面军顺利通过北川峡谷,西出土门,与中央红军会师开辟了道路。

红四方面军在绵阳期间,相继建立了中共平南、江油、彰明、济时,北川5个县委。同时建立了平武县、平南县、梓潼县、百顷坝县、济时县、重华(江油)县、彰明县,北川县、中坝市9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以及795个区、乡、村苏维埃政府。各级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达3800人。还成立了工会、共青团、游击队、女工农妇会、少先队和儿童团等组织。在各级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以及根据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各地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绵阳人民掀起了保卫革命胜利成果、大力支援红军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绵阳人民为红军筹集了2000万斤粮食和大批生活用品,解决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第一次过草地的粮食需求。据统计,绵阳境内共有13000余人踊跃参加红军,其中:梓潼1000余人、平武1156人、江油8935人、绵阳340人、北川1500余人、安县60人。

红军石刻标语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胥江 摄)

錾刻标语 创新宣传方式

《绵阳红军石刻碑林》中介绍,红军在绵阳期间,大力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其中,用石刻标语进行宣传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大创举。红军錾字队和各地苏维埃政府组织的石工,按照红军规定的宣传内容,在涪江两岸广大赤区的城镇乡村、住宅院落、交通要道、关津渡口、桥梁、悬崖绝壁处,錾刻了大量的红军宣传标语。

据党史研究资料介绍,绵阳红军石刻标语分布很广,现在集中保存的主要有北川红军碑林、平武红军碑林、江油青林口红军墨写标语,在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里集中保存了大量红军石刻标语。红军走后,反动派虽大肆破坏,但老百姓想办法保护标语。据统计,绵阳市境内保存完好的红军石刻标语共有268幅。红军石刻标语在红军宣传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石刻标语以通俗生动、乡土气息浓厚的语言,广泛宣传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拥护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帝国主义,宣传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拥护苏维埃政权”“共产党万岁”“实行共产主义”“工农专政”“实行土地革命”等标语,不仅唤起了绵阳人民的斗志和思想觉悟,坚定了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还成为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阀的锐利武器。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余正道介绍,红军石刻标语是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红军留给绵阳人民的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编辑:谭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