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讲授绘画方法,减少规则限制,作品更容易打动人

用时:60分钟

本节课适合3年级以上的小朋友表现,年龄太小的可能达不到这个效果,毕竟有年龄限制,理解能力还不成熟。

课题分析:

风景画主要还是从空间上进行表现。这节课主要把画面分为5个层次。

1,最前面的黄绿色。

2,前面蓝色的山。

3,后面远一点的山,

4,天空。

5,树的表现。

把画面这样划分成简单的几部分,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清楚的了解这幅画的层次关系,为更好的表现画面空间关系打好基础。

重难点分析:

1,同类色的运用。

本幅画的后半部分大都是同一个蓝色的运用,所以,首先要讲给同学们同类色的运用方法,可以通过加水或者加白色的方式,改变同一个颜色的纯度或者饱和度,把颜色运用到画面中不同的位置。

2,画面空间位置的划分。

前面已经说到,这幅画共分为5个层次,那我们就要把每一个位置的比例大体定出来,然后在每一个区域中添加相应的颜色即可。

3,用笔。

画风景画,我一直给大家推荐扇形笔,画面中有一种刷或者扫的笔触,用扇形笔做出来的效果非常自然,并且可以很容易的过渡两种以上的色彩搭配。让整个画面协调,关键感强,色彩平衡效果好。

以上三点,基本上是风景画的统一规则。绘画时注意好这几点,就成功了一半了。特别对于小孩子来说,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他们绘画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啰啰嗦嗦的说很多,感觉自己讲的很明白,可是学生根本不能接受如此大的信息量。

用适合他们的语言教授绘画方法,让学生自己多去发挥想象,效果会更好,更能清楚的表达出孩子们内心的想法。

作画步骤分析

这节课用到的主要工具还是水粉,及相关水粉绘画工具,白色卡纸,水粉笔方法建议大家准备一支扇形笔,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划分画面区域,找好空间透视。

起形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有的学生光在这一步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所以,我都是让同学们直接上颜色或者用水粉简单画几条主要的线就可以了。

这张画,可以把地平线定的稍微低一些,在画面下半部分的三分之一处。把山和天空的区域留的大一些,有利于画面大空间的表现。

2,画出山的形状和走势。

用群青色或者普蓝色均可,但一定要注意水在绘画中的作用。特别是新手同学,用水稀释颜色,降低饱和度,远比加白色降低纯度要好的多。

另外,一定要注意山的笔触感,用上准备好的扇形笔,按照山的方向扫几笔,笔触的方向也就是山的走向了。山的外形一定要有高低不平的变化,有起伏感才能有画面的动势。

山顶的颜色重一些,越往下要有颜色的变化。

3,添加黄绿色地面,注意局面的透视关系。

地面上有一条通向远方的小路,可以先不用画,用路两边的黄绿色衬托即可,路不要太整齐,边缘处添加一些笔触即可。黄绿色用纯一点的颜色即可。还是用扇形笔大面积铺满。

4,用黑色点出好滴不同的树。

靠前的树,形状要稍微明确一些,基本就是中间粗,两头细,疏密布局要合理恰当,有节奏。浅一点的树可以用普蓝色或者深绿色点缀,就可以分开画面层次了。

另外,最前面的树要添加一些细小的树干,看起来会更完整。

5,加重部分画面,点缀上一些深颜色的点即可。

山上的位置,随着山的走势添加一些稍微重的点,既可以压住画面,让画面变得沉稳,又增加了颜色的层次。

前面的山上用用颜色画出了一些小路的感觉,也给人以视觉引导感。

注意:

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有不少留白的部分,是为了增强画面的空间效果,这个位置是如何画出来的呢?我们从山顶的重颜色开始往下过渡的时候,是通过加水过渡的,也就说到最后整个山的底端就是清水了。这样的过渡是非常自然的,同学们可以多尝试一下。

好了,一幅简单的水粉风景就完成了,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如有更多少儿绘画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就要给我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