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讲:愚不可及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打开,或者点公开众账号主页右上角的小人标志,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缓冲出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大家的点赞、关注、转发!
第二十一讲 愚不可及!
大家好,我是宝利老师。今天我们来结束第五篇的学习。有一句话大家很熟悉,就是对一个做事不靠谱很愚蠢的人评价他“愚不可及”,指责他太笨了。其实这句话本意并非如此。看他的源头,“公冶长”篇中的原文:
知通假“智”。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卫文公和卫成公两朝元老。文公让卫国复兴,成公让卫国衰朽。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啊,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把智慧、才能都发挥出来了。而国家混乱君主昏聩的时候,就表现出愚钝无知的样子,其实就是装傻。那么他的聪明才智人们还可以达到,但是他的装傻,那种愚钝的表现却很难到达。愚不可及本来是一句夸人的话。
这种聪明智慧能干和愚钝无知无能两种模式自由切换的本事实在是厉害。历史上有一个人很类似,就是现在防腐倡廉的文章里经常提到的唐朝名臣裴矩。他是我们山西闻喜人,在侍奉隋炀帝的时候,因为皇帝爱听溜须拍马的话,他在正直谏言无效的情况下就开始迎合皇帝。而到了唐朝,唐太宗善于纳谏,他就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直言进谏。只是他和宁武子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宁武子只是装傻,而他直接就给皇帝出馊主意,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价他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但是有一个人和宁武子的性质差不多,他是清朝的郑板桥,著名的“难得糊涂”就是他的创意。
在这幅原创书法中他还补写了一段跋语(就是写在作品后面加以说明的话):
写下此句之后一年,他便去官回家了。愚不可及就像难得糊涂,是明明有本事却要装作笨笨的,这都是很难以学到的啊。
那么什么是邦有道呢?孔子给出了有道之邦的最高标准。
盍,是“何不”的和音字;裘,可以泛指衣服;伐,败坏,损伤。很多人讲成“夸耀”这个义项,比如“不伐己功,不矜己能”。我认为按照“问志”的语境和颜回的特点,讲成前者更通畅;安、信、怀:使动用法。
颜回和子路侍立在老师那儿上课,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是什么?上次课我们讲到子路的时候,他回答:(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表现了子路侠义大气的思想。而颜回说的就完全不同了。他说:(我)愿做到不损伤别人的善行,不给人们施以劳苦之事。颜回的志向表现了他道德修养之高,追求“仁”的境界。于是直爽的子路又问老师:那么您的志向是什么,我们希望也听一听。孔子说:能够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互相信任;使年少的人都怀有美好的理想愿望。
这不就是大同世界吗?这是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呢?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所有的朋友,人与人之间,都能使他们互相信任,所有的年轻人都能使他们怀有理想。很多人讲成是“希望朋友都信任我,年轻人都怀念我”有点和孔子的格局不相符合。
那么孔子的理想是这样的,这才是一个社会的最高境界,但是,很难,所以孔子是圣人,他给我们提出的标准我们现在都还没有达到呢,老人跌倒了都没人敢扶,诚信的的缺失导致若干食品安全问题,很多少年沉迷于肤浅的享乐不知理想为何物。
读原文吧:
来听一听宝利老师讲解,
背得快,学得好!
精神食粮,补气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