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季占军(三c)
5、病毒学专著里病毒检测手段有哪些
病毒的检测既然不是凭光学显微镜可以完成的,那么可靠的检测手段有哪些呢?我从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丛书”里找到一本《病毒学方法》第一版。该书为2012年11月出版,比食用菌行业的大忽悠们鼓吹脱毒的时间晚了好几年,所以可以认为它包含了比较新的技术内容。而季占军估计读不懂这本书,没别的原因,基础水平不够。该书罗列的病毒鉴定检测手段有十几种之多,老实说,我没有仔细看,因为没有打算去做,也很不容易具备足够条件,即使偶尔有需求,宁愿委托第三方,也用不着花大钱搞这个来搁着浪费。
组织培养基础上的指示细胞系技术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
分子荧光标记的病毒示踪技术
病毒的酶联免疫学检测技术
Luminex液相抗原与抗体芯片检测技术
异常朊蛋白错误折叠循环扩增技术
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
新病毒的发现与鉴定技术
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方法
POC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
病毒的进化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技术
上述技术没有任何一项的硬件投入不超过季占军的全部身家,季占军肯定买了几百元一个的光学显微镜,搞不好还是我们江西上饶的(江西光学仪器厂),所以他只能说:用光学显微镜可以检验病毒,比赵本山搞笑得多。
季占军,别吹牛不打草稿说你有电子显微镜啊,那玩意你买不起,虽然现在也不是很贵!
6、植物尖端脱毒技术为什么不能确定用于真菌脱毒
植物尖端脱毒技术的原理,是因为植物有生长点,生长点没有形成维管束,所以不会通过水流大量转移胞外病毒,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的运输进入生长点附近,在生长点小范围的细胞由于不断分裂而稀释病毒,所以有可能(注意:是有可能而非必然)存在无毒细胞,将该区域的细胞进行稀释并组织培养,就可能得到无毒的愈伤组织。植物组培脱毒的最终结果,还是要经过检验确认的,否则并不能保证一定是无病毒的,只有检测通过确认无病毒,才进行下一步的大规模繁殖。
食用菌菌丝尖端脱毒的想法,和上述道理表面看是一致的,但实际上菌物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比植物更加复杂,由于没有组织分化。不同的细胞之间很容易建立联系(多点接种的菌丝能够快速联通成为一体就是证明),所以,染毒的菌丝与健康菌丝之间的联通也必然更容易,也就是说尖端无病毒细胞存在的可能性更小。食用菌菌丝生长是没有生长点的,各向都可以细胞分裂,菌丝尖端的带毒情况会比植物的尖端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培养料基本上都存在表面游离水,其运动会传播胞外病毒,因此这种无毒细胞存在的可能性又更小。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所有的脱毒手段,都没有绝对的可靠性,甚至只有较低的可能性,所以检测就很有必要。可是,每一个宣传号称脱毒的,都是说如何如何操作脱毒,似乎十拿九稳,却谁都不敢说自己经过了检测。
季占军杨春雨们是不存在病毒检测设备和条件技术的,不仅他们没有,几乎所有在宣传脱毒食用菌菌种的单位都没有,真正可能有这种条件的压根就不是卖菌种的,人家的靠谱是技术和名誉,而不是脱毒菌种这种忽悠。
脱毒忽悠的要害,是因为确确实实懂得的人很少,但病毒本身的概念又非常普及,可以说家喻户晓,但病毒在造成食用菌方面危害的情况,实际调查与研究都不够,网上搜索严肃的食用菌病毒研究论文也不多,所以胡说八道也不容易露馅。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驳斥食用菌脱毒的人,但我感觉,这样花时间和精力批驳食用菌菌种脱毒的,我可能是第一个。
总 结
很多所谓的脱毒效果,实际上并非脱毒,而是复壮。
无毒的钝化菌种通过激活培养基后,活力重现,这是正常菌种制作的必须,并非脱毒成功,但这种状况被说成脱毒噱头,这也是部分菇农对脱毒深信不疑的原因之一。
当然,我们还必须明白,所谓的效果图片,绝大部分是造假,状况不同的两支试管其实不是同步对比。
有的连培养基颜色都不一样,显然是造假的效果图,但还是有人(对不起我要骂一句sb)会相信,这是菌业最大的悲哀,什么稀里糊涂漏洞百出的东西始终都有些人相信!
所以,一边本人苦口婆心的劝诫和讲解传播不开,而另一边季占军杨春雨继续大肆散播脱毒谣言还能大行其道,菇农啊菇农,如果你要执迷不悟,神仙也帮不到你!
关于季占军的“脱毒”谎言,暂时就写到这里,后面将继续批驳季占军的其他问题,我早就说不要把这个当争论看而要当技术看,但从点击率来看,这一点没有得到多少认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