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纵六横两联”,福建将形成“211”交通圈
近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和福建省发改委联合印发《福建交通强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中,指出,未来福建将着力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通道和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福建将建设5条国家级交通通道和6条省级通道,构建各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1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各县至所辖乡镇1小时基本覆盖的“211”交通圈。
乡镇到市区,只需要一小时
翻山越岭、曲折的山路往往是乡村村民走出去的阻碍,如果镇里隔得远,往往得驱车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市区。如今,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变。
根据《福建交通强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福建全面建设沪深、杭广、京台、福银、厦蓉5条国家级通道和泉吉、湄渝、宁南、浦武、福龙、厦南6条省级通道,形成“三纵六横两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到2035年,福建将形成“211交通圈”,即各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1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各县至所辖乡镇1小时基本覆盖。
到2035年,福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将形成“一环、两网”的总体布局,里程超10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2万公里左右,覆盖所有乡镇;实现90%陆域乡镇和重要旅游景区30分钟便捷通高速公路。
同时,方案指出,福建将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进村入户,构建“畅、安、洁、优”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到2035年,全省农村公路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左右。
推进海丝、一带一路交通建设
在航空港建设方面,方案指出,福建未来将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厦门邮轮母港建设,建设福州国际深水港,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强化各港区交错发展、互补发展,全面提升重点港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港口、城市、产业“三群”联动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大宗货物转运基地。
形成以厦门、福州机场为核心机场和国际枢纽,以泉州、武夷山机场为中心机场和区域枢纽,以龙岩、三明机场等支线机场组成多层次的运输机场体系。
同时,福建将以“海丝”航路为核心,建设至印度洋、欧洲、南太平洋、美洲等方向的海上互联互通国际运输大通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通道;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形成福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多中心多向辐射的交通运输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此外,福建还将加强对台开放口岸建设,完善滚装码头布局,推进闽台陆路联通方案研究,持续加强“台海通道”技术储备,加快金门、马祖通桥工程大陆侧建设。提升“小三通”服务品质和品牌效应,打造闽台空中快线,拓展对台航班航线。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网络
科技交通方面,方案指出将加强节能与新能源等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新能源化。
充分应用“数字中国”平台,完善福建智慧交通云,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流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同时,实施智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有序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主要城市道路、公路、水路重点路段、航段和枢纽等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覆盖。
积极推动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马尾区、福州滨海新城、莆田湄洲岛等地建设“5G+车联网”,开展智慧高速、智慧机场、智慧港口、智慧铁路等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智慧邮政建设,支持快递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