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信的日子
前几天,看了《重拾家书》这本书,一时间,感慨万千。读完文章之后,心里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被深深触动了,感性的第一就是一定要重新拿起笔,写一封信,给父母,给朋友,给同学,无论是谁,只要想得到,都行!
写信的感觉很温馨,很急切,很憧憬,很安心。记得15岁离家到秦皇岛上学那年,当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我在父母亲走出学校校门的时候,站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我顿生孤单无助和茫然的感觉,眼泪抑制不住下来。几乎是跑着回到陌生的宿舍,不顾还在陌生中的室友惊诧的眼光和温和着急的劝说,一头扎在床上痛痛快快哭了足有半个小时,然后就是爬起来,找出笔本,趴在小床上给爸妈写信,全然不顾室友们也已经被我的情绪感染,全都抽抽嗒嗒哭了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又全都拿出笔本给不同的人写信,写啊写啊,从上午写到中午,从中午写到下午,全然忘了时间,忘了肚子饿。多年以后,上学第一天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当一封封飘着墨香的信装在厚厚的牛皮纸信封里,投进邮筒的那一刹那,小小的有些无助的心儿仿佛得到了拥抱!
那是我第一次写信,写给父母,除了上小学时候作文课上学习写信。但是从那天起,我迷上了写信。那个时候,几乎每天都写,第一次离家的苦闷与无助,第一次住宿舍的不适与新奇,新同学的长相脾气,新学校的现代与不同……只记得写给最多的是父母,然后是同学,亲戚。并不管对方收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也不管对方在忙什么,会不会有时间读我的心,读我的心情,给我回信。令人奇怪的是,过上一周左右,我就会收到回信,歪歪扭扭的字,流畅好看的字,一封封摆在床头,我小小的心儿充满了快乐和满足,于是乎,写信写的更勤了。现在想想,那该是幼小心灵的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奖励,在那段少小离家充满不适的日子里,我没有消沉,迅速从不适应中走出来,应该是归根于信,那些来来往往鸿雁一般的信,是我青春年华中最靓丽的色彩。
由于想家,我几乎是每周都要回一次家。就是这样,没有至少的一封信却是我的“必修”:我基本是在周三的时候写一封信,告诉归家的大致时间;每周日返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趴在了桌上给父母写一封报平安的信(那个时候从未想过父母收到这些信的时候最早也是三四天之后了),顺便告诉下次回家的日期。结果往往是这边信刚到家,我也坐着班车回家了;或者信件投递延误,我到家了,信还没有邮到。这样写信的日子,持续了我中专学习的四年。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父母接到我这样的平安信是怎样的心情,我从不问,即使不知道,其实心里也是知道的。
后来,参加工作。单位离家只有3公里,每天回家的我自然就不用再给父母写信了。转而开始用大大小小的信封给天南海北的同学,老师,朋友写信,内容也丰富起来,工作,学习,生活,服装,饮食,书刊,电视,牢骚,开心,每天写信,收信,心里或喜或忧,或平或波,总有百般滋味在写信里,在读信里。那个时候,每天除了干工作,就是看书读报,写信读信,日子快乐单纯。每天最快乐的事,趴在被窝里,给友人写信,常常是带着思念和期盼进入梦乡。往往是写封信未发出,对方的信已到,有的时候甚至一天两三封,厚厚的,鼓鼓的信封上贴着各种美丽的邮票,飘着墨香的信纸仿佛让我看到,听到友人的笑容和声音。
再后来,电话开始普及,信就少了,手机开始走入生活,qq,微信的使用,信,就基本不写了,和朋友的交流,被现代快捷的方式牢牢占领。但是,奇怪的是,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和友人之间的感情却慢慢的变淡,彼此之间都觉得在渐渐陌生,远没有了信件所带来的温暖和期盼。很多的时候,常是看着对方的电话号码,不知道该拨不拨;看着对方的头像,不知道该不该打个招呼留个言。于是,慢慢的,慢慢的,朋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越来越淡,后来,只是记得彼此在几年前的笑容,记得在多年以前的深夜,猫在被窝里看信……写信的日子,是一种历久弥香的亲情的印记,友情的印痕,爱情的心印,但是,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迅捷,这些的历久弥香,却只能慢慢回忆,慢慢咀嚼……
当读到《重拾家书》,我的心刹那间温暖起来:重新拿起笔来,再开始几封信吧,给父母,給友人,想象的到的他们,都写一封信!当这个念头在心底涌起时,我仿佛看到他们接到信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
写信的日子,很温馨,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