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不生病的秘诀1—认识"虚邪贼风"
《黄帝内经》:不生病的秘诀1—认识"虚邪贼风"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
我们以"智慧"的"慧"字开篇:从"智"和"慧"的象形意义上看,"智"为上"知"下"日",没有"心";"慧"有"心"。可以认为"智"是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规律;"慧"则是研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存在而且对我们有真实影响的主观规律。
"慧"简单可以理解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04年奥运射击冠军王义夫,视力应该至少1点几,但他是高度近视。他说"眼中无靶,心中有靶",把心神、呼吸节奏甚至心跳调到一致时的"人枪合一"。所以,我们从中医"慧"的角度看一下上古圣人怎么教育他的学生的。
我们都想不生病,都想长寿,那就首先要知道"虚邪贼风"的存在:
"实邪"如饭吃快撑到了,喝水呛到了,磕了碰了出淤青等能看到摸到;"虚邪"是眼不见为"虚",但它确实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如把"吃撑、呛水"往深里想是"欲",不好的"贪嗔痴"应该属于"虚邪"。再如嘴角红、肿、热、疼"上火了","火"不指物质,在中医理论中指"火毒",现代医学查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粒细胞比异常等指标来证明感染了病毒或者细菌。
所以,中国人发现随着季节和昼夜变化,人会受到"风、寒、暑、湿、燥、火"简称"六邪"的"虚邪贼风"影响,《内经》也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躲着它就好了。春天多"风";夏天多"火、暑",也容易和"湿"搅在一块;秋天多"燥"而冬天多"寒"。因此我们躲他们也应当依据时节、时令来有意识地躲避。
警惕"人造"的"虚邪贼风"!
比较夏天扇扇子的"自然风",空调吹出来的"寒湿",轻得让人风寒感冒鼻塞头痛,重的嘴歪眼斜着心梗中风。着实害了不少人,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吹空调不能对着人直吹,空调温度在26℃以上等等。夏天炒菜,厨房里热火朝天,想起来冰箱里有东西要拿,一开冰箱冷气铺面而来,容易趁虚而入。"贼风"会趁我们不注意,如睡着时身体表面"卫气"收缩,防御降低,侵入人体。
"虚邪"进入人体的特点是从体表慢慢向体内侵入。
"寒从足下起",寒邪侵入人体往往从脚往上走,顺着我们第一条"防线"——足太阳膀胱经,由下从脚的小拇指外侧起,到肩、背、腰、脖颈。所以很多人着凉第一反应是肩背腰酸疼不舒服,再往上会有后脖子、后脑勺疼。寒邪继续往里走会经过我们第二道"防线"——位置在人体两侧的足少阳胆经,这时人会觉得口中发苦,胸肋胀闷,"往来寒热"。再继续往里侵入到我们的足阳明胃经,会出现高烧不退、出汗、口渴等症状。
相反"热邪"从上往下走,首先侵犯人体的肺,人会发热、咳嗽、皮肤起疹、过敏。再往人体里走会到手厥阴心包经,出现高烧、嗓子红肿、心律不齐等症状。最后就入侵心脏,导致高热惊厥等。
中医认为外界的"虚邪"是"风、寒、暑、湿、燥、火";人体内产生的"虚邪"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过度"了的情绪。
"怒则气上",过怒生气,吵架脸红脖子粗,脑袋空白不受控制,然后"气行则血行"很多人就会高血压、心动过快、甚至卒中脑出血。
"恐则气下",冠心病发作时,有人会直冒冷汗,出现一种说不出的疼痛但觉得自己要死了的"濒死感"。
"思则气结",在过度思念如失恋时人往往提不起精神,像胸中堵了一口气闷,茶饭不思。
"喜则气缓",当我们度过既高兴又放松的长假后,会出现以后工作提不起劲的"假期综合症"。
"悲则气消",过度悲痛,大声恸哭时会见到有些人突然一口气上不来就哭晕过去......
以上这些"气",在中医认为是一种"浊气",不能在体内久留必须排出体外的。有老师认为,当我们因为情绪产生了这些"气"憋着不排出去,在心里留下"念想",在体内"耿耿于怀",时间长了就成了肿瘤的诱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