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仅14个字,却道尽了人生,点醒无数糊涂世人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没有谁从出生开始都是一帆风顺,总有挫折和困难,重要的是有一颗看淡世事纷争的心。在杭州飞来峰下有一座寺庙,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古寺中藏着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说到灵隐寺,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活佛济公,毕竟在济公的故事中,李修缘出家的寺庙就是灵隐寺。其实这座古寺的历史更加久远,在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就开始建成,僧人慧理到访灵隐寺后,认为寺庙前的飞来峰是仙人隐居之所,因此取名为“灵隐寺”。

随后经过梁武帝的扩建和唐武宗的捣毁,灵隐寺依旧屹立在飞来峰下,见证着数千年历史的轮回。自五代十国以来,灵隐寺被历代皇帝看中,吴越王钱镠还把家庙移至灵隐寺内一同供奉。因此灵隐寺渐渐成为五代两宋时期天下禅宗圣地。

明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曾亲自接见灵隐寺主持,一时天下震动,这也奠定了灵隐寺在明朝的地位。此后明朝历代皇帝都对灵隐寺加以修缮和重建。到了清朝灵隐寺更受皇家喜爱,康熙皇帝南巡时亲自拜访灵隐寺,还题下了“云林禅寺”的匾额。

据说康熙皇帝原本想写“靈隠寺”三个字,却没想到“靈”字的“雨”写得太大,导致下面的三个口和“巫”字写不下,好在康熙灵机一动,将“靈隠”改成了“雲林”,也因此“灵隐寺”又被称为“云林禅寺”。只不过老百姓们都不认账,依旧在私下里称灵隐寺,康熙皇帝自知理亏也就听之任之。

即使如今灵隐寺也依旧是我国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当然这样出名的古寺中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天王殿、康熙匾额、以及许多古代经书等等。但是最著名的还是寺内的一副对联,仅仅14个字却写出了人一生都难以悟透的道理。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幅对联不同于其他寺庙中的对联,没有经过佛香的熏陶,也没有被经书沾染,不带一点佛家典故。只是单纯地写出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自从这幅对联诞生开始,不知点醒了多少世人,清代学者李密庵在看后有所感悟,还写出了一首《半半歌》作为回应。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人生一辈子都在得失之间追求圆满,然而很多人都悟不透有得才有失。人生在世哪有万事如意,所有的俗事凡尘都只求“半称心”。对联中的“半”字用的非常巧妙,所谓“半称心”就是多一点自省少一点盲目,多一点自知少一点贪婪。

在林语堂先生的口中,“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生活理想”莫过于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而“半称心”正好与此不谋而合,这不是无奈和消极,也不是随意和懦弱,而是一种舍得和豁达的智慧。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

“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人的一生,谁不想拥有健康又拥有快乐,拥有快乐还拥有金钱,拥有金钱又期望爱情。殊不知几乎没人能够全都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就要舍弃一个,如果依依不舍不知取舍,最后难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芝麻西瓜都不翼而飞。

古语中的“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就是这句对联的真实写照。一句14字的对联,道尽了人生真谛,点醒了多少世人。当一个人过于追求完美时,他就已经陷入了牛角尖,只要每件事做到尽力,殊不知就是真正的完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