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随笔
针灸理论根基还是六经辨证,该体系认为,病是因为某一个经气失衡,出现太过或不及。
治疗则是调节平衡,泻太过补不及。
五行辩证体系,认为能量与物质都有不同状态,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了物质,也对应了上升、浮散、稳固、下降、沉静的状态。
发病是因为某个状态太突出,其他状态平衡被打破。治疗则是用相生相克的其他状态,来平衡整体。比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木气太旺必然木克土,得先保护脾胃,然后用降敛的金气克制肝木。
回到问题,针灸有效,会出现“病如失”。
就好像从来没有病过一样。
这个感觉很奇妙,只有病历可以记录和反应病情的变化,而患者本人可能会不记得自己病过。
用汤药治疗时,有些患者病情非常复杂,繁多。
每次详细记录不适症状,到下次复诊时,他们可能会说好像没效啊,病症还是怎么的严重。
但是跟他前后症状一一对比,才会惊奇的发现有个别症状完全没有了,而其他症状还在,所谓没效,是因为他们非常关注于剩下的症状,不记得已经消失的症状!)
第二个,得气。
治疗不要刻意追求得气!
得气的反应是因为经气淤堵严重,当疏通时,反应非常明显,所以有得气感觉。
而病症轻的,可能反应不大,就像没有得气一样。
另外,艾灸也有得气反应,“灸300壮,疼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有痛感”。
所谓通则不痛,通则不痛。
正解释了前半句。
不痛是因为淤堵导致经气反馈不敏感,灸到痛,则是经络疏通而有所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