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观察——汉官印风格作品赏析
汉官印风格作品赏析
印章最初是以实用为主,起于商周,盛于秦汉,隋唐官印脱离了汉印的模式,出现了蟠条印,也以实用为主,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参与到篆刻活动中来,至明代文人篆刻兴起,逐渐
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清代至民国各大篆刻流派兴起,篆刻艺术走向巅峰。印章最初的实用性伴随着朝代的更换,使它的艺术性一直发展到今天。
武陵尉印
笔者本人喜欢篆刻艺术,尤好汉印风格,所以本文选取了一些典型的汉官印,梳理了汉官印的发展脉络,其风格的演变与形成在各个时期呈现的不同状态。汉印的主流风格主要是官印的广泛使用而形成的官印形式,虽有私印的存在,但基本追随官印的风格而变化。元明花押印、文人印出现以前,印章的主要功用是佩戴、封缄文书、信物凭证等。至秦汉时期,官印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印章的身份等级意味越来越浓重。以致汉代官印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官印的基本制度,形成了严整、稳定、堂皇端庄的庙堂气象。这种官印气质直接影响了当时及后世印章的基本审美倾向。
山阳尉丞
两汉在中国历史上时间较长,印章在继承了秦印的精华之后又注入了新时代的艺术精神,印章艺术得到了充分发展,汉印的风格和类型多元化,与战国古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汉官印舍弃掉秦印的柔和媚,呈现出古朴浑厚之形态,并形端庄凝重、内巧外拙之风格特征。
大师公将军司马印
西汉官印
西汉早期官印的特点要与秦代印章相比较而言,西汉早期官印文字结体严谨、字形方整、笔势强健稳重,文字中的笔画比较粗,竖向笔画的结尾处整齐圆厚,少了秦印中的一些尖笔,当时汉官印界格的大部分形态呈正方形,线条也是厚重饱满,圆润粗实,印文在界格之内也是填充饱满规整,如“南郡侯印”、“代马丞印”,“南郡侯印”中“印”字末笔此时还带有弯折下垂,这是汉早期官印直接承袭秦印的代表印之一,秦印中带有“印”字的印章,末笔大多数都做此势。汉景帝之后,承袭秦印中的界格逐渐减少消失,秦篆的姿态虽然
还存在于汉官印之中,但是文字结构更加趋于平稳严谨,这个时期汉官印的形态就出现了西汉中期汉官印文字中的宽博方正之势,印面文字的整体布局更加的雍容平和,体态方正端庄、稳重,印文线条匀称协调。
滇王之印
代马丞印
南郡侯印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汉官印制度和制作工艺也不例外,随之达到了巅峰时期,在官印的形制、质地、名称、大小、印钮等方面都做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规定。下面是汉武帝元狩年间关于印章名称的规定:
诸侯王 文曰玺
列侯 文曰印
丞相、大将军 文曰章
御史大夫、匈奴单于 文曰章
御史、二千石 文曰章
一千石、六百石、四百石 文曰印
“汉据土德,土数五,故用五,谓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之”。以上名称和印章字数上面的规定,都体现了汉武帝在印章制度上的严格规定。此时期缪篆已经非常成熟,完全脱开了秦篆的圆转形态,印文的匀称规整再加上饱满平衡的整体布局,整个印章的融合度更为统一紧凑,一种气象万千、庄严大
方、强健浑厚的艺术风格在这时期形成。如 “军假侯印”、“未央廐丞” “渭成令印”等,这些都是汉武帝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作品作为篆刻初学者的入门范印,意义非凡,在对汉官印的认识上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雍容大方、包罗万象的势态,学印者得其一二也是难能可贵。
渭成令印
未央廐丞
军假侯印
新莽官印
西汉外戚王莽篡汉,废汉帝,建立新朝,王莽个人喜好改革,故而“革汉而立新”,新莽政权的存世只有短短十五年,其依古法改革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新莽官印曾被王献唐夸赞曰:“新莽篡汉,百度维新,凡有制作,无不精美。印为国家重器,尤刻意求工。今传新莽官印,钮制炼冶,俱皆华妙。印文书刻之功,远迈秦汉,更无论魏晋。昔戴醇士谓莽泉为一绝,余谓莽印亦为一绝。篆刻至莽,殆摹印之极规矣。”
此段话可以看出王献唐先生对新莽时期的印章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二千石以上的官印使用五字印,新莽时期则大小官员都可使用五字印,只是在最后一字上做了“章”和“印”的区分,新莽时期典型的官印有“军司马丞印”、“常乐苍龙曲侯”、“庶乐则宰印”、“乐浪前尉丞”等。
军司马丞印
常乐苍龙曲印
庶乐则宰印
乐浪前尉丞
印文为五字或者六字是以上新莽官印的最大特点,没有四字印存在,新莽官印为制造形式上的美感,官职名称分割在印面的不同行中,没有做出调整。新莽时期官印的入印文字沿袭了西汉时期的官印文字,缪篆作为最标准的入印文字非常规范,新莽时期官印的制作工艺精良,远超西汉官印的制作工艺,因此印面文字在整体上摆脱了西汉官印所带有的板滞之气,平直的线条之中兼容了西汉官印的圆厚。篆书的书写气息加重,迎合小篆之势,文字笔画的收放处理得当,所受印面形状的拘束性减少。
东汉官印
公元 25 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废除一系列莾制,恢复汉制,印章制度随之也恢复西汉旧制。东汉官印大概风貌和西汉官印相似,新莽在东汉之前,莽印形制的一些特点对东汉官印肯定存在一定影响,莽印在东汉官印中最为明显的痕迹是笔画的起收笔处多方笔,这点也是同西汉官印的不同之处。
东汉中后期的官印大都是镌刻而成,在制造方式方有别于西汉时期的铸印,由于制造方式上的不同,印章的风貌也大有改变,风格在原来方折直挺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印面留红极少,文字在印面中的填充更为饱满,文字笔画非常的肥满,汉官印中的满白文风格在这个时期形成。整体布白很满而不失神韵,在线条的灵动方面则稍显迟滞。清代浙派就是在这类满白文印章中汲取的养分而形成的篆刻流派,满白文印风给了浙派诸家许多的创新源泉。
部曲将印
郎丘令印
军司马印
广陵王玺
学习篆刻,师法秦汉是不二法门,后旁涉明清诸家,从明清诸家学习汉印的经典作品上,再回过头来,带有目的性地去深入研究汉印,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汉印的好方法。学习方法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天性,深入经典,入古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