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茯苓百病不上身,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尤其是这几类人【一点资讯】
茯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不仅可以用于疾病治疗,还可以用于食物补充,具有一定的养生作用。茯苓是一种常年寄生在松树根部的干菌核。李时珍认为《史记·贵策列传》中有茯苓的记载,是“神之灵,盖松木,结而成,故称鬼神之灵,神之灵”。
茯苓虽然是常见的中草药,但其药补兼食的价值值得一提,茯苓也被誉为“八珍”之一。这三个功能都很强大。你知道具体有哪些吗?
1.利尿消肿
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温,入心、肺、脾经。因为茯苓可以通过加强脾肺功能来益水,所以可以益水而不伤正气。凡是小便不利,水湿不畅的病人,无论体质是寒是湿,都可以结合使用。
据记载,治寒湿可与桂枝、白术同用。治湿热,可与猪苓、泽泻同用。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等配伍。虚寒者,亦可与附子、白术同用。在食补的方式上,常煮茯苓麦冬粥和茯苓板栗粥。茯苓麦冬粥的制作方法源于盛辉方,具有滋阴清心、健脾利湿的功效。
2.脾与湿
茯苓具有显著的健脾祛湿作用。研究表明,茯苓对离体兔肠道有直接的舒张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引起的溃疡有预防作用。此外,在实验中发现茯苓还可以达到降低胃酸的效果。茯苓不仅能减少对消化系统的损害,还能刺激脾胃,增进食欲。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茯苓具有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和防止肝细胞坏死的主要作用。
3.养心安神
茯苓对烦躁失眠等精神问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据医案记载,取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制成酸枣仁汤。也适用于身体虚弱、失眠、心悸、头晕等症状的人群。
1.肾虚患者不宜服用
《本草纲目》记载“肾虚、水少、利己或不能自助,或寒、精、滑者,不可服”。这是因为肾虚患者会出现尿频的症状,茯苓以利尿为主。如果还是相反,自然会导致肾虚患者尿频尿急。因此,肾虚患者应避免服用茯苓,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老年人不应该吃太多
根据《医源》中的记载:“如果方便或多次服用,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汗流浃背的人多了,就没活力了,活下去了。”因此,在食疗或药用时,服用量不宜超过15g,尤其是老年人,以免损害身体的活力。无论什么药,使用时都要按时按量服用。老年人已经很虚弱了,应该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