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针神”沈寿,为慈禧寿礼流产不孕,死后情史被丈夫公布于世

近代企业家张謇,清末状元,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因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其诗风格大多奇崛瘦硬,刻峭幽深。但唯有写给一人的诗句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这个人就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刺绣大师——沈寿。

(沈寿)

'绣段报之青玉案,明珠系在红罗襦。'

这句张謇送给沈寿的诗句,成为后人定义两人暧昧的证据。明珠,明珠……若是个不通文学史的人写下这诗句倒也无妨,但张謇是清末的状元,他当十分明白《节妇吟》之中那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沈寿的丈夫余觉,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张謇手下的员工。在沈寿住在南通的八年,张謇和沈寿的风言风语已经传遍了江苏、上海一带。即便后来沈寿病死了,小报们依然没有放过她。最终沈寿的丈夫余觉写下《余觉沈寿夫妇南通痛史》,将这三人的恩怨纠葛公布与众,将张謇塑造成一个纠缠沈寿,抢占沈寿绣品的老流氓。

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余觉)

1874年,沈寿出身在吴县,原名沈云芝,号为雪宦。沈云芝家境优渥,父亲是一位商人,也是一名古董、字画爱好者。沈云芝幼时便在刺绣之上颇有天赋,十七八岁就是乡里闻名的绣娘。沈云芝和余觉的结合本是天造地设,余觉出身书香门第,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十分善于绘画。两人婚后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真正默契非常,相得益彰。

而这种琴瑟和鸣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很快,余觉发现了一个'升官发财'的捷径。沈寿是个潜心刺绣的绣娘,但余觉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文人。余觉广袖善舞,结交的都是有权有势的达官显贵,时刻等待着一个机会的出现。光绪三十年,慈禧即将七十大寿。这年,沈寿三十一岁,终于怀上了第一个孩子。这一日,在朝廷供职的单束笙找到余觉,希望他们夫妻可以为慈禧献礼一份刺绣。余觉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他立刻找到岳父家中,挑选了11副名画,自己临摹下来让妻子刺绣。

刺绣不比作画,一针一线都是呕心沥血。沈云芝在期限内完成了作品,但也因为操劳过度而最终流产。余觉来不及关怀妻子,马不停蹄地挑选了8副作品献给了慈禧。即便紫禁城绣娘如云,慈禧依旧称之为绝世神品,大喜之下写了'福'、'寿'两个字赐给了这对小夫妻。沈云芝改名为沈寿。

沈寿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

对于这对夫妻来说,慈禧的青睐让他们的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而单单对沈寿来说,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因为这次流产,她终身未有身孕,飞黄腾达的丈夫马上娶了两房妾室,口口声声说要为余家添后。彼时,已经张罗着开设刺绣学校的余觉始终没有关心妻子的恬淡表情下的落寞,将妻子风风火火带至日本考察。也就是在日本,沈寿深受启发,归国后开始潜心研究'仿真秀'。

而时运不济,慈禧逝世,清朝衰败,余觉、沈寿没想到好不容易得来的金饭碗丢了,他们只得另寻出路。这个时候,余觉想起当年曾有一面之缘的企业家张謇曾经对他说过:'汝有困难 ,我定当相助。'张謇倡导的是实业救国,因为早就看出清政府无望,才前往南通大兴教育和工业。在得到余觉夫妻二人的来信之后,立刻邀请两人来南通创办实业。

(张謇)

这个时候沈寿已经不年轻了,因为和丈夫之间的矛盾,她变得更为沉默,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仿真绣的研究之中。张謇功成名就,一直是以谦虚、和煦、克制的教育家、慈善家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但偏偏在遇到沈寿之后,他还是没有控制自己的心意。

彼时沈寿和余觉因为工作和感情原因分隔两地,互相之间十分冷淡,沈寿也因为常年的压抑而患上重病。张謇为了照顾沈寿,为她四处找寻名医。并且将她接到自己的别墅'谦亭'之中静养。张謇对沈寿的爱意表现得非常明显,沈寿不是不懂。在孤独病痛之时,她也贪恋张謇的照顾,听张謇为她说文说诗。但她一直恪守自己的底线,为了避嫌,她让学生和亲戚与她同住。张謇不允,她就搬回了原来的住所。张謇无奈之下,只得再为她造'壕阳小筑',这栋房子前后两个院子相互隔开,沈寿住在前院,张謇住在后院。

(沈寿绣品《耶稣像》,巴拿马世博会金奖作品)

对于张謇的殷勤,沈寿曾经写诗:'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而在病入膏肓之时,她还是勉强自己拿起针线,以自己的青丝,将张謇的手迹《谦亭》绣了出来。张謇感慨,写下一诗:

枉道林塘适病身,累君仍费绣精神。美意直应珠论价,余光犹压黛为尘。

张謇和沈寿不近不远地相守了八年,张謇看着沈寿渐渐病入膏肓,几乎将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陪伴她。沈寿生病最后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是张謇陪着她做完的。她将自己平生对刺绣的所学所悟说出来,由张謇做笔录。彼时的张謇已经六十多岁,慈善、教育、企业……他本已分身乏术,却还是挤出时间,替沈寿写下了《雪宦绣谱》。

而余觉此时在外地却陷入了新欢之中,对妻子的病情一知半解,漠不关心。

1921年6月18日,沈寿在南通逝世。她临终前的遗愿,就是葬在南通,不归夫家。在那个年代,沈寿这个决定是急需要勇气的,也算是给了张謇一个最终的回复。沈寿逝世后半年,《雪宦绣谱》发表,张謇在序中写道:'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

沈寿走了,余觉因为承受不住各路小报的污言秽语,最终写出了《余觉沈寿夫妇痛史》这样的奇文,控诉张謇让他'生不得和妻子同居,死不得和妻子同穴',为了作证自己,他甚至公布了所有张謇给沈寿写的诗文、信件。在沈寿死后,他甚至将名字改成'颤口孤鹣',时刻提醒人们他才是那个'受害者'。然无论他如何辩解,在沈寿的墓门石额之上,是张謇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落的是张謇的名字。

沈寿的生前身后事 ,都是张謇出钱料理。她的死,对张謇的打击非常大。在他的日记之中,常常流露出深切的怀念。

七月十五,6,去年此夕,雪宦坐药王庙外看盂兰会灯船也。

九月。十日,移柩至黄泥山。人生至此,方事都已……

张謇给沈寿的悼亡诗之中,也常常流露出浓重的思念:

'何时到屏幛,午倦目与会。'

虽然余觉一直控诉张謇霸占沈寿的绣品,而在沈寿亡后,余觉曾想将沈寿的两幅绣品拍卖,是张謇一直干预,将沈寿的绣品妥善收藏在博物馆之内。

5年后,张謇去世。他的墓与沈寿的墓并不远,但也没有刻意修在一起。这就像他们那八年的感情,相互为伴,发乎情,止乎'诗',始终没有携手相依。

参考资料

胡绳玉——《余觉生平述略》

张謇——《张謇存稿》

余觉——《余觉沈寿夫妇之南通痛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