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请勿无事生非

每当我写一篇涉及具体人合机构的评论文章的时候,总不乏一些无事生非的人要发出种种噪音。

我不想说这些无事生非的人是不是都心理阴暗,但肯定他们都活的很累,很蝇营狗苟,很缺乏胸怀,当然也很缺乏对美好的向往。

不是第一次说了,我批判行业问题和评论个人或机构的目标,都是为了用第三者身份,提供对当事人的参考看法,也许在他们本人思维陷于迷惘或死胡同的时候,能够给一个启发性的点拨。同时,分析已有问题,能够给存在同样问题的人一些警示,及时回头,避免激化和累积矛盾因素。

这样的的出发点,被诘问成“你想干什么?”我是真的想问问那些人,你们又想干什么呢?

做一个不算非常合适的比喻吧,如果螺丝锈死了,拧不动,我们最通常的做法是什么?肯定是用东西敲打震动一下,同时加点润滑油渗透。那么为什么当人们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不能采取同样的方式去处理呢?包着裹着,任由当事人的关系继续在惯性思维下越搞越僵,绝对不会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我深感中国文化里有一种不好的东西,就是所谓“闭嘴文化”,为尊者讳,为长者讳,这玩意不过是虚荣心的最高表达模式,错误不因不说而消失。一批评中国问题,就有一帮脑残来骂人家卖国,一批评菌业那些不良东西,就有人说我靠踩着别人出名。这些人也太瞧得起自己了,踩什么人能有助于我出名?这些叽叽歪歪的无事生非的人肯定不够分量。如果什么都不能踩,那岂不要悬空飞行?每一个人如果说要进步,必然要踩着别人的正确的脚印,而要对错误的脚步进行标记,避免重蹈覆辙。一味回避问题的人,必然就是那种死不改悔的货,用文革语言说就是要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人。

我写批评文章不是一天两天了,除了被批评者及其利益相关人士的反弹外,大体上并无更多的不同声音,比如批评季占军,河北迁西某贱男是必定要出来说点什么的,那是正常现象。

让某些人不能想象的是,其实俺算是菌业一个著名的和事老,有很多朋友之间的矛盾是鄢某人化解的,只是因为这些事情当事人都不乐意披露,所以我不说出来自我表扬而已。鄢某人的名声,更多的是主持公道和沟通友情所获得,全国的各地朋友问我找人找物的,商讨技术计划,判断问题所在,指点失误迷津,基本上每天都有。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才是鄢某人以区区小地方一个普通从业人员而能在行业有一席之地的根本。不错,也有人被我打击而增添了我的名声,所为者何?是因为某些被打击的人实乃行业的害群之马,为民除害当然也算赢得美誉的原因,只是这样的事情,有何不可呢?

我曾经对行业某位高层人物说过,也许我不是高手,但能够让许多高手对我青眼有加,那也算一点高明之处吧!

不过这次谈金田和党兴仁问题就有点不一样了,几个不相干的人物,打着捍卫金田和党兴仁名义,讲一些逻辑上不相关的事情,其实目的既不是为了金田公司也不是为了党兴仁,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其中不乏希望党兴仁离开金田后有“取而代之”欲望的,和对党兴仁所在新公司的成绩可能被比较而难堪的,这是两个基本类型。

大家都知道,党兴仁现在去了灵宝的昌盛公司,而昌盛公司近年来的风风雨雨,也是有不少自诩的“大师”级人物去试过水的,可惜他们都没有做好。如果党兴仁不去,或许昌盛还将艰难一段时间,但党兴仁的上任,显然让昌盛公司离繁荣昌盛又近了很多,那些曾经在昌盛做得灰头土脸的,能不难过吗?他们如果要反对我评论党兴仁和金田以及昌盛的话,那是很正常的。

今天,我又接到金田公司许总从国外打来的电话,许总表示要来我这里走走,这就很好,我期待许总的光临,并且希望在获得许总方面意见之后,重新撰写后面的内容,以期既不影响既定目标,又令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同时也真正起到润滑作用。

所以,《金田后续事》的后续内容,会迟一点发表,但我相信会更加精彩和有价值。

最后我还要说一下,记得去年的年初,我写过一篇关于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系列文章,作为当事人的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茂林先生,就完全是另一个态度了,高会长不仅没有表示任何不满,而且对我的文章进行了推荐,也对我本人予以表扬,甚至因此让我们的个人交往都大为增加。

这些怀疑我动机的人们,为什么不学学高会长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