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春,又到了列子乘风而游八荒的时候

龙虎山道教 今天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西古城村)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思想上崇尚虚无缥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
        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这大概是后人对他崇尚虚无飘渺思想的附会吧,不过也反映了他潇洒的一面。
        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隐居郑地四十年,不为人知。弟子严恢曾经非常不解地问他说:“是不是所有有道德的人都想富贵?”而列子则非常严肃地告诉严恢:“夏桀和商纣王都是因为轻视道德修养、唯利是图而灭亡的!”他认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应该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 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有人向当时郑国执政者子阳推荐他,说他是当今有名之士,现在困居郑国,如果当朝对他毫无表示,难免要遭到后世人们的议论。子阳于是派人给他送去了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坚辞不受。使者离去后,列子的妻子痛心地责备列子,说凡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逸乐。现在我们没吃没喝,面有饥色,郑相关心我们,派人送来粮食,您却不接受,难道是命里注定我们要一辈子受穷吗?列子却笑着说:“子阳并不是真正了解我,只是听了别人的话,沽名钓誉,才帮助我,等到他要惩罚我时,又一定会听凭别人的话行事。既然不是出于本心,就不该接受他的接济。”
        列子终生不进官场,潜心学问,尊崇黄老(黄帝和老子),先后著书20篇,约十万多字。现在流传的有《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辑成《列子》一书,内容丰富,有许多神话故事和寓言。其中著名的《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的作品,是十分可贵的文化遗产。

后来郑国人民起事,杀了子阳。列子因为跟子阳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没有受到牵连。
        相传列子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林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他潜心学习,终于得到了他们的真传,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列子跟随壶丘子林学习,壶丘子林对列子说:“你如果能够付诸实践,才可以谈论修持身心。”列子说:“我希望听听实践的道理。”壶丘子林说:“你看看你自己的影子,就知道实践的道理了。”列子回过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扭曲身体,则影子是弯曲的;站直身体,则影子是正的。然而影子曲直是随身体变化而变换,并不在影子本身,伸缩随物而不在自己。这就是坚持实践重于言论的道理啊。

关尹曾对列子说:“人的语言美,发出的响声也美,人的语言粗俗,则发出的响声也粗俗;人的身材高大,则影子就会很长,身材短小,则影子也短小。语言是否美妙,听听它的响声就可以知道;身材是否高大,看看他的影子就可以知道。所以说:说话谨慎,将会有人响应;行为谨慎,就会有人追随你。所以圣人只要看见发生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人的情形,考察以往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他们有先知先明的原因。把握分寸在自身,评判对错在别人。别人爱我,我必定爱他;有人厌恶我,我也必定会厌恶他。商汤王、周武王能够被天下的人所爱护,所以能称王;夏桀、商纣被天下人所厌恶,所以就灭亡了,这就是其中的明验。如果只做到把握分寸、评判对错,而不去努力修持,那就如同出行不经过门,行走不沿着路径,想依靠此做法获取利益,那不是很难的事情吗?曾经考察过神农、炎帝的美德,考证虞、夏、商、周时代的史书记载,以及众多有德贤人的言论,存亡废兴的道理再明白不过了。”列子大受教益。

弟子严恢问列子:“您说遵循大道的人为富有,现在能得到珠宝也是富有,又为什么要追求道?”列子回答说:“人不讲道义,只知道吃饭活着,那是鸡狗的行为。弱肉强食,那是禽兽的行为。既然做了鸡狗禽兽的行为,还想让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的。别人不尊敬自己,则危险耻辱就不远了。”

列子用弓箭射击时常常射中靶眼,他很得意,就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眼吗?”列子回答说:“我不知道。”关尹子说:“那么你还要再学习。”列子回家苦练三年,又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眼了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就行了。别忘了你的体会。”

这不仅适用于射术,国家的兴亡、自身的修养,道理也都在其中了。列子记住了关尹子的教诲,并最终成为“有道之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