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投军记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可以保证,因为本文是由亲历者尹庶民老人提供基本素材,在存金沟乡政府徐秘书和格日乐图村何支书、李相军的协助之下完成的,笔者在此一并致谢!
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1946至1947年的宁城县一带……
日本人滚蛋了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还得先交待一下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5日,侵我中华的日寇无条件投降,灰头土脸地滚蛋了。数月内,中国共产党就在热河省广大地区内较普遍地组建了县、区、村三级人民政权。当时,宁城为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9月成立的平泉县管辖。
1946年1月,国民党调动正规军向热河进犯,并于1月13日攻占平泉。中共平泉县委、政府机关转移到乡下,继续开展工作。平泉县城以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诸地方区政府仍然存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3月,热中地委书记王孝慈带领工作团在宁城部分地区开展“清算复仇,减租减息和镇压恶霸”的斗争。县长贺文涛特意于农历三月十八在三座店街里关帝庙会的戏台上发表讲话,发动群众涌跃参加到这个运动中来。县里还派出牛林祥、吕志峰、高善兴(原小城子一区公安助理)、田志永等人到三座店、黑什吐村开展这项运动,并兼在相邻的三座店村(县内大村)执行“征兵、征军粮、筹军鞋”等任务。
这个时期,为了保卫承德、赤峰和广大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有6个旅进驻热河地区,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进行顽强抵抗。到了1946年5月,中国共产党将平泉县境北半部(即黄土梁子以北和今宁城县境)划出,重新组建了宁城县。为人民军队“征兵、征军粮、筹军鞋”,成为那一时期各地方区政府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宁城县政府在小城子成立后,县公安局派公安助理高善兴(冀东地委派来)到三座店一带继续工作,宁城县政府民政科长牛林祥在那里担任领导。当时的“征兵、征军粮、筹军鞋”的任务相当紧迫。三座店村的西营子(蒙古村名“道劳吐”)和邻近的黑什吐村、九神庙村(今属西窩铺行政村)是高助理的重点活动村,其具体工作较多。牛科长有时还在群众大会上讲话,号召妇女勇敢地投入各种反封建斗争,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多做军鞋,支援前线。妇女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是在牛林祥、高助理等人多次开会宣传鼓动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为妇女“争取解放、自由”的号召渐渐深入人心。三座店村的西营子(今三座店村一、二组)14岁女孩尹庶民渐渐懂得了一些简单的革命道理,开始热情地帮助人民政府收军鞋。当年,西营子里还有一个跟尹庶民同为14岁的童养媳叫姜英。她的“小丈夫”叫刘江,也是14岁。姜英是12岁那年随母亲和弟弟要饭时被刘家收养并成了这家的童养媳的。两年后,姜英开始对这桩封建包办婚姻感觉不满意。村里还有一个18岁年轻媳妇,叫王桂英,身材较细长,人也精明,就是总在家里受老婆婆的气。由于这也是一桩包办婚姻,王桂英和丈夫尹万生没有感情,王桂英还挨过尹万生的打。这两个女子都有了想挣脱这种封建包办婚姻的想法,萌生了要争取自身解放并寻找自由的愿望。
仨女子去从军
有一天。在西营子何钦顺家召开的由几名骨干人员参加的小会上,高善兴明确地把尹庶民登记为联络员。
1946夏初之际的5月中旬,姜英和王桂英二人暗中商量好之后,决定一起离家出走,起早步行投奔宁城地区当时的中心区、革命根据地八里罕(八里罕一带是三区党政机关所在地,还有人民军队驻扎)。在八里罕街里,她俩找到了新迁来的军队小服装厂,并留在那里干些为前线做军鞋的零活:搓麻绳、打布袼褙……那时,她俩还谈不上有什么信仰,只是觉得共产党及其军队是为百姓干事的,靠得住,到人民军队去干事既可以挣脱个人婚姻的苦脑,也可以为自己将来的人生走出一条新路。自己还年轻,闯一下试试!
两个月后的盛夏,国民党正规军即将开进宁城县的风声越来越紧。尹庶民的母亲对已是人民政府乡下联络员的女儿的处境感到担忧,怕国民党来了会找女儿“算账”,就让尹庶民去八里罕找部队去。此时,尹家母女俩还不知道姜英、王桂英已在八里罕。尹庶民只身一人走到40里外的八里罕街,也找到这个服装厂。先来的姜英和王桂英对尹的到来并不热情,担心尹会暴露她俩在八里罕隐藏的情况。
在服装厂,这三个女子每天早饭后学习两个钟点,多是学文化,然后就做军鞋或相关零活。
尹庶民因干这些活儿有些吃力,也干不太好,几个月后就被调到驻扎在热水河南雹神庙蒋家大院的人民军队卫生队。在卫生队,她和部分女同志一样,主要干些为伤号洗衣服(染血的衣服多)、绷带等工作。通常是夜间先用凉水泡,次日清早加上碱,早饭后学习二个钟头后即揉洗这些衣物。
这期间,国民党军队的飞机还来热水侦察扫射过,热水也不安宁。
当时,流传有顺口溜:“八路军不可当,破鞋破袜破军装,吃干饭泡菜汤,上了战场没好枪。”但在八里罕和热水,由于有地方党政和人民的支援,军队吃饭有保障,平时主食多是小米饭,秋冬春季午饭有大菜,多是白菜或萝卜炖山药蛋,比顺口溜说的“泡菜汤”略好些。
在八里罕和热水的人民军队的后勤部门里一年多,这三个女战士竟然都没想家,也没回家,尤其尹庶民无须对村里人保密。显然,她们在部队都过得挺愉快哩。
当时,个人自愿参加人民军队较为容易,没有工资,但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干(学习、训练、上战场或干某种后勤工作)。但上战场就意味着有可能会牺牲,子弹是不长眼的。这也是当时普通男人对参军最大的心理障碍和担忧。在战争年代里,这三个女子能自愿并勇敢地投向人民军队并成为其中一员,确实值得人们钦佩。
家乡安度晚年
随着热河地区战局的演变,到了1947年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始组织战略反击。5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尹庶民所在的16旅(尹称“十六部队”)从热水向平庄一带急行军转移。这时,虚岁已15的尹庶民身材依然矮小,体力较差,鞋又不大合脚,渐渐跟不上部队了。她距队伍越来越远,脚痛得也越来越厉害。当她走到一个叫好桑沟(或写作嚎丧沟?)的地方时,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停下来坐在道边谷茬地头休息并盼着天亮后再想法子。天亮后不久,附近一位60多岁的农民大爷牵着驴路过这里,见到这个穿灰色八路军衣服的女孩子孤零零地坐在路边,要哭的样子,就走上前问个究竟。尹庶民把自己掉队的处境如实诉说后,老大爷说:“别追部队了,谁知这会儿部队到啥地方?你家在那儿?我送你回家吧!”面对艰难处境,尹庶民只好同意了老大爷把她送回三座店老家的主意。老大爷将尹抱上驴,牵着驴回到家,让老伴找件外衣给尹换上。尹庶民穿着老大爷的老伴的衣服有些长,又回折了一条子,缝好。然后,老大爷的老伴问:“这身八路军衣裳咋办(怕国军来搜查)?”老大爷说:“送到灶火膛里,让它顺烟筒走了吧!”这身八路军衣服就这样化成了灰烬。吃完高粱渣子粥的早饭后,老大爷牵着驴,让尹庶民骑着回老家。在瓦房南村过大城子河前还被设卡的国民党军人检查了一通才放行。两人走了一个白天,到天黑时才赶到三座店西营子老家。妈妈见到离家将近一年的女儿突然回来了,两眼噙着喜出望外的泪花,母女俩拥抱在一起。
尹庶民就这样不情愿地、意外地离开了她心爱的人民军队。此后,她多次打听当年救她脱离困境的那位老大爷,但至今仍无结果,这是她多年来难以忘怀的一件憾事。尹庶民的那两位同村老乡姜英和王桂英则跟着16旅顺利行军转移到新的地方,迎接新的战斗。数月后,姜、王所在部队的一位干部骑着毛驴找到三座店村西营子,请姜、王各自的丈夫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她俩的男人都拒绝签字,部队的来人只好白跑一趟,就返回了。
当年,西营子小村三女子主动参军的事对本村征兵工作颇有影响。1947年夏至1948年夏一年间,人口只占全三座店村大村七分之一的西营子小自然村参加人民军队的就有近10人,是全大村参军人数(近30人)的三分之一。这个小村平均每7户就有一人参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很可能是宁城县乃至赤峰地区参加人民军队人数比例最高的一个“红色之最”了。
姜英在攻打隆化时牺牲了。据传,她的母亲后来嫁到瓦房,曾享受烈士遗属待遇。王桂英(娘家在宁城县存金沟乡政府驻地北侧货郎店自然村)在部队工作时间较长,与一位驻军在北京南苑机场的解放军军官(后晋升到团级)结了婚。解放后,娘家还有过她的大幅军人头像照片,英俊潇洒。
尹庶民土改时任职本村妇联副主任,并接着在三座店小学读书到四年级。尹于1951年与抗日干部赵子瑞(宁城县公安局科长)结婚,并在八里罕完小读书到六年级结业。今年她83岁,现已不能行走,听力很差。但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她心情舒畅地在自家小院的平房里安度晚年。注:配图即为晚年的尹庶民,本文原稿由胡廷荣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