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起伏 江汉渊回 ——杨嘉伟草书意象大观
杨嘉伟, 全国80后代表书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连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龙蛇起伏 江汉渊回
——杨嘉伟草书意象大观
阿 迪
传承文化之美,弘扬中国意象。杨嘉伟草书,以象之形,传意之美。他用书法舞动的线条来表达文字无法表达的,甚至语言也说不清楚的东西。他把形象转为意象,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努力完善情理的交融与和谐。特别是杨嘉伟的狂草艺术,是书写的极致,是抵达内心灵魂深处的书写。他那龙蛇起伏的旋律,江汉渊回的节奏,触发于心,呈现于纸,谱写了一曲曲黑白狂想曲。
透过黑白狂想曲,可以看到钢琴跳动的黑白键,行云流水的线谱,芭蕾舞的脚尖点地,花样滑冰的连续抛跳,体操、杂技力与美的较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切都源自他对笔法的讲究和传承。他精研历代先贤笔法,二王、旭素、颜柳、孙过庭、米芾、黄庭坚、及至王铎、傅山等,心慕手追,寒暑不辍。终得草书之奥妙:“须于使转之中见点画,由点画见作者心灵。”(王冬龄)所以,嘉伟草书的精湛笔法所成就的点画能传情达意,如见其人。“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嘉伟也正是凭借这样的笔法玉成了线条的魅力,即在追求线条纯度的同时,更加追求线条质感的丰富性、表现性和艺术性。“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他用中国传统的笔法演奏了墨象的高亢乐章,刚中带柔,险中求稳,难中有美,传中出新。展示了狂草艺术的完美传承,仅以黑白,从象出意,以象求美,表现了中国艺术的高深境界。
意象二字的美学追求的深层世界观,来自中国的古典哲学。《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从艺术之象中,领略其中的文化之意,而这文化之意,就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哲学思想、民族精神和审美风范。杨嘉伟以书之美、诗之美、玉之美、乐之美,追慕到古人的诗心、文心。“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最优秀的剑术不是靠剑锋,而是个人的修为。大智慧不是靠灵巧的设计,而是回归到本真、自然状态。杨嘉伟的草书艺术,便是“既雕既琢,返璞归真。”特别是他草书的流动线条,每每直击读者的灵魂。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草书更是凭借线条编织自己生命的艺术王国。杨嘉伟草书的线条之美不仅是黑白和谐,而且是虚实生发。他对线条粗细、中侧、露藏、提按的选择是在符合情理及审美观照下的精准表现的。这也是他长期训练、不断体悟的结果。“禀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杨嘉伟的狂草以线条为介质,以高超的技巧,营造出中国意象,可以兴可以观,又可以群可以怨。时而金戈铁马,时而杏雨江南,时而天马行空,时而老僧补衲,如江河浩荡,如涓涓清泉······,灵动的线条塑造了生命的意象。而这意象不仅流露出作者充满天性和才质的灵秀之气,而且也体现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体验转化为万物之理、生命之理。他用心仪的狂草艺术讲述中国故事,演绎中国意象,表达中国精神!
杨嘉伟是年轻一代书法家的中坚,他们不仅传承和展示了中国书法的气韵之美,同时在他们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所以,杨嘉伟如是说:“真正的书法作品,应该是用古人的笔法写新的内容,可在古法的某一点上作适当的比重调整,就能自然出新。当然,我们要不断养心,立德才是未来大道。”
“独立苍茫常怀古,侧身天地自咏诗。”嘉伟有此心境,其大草定有大成。
(阿迪,文艺评论家。)
杨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