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魁//因君唤起山亭梦(女几论文)
元好问《题山亭会饮图》诗云:“女几樵人塞上词,溪南老子坐中诗。因君唤起山亭梦,好似三乡共醉时。”元朝一代宗师元好问诗中的女几樵人为曾经隐居竹园沟(现竹溪村)的刘昂霄,溪南老子为女几村(现辛庄村)的辛愿。其中他最推崇的就是平生三知己之一的辛愿,字敬之,号女几野人,溪南诗老。这些诗坛名人在女几山赋诗饮酒,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元好问这首诗就是回忆众人欢聚的往事。而奠定他文坛地位的作品《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一.
为了龙窝河待开发的需要,我携同文友涧溪晓月、竹乡情结等深入龙窝河流域,全方位地考察龙窝河古代历史文化,并在鹿苑樵夫的提示下,一步步,一个个文化遗存点的去探源,佐证了元好问避难三潭的白雁河、刘昂霄隐居竹溪,辛敬之躬耕女几村的历史遗存,吻合了时代特征与诗词间的因果脉络。
金末元初,战乱不断,豫西女几山区成了那个时代隐居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也为时下“洛西文化群”云集三乡周边,带来文化的鼎盛创造了条件。以元好问、李汾、辛愿、麻革、刘昂霄等外来和本地诗坛名家的聚集和唱,达到金元文化的巅峰。尽管到女几山题咏的名人虽多,但终究都是过客。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人,对女几山龙窝河的感情会更深刻,这就是金代名噪一时的女几村(后因诗人辛愿更名为辛庄村)诗人辛愿。辛愿字敬之,号溪南诗老,自称女几野人,卒于1231年,生年已不可考。他祖籍陕西凤翔,后随祖父迁至女几山,在此耕田为生。25岁那年,他开始有志于学,白天在女几山中劳作,晚上回到茅屋写诗。元好问对辛愿十分推崇,称他的诗“好句真堪字字夸”,并将他引为“三知己”之一。
也许有人会问:辛愿终生未仕,只是女几山中一农夫,怎么与大名人元好问成了知己呢?这得从蒙古人入侵中原说起。1216年,蒙古人的铁骑踏向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县),27岁的元好问为避战乱,只得离开家乡,携母亲及家眷来到宜阳三乡,后在女几山麓住了数年。就在这段时间,他与辛愿结为挚友,同时结交的还有海内名士麻革、女几樵夫刘昂萧等。
生于乱世,好景总是转瞬即逝。朋友很快离散,有名士风骨的辛愿,连麻衣草鞋的日子也难以为继。正如他在《乱后》一诗中所写:“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荒宿草,墟落动新烟。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他的境况是这样令人恻然,而更不幸的事儿还在后头。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前来“催钱”的县吏掀翻了他的竹篓,里面装的可是他毕生的心血呀!辛愿悲号不已,眼看着1000多首诗作被毁,最后只保留下20多首。
【临江仙·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中州乐府】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诸生。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背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
元好问、李献能二人曾设宴于孟州(今孟津)为辛愿饯行,李献能、元好问即词中钦叔、裕之,二人皆辛愿忘年挚友。辛愿说:“我平生没吃过几顿饱饭。既然今天吃饱了,明天还要忍饥挨饿,又何必浪费粮食呢?”
让我们在读罢著名的《乱后》,再从字里行间的断句中,来品味诗人困境中的豁达,渊博中的情趣吧。
自怜心似鲁连子,人道面如裴晋公。
万事直须称好好,百年端欲付休休。
院静宽留月,窗虚细度云。
浪翻鱼出浦,花动鸟移枝。
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关一战场。
黄绮暂来为汉友,巢由终不是唐臣。
万山青绕一川斜,到其处知为工也。
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
波摇朗月浮金镜,岭隔华星断玉绳
辛愿《光武庙》诗中的句子:“万山青绕一川斜,到其处知为工也。”万山青绕一川斜,形象地说出了故里的南面是女几山脉,东面的东岭,西面的西塬。如果从光武庙南望,女几山西接熊耳山,东延锦屏山,龙窝川是一条斜斜的山川,正好在辛庄村拐了一道弯,折向东西方向。后人因诗人而改村名为辛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与辛庄有缘因其不仅是我母亲的娘家,也是妻子的娘家,大半个村子人员都是亲戚。这就滋生了对古老的女几村(辛庄)的特别关注,也是考察辛庄村更为方便的原委。
“欲就溪南问遗事,不禁哀涕落烟霞。”一代宗师元好问如此感叹惋惜著名诗家辛愿,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因君唤起山亭梦,几番追忆到龙窝。
本期责编:钰儿芳华
作家风采: 宜人,原名王相魁,笔名宜人,网名芷水潋波。《中国海洋石油报》特
约通讯员,中海油网络撰稿人,《临海小屋》诗歌报编辑。塘沽文联,渤油文联《海潮》文学会员。宜阳作协会员,昌谷驿站成员,作品2000余篇(首)见诸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