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魁//因君唤起山亭梦(女几论文)

元好问《题山亭会饮图》诗云:“女几樵人塞上词,溪南老子坐中诗。因君唤起山亭梦,好似三乡共醉时。”元朝一代宗师元好问诗中的女几樵人为曾经隐居竹园沟(现竹溪村)的刘昂霄,溪南老子为女几村(现辛庄村)的辛愿。其中他最推崇的就是平生三知己之一的辛愿,字敬之,号女几野人,溪南诗老。这些诗坛名人在女几山赋诗饮酒,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元好问这首诗就是回忆众人欢聚的往事。而奠定他文坛地位的作品《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一.

为了龙窝河待开发的需要,我携同文友涧溪晓月、竹乡情结等深入龙窝河流域,全方位地考察龙窝河古代历史文化,并在鹿苑樵夫的提示下,一步步,一个个文化遗存点的去探源,佐证了元好问避难三潭的白雁河、刘昂霄隐居竹溪,辛敬之躬耕女几村的历史遗存,吻合了时代特征与诗词间的因果脉络。

金末元初,战乱不断,豫西女几山区成了那个时代隐居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也为时下“洛西文化群”云集三乡周边,带来文化的鼎盛创造了条件。以元好问、李汾、辛愿、麻革、刘昂霄等外来和本地诗坛名家的聚集和唱,达到金元文化的巅峰。尽管到女几山题咏的名人虽多,但终究都是过客。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人,对女几山龙窝河的感情会更深刻,这就是金代名噪一时的女几村(后因诗人辛愿更名为辛庄村)诗人辛愿。辛愿字敬之,号溪南诗老,自称女几野人,卒于1231年,生年已不可考。他祖籍陕西凤翔,后随祖父迁至女几山,在此耕田为生。25岁那年,他开始有志于学,白天在女几山中劳作,晚上回到茅屋写诗。元好问对辛愿十分推崇,称他的诗“好句真堪字字夸”,并将他引为“三知己”之一。

  也许有人会问:辛愿终生未仕,只是女几山中一农夫,怎么与大名人元好问成了知己呢?这得从蒙古人入侵中原说起。1216年,蒙古人的铁骑踏向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县),27岁的元好问为避战乱,只得离开家乡,携母亲及家眷来到宜阳三乡,后在女几山麓住了数年。就在这段时间,他与辛愿结为挚友,同时结交的还有海内名士麻革、女几樵夫刘昂萧等。

生于乱世,好景总是转瞬即逝。朋友很快离散,有名士风骨的辛愿,连麻衣草鞋的日子也难以为继。正如他在《乱后》一诗中所写:“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荒宿草,墟落动新烟。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他的境况是这样令人恻然,而更不幸的事儿还在后头。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前来“催钱”的县吏掀翻了他的竹篓,里面装的可是他毕生的心血呀!辛愿悲号不已,眼看着1000多首诗作被毁,最后只保留下20多首。

【临江仙·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中州乐府】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诸生。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背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

元好问、李献能二人曾设宴于孟州(今孟津)为辛愿饯行,李献能、元好问即词中钦叔、裕之,二人皆辛愿忘年挚友。辛愿说:“我平生没吃过几顿饱饭。既然今天吃饱了,明天还要忍饥挨饿,又何必浪费粮食呢?”

让我们在读罢著名的《乱后》,再从字里行间的断句中,来品味诗人困境中的豁达,渊博中的情趣吧。

自怜心似鲁连子,人道面如裴晋公。

万事直须称好好,百年端欲付休休。

院静宽留月,窗虚细度云。

浪翻鱼出浦,花动鸟移枝。

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关一战场。

黄绮暂来为汉友,巢由终不是唐臣。

万山青绕一川斜,到其处知为工也。

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

波摇朗月浮金镜,岭隔华星断玉绳

辛愿《光武庙》诗中的句子:“万山青绕一川斜,到其处知为工也。”万山青绕一川斜,形象地说出了故里的南面是女几山脉,东面的东岭,西面的西塬。如果从光武庙南望,女几山西接熊耳山,东延锦屏山,龙窝川是一条斜斜的山川,正好在辛庄村拐了一道弯,折向东西方向。后人因诗人而改村名为辛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与辛庄有缘因其不仅是我母亲的娘家,也是妻子的娘家,大半个村子人员都是亲戚。这就滋生了对古老的女几村(辛庄)的特别关注,也是考察辛庄村更为方便的原委。

“欲就溪南问遗事,不禁哀涕落烟霞。”一代宗师元好问如此感叹惋惜著名诗家辛愿,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因君唤起山亭梦,几番追忆到龙窝。

本期责编:钰儿芳华

作家风采:    宜人,原名王相魁,笔名宜人,网名芷水潋波。《中国海洋石油报》特

约通讯员,中海油网络撰稿人,《临海小屋》诗歌报编辑。塘沽文联,渤油文联《海潮》文学会员。宜阳作协会员,昌谷驿站成员,作品2000余篇(首)见诸报端。

马玉芳 || 八一军旗颂 (女几特刊)

刘武汉 || 出游伏牛山词二首

梁致远 || 秋风是一把扫帚(女几组诗)

李功健 || 扬鞭汗马向前程

(0)

相关推荐

  • 诗里的三千世界 | 宴山亭

    一个长不大孩子的理想国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只恨生在帝王家,似是一种讽刺,它不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灭,感喟之言的帝王只是在凭吊那没落的王国.对于没落帝王最大的残忍,就是连梦里的那最后一 ...

  • 下初镇辛庄村,还记得村儿里的这些角落么

    清康熙四十年,王有从牟平县王家疃来居.乾隆十九年,王坤由下万口迁入.时为新建村庄,故名新庄,后演作辛庄.后又有宋姓迁入. 乳山村落 偏僻山村驾马沟!国务院副总理曾在这里当老师 村头孤石高一丈零八寸,你 ...

  • 大辛庄村

    大辛庄村是规划中的新区,城中村,北外环横穿其中,占有绝对的交通优势.我村共有人口1472人,耕地面积1513亩,总户数380户,1个党支部,49名党员,共有各类企业13个. 大辛庄村地处长治市郊区,东 ...

  • 王唤柳 | ​徜徉爱丘山 筑梦新田园

    ▲李正阳题 曾听闻大河镇永安水库旁将建设一个生态农场,其位于黄梅三大水库之一的永安水库之滨,北靠巍巍大别山南尾之养马岭,南拥一马平川之千亩良田,大山大湖大田,天然美景,实属黄梅之罕有. 今年夏初的这次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方:祛风化湿方穴位:...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方:祛风化湿方 穴位: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手法:内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用烧山火法,使膝关节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风化湿,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方:活血通经方气海、...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方:活血通经方 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 手法:气海.关元.气穴用补法,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使上下肢和小腹,产生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理气活血,通经止痛. 主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灸基本功及八大针刺手法

    ·基本功是硬本领,得天天练,不断地练,日积月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经过生疏到达熟练.这不仅对初学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那些中医针灸学术有一定基础的同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理由很多,主要的是基本功一定要 ...

  • “西北针王”郑魁山经验干货集萃

    郑魁山(1918-2010),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郑老继 ...

  •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灸经验荟萃

    [本文导读] 郑魁山,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郑老继承历经四代传播下来的宝贵针灸医疗经验,再根据他本人60余年来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在实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先生“过眼热”针法、“穿胛热”针法、“通督热”针法、“周天热”针法解析

    郑魁山先生为中国著名针灸大家,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先生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 ...

  • 百年针王郑魁山

    箕裘世绍郑家针 1918年12月4日,郑魁山出生于直隶保定府安国县(今河北省安国市)北娄村的一个针灸世家,当时恰逢其父郑毓琳的针灸馆开业不久,郑毓琳给爱子取名福永,字韶元. 郑毓琳是郑氏针法的第三代传 ...

  •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灸37方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灸37方 普济养生 西北针王"郑魁山的家传37针方 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家,是当代针灸领域中手法派的杰出代表.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