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浅谈
看农广天地,学习了芡实的栽培过程,
发现里面的芡实,长得和石榴一样,没有刺。
在植物志上,芡属只有芡实一个种,描述是有刺的。
植物图像库中,芡实也只有一种,
不过芡实这个种里面,
上传图片的人,上传了带刺的和不带刺的两种。
芡实图片网址链接:http://ppbc.iplant.cn/sp/15017
我们一起看一看古人对芡实的认识,
除了我们常见的图片这种芡实外。
农广天地里面的芡实,在不老不嫩的时候,会把皮剥掉,
这样的芡实是白色的,和我们做药的这种不一样。
这里可以类比我们前面说的莲子,
超链接:脱皮白莲子红莲子。
芡实(Euryale ferox)来自于睡莲科,芡属。俗名鸡头莲、鸡头米。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
沉水叶两面无刺,叶柄无刺;
浮水叶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皆有硬刺。
萼片外面密生稍弯硬刺,花瓣紫红色。
浆果球形,直径3-5厘米,污紫红色,外面密生硬刺;
种子球形,直径10余毫米,黑色。
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我国南北各省,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生在池塘、湖沼中。
种子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及制副食品用;供药用,功能补脾益肾、涩精。全草为猪饲料,又可作绿肥。
【基源】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
表面有棕红色或红褐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
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
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检查】
水分不得过14.0%。
总灰分不得过1.0%。
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8.0%。
【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芡茎三月生叶贴水,大于荷叶,皱纹如,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皆有刺。
其茎长至丈余,中亦有孔有丝,嫩者剥皮可食。
五六月生紫花,花开向日结苞,外有青刺,如猬刺及栗球之形。
花在苞顶,亦如鸡喙及猬喙。
剥开内有斑驳软肉裹子,累累如珠玑。
壳内白米,状如鱼目。
江南产者,其喙红紫光润无刺,
自扬而北产者,喙有刺而青绿为异。
书中首次提出了芡实果实,分有刺和无刺两个品种。
《中国植物志》只记载浆果“外面密生硬刺”。
实际上芡实还存在另外一个变种,即通常所说的苏芡。
南芡实植株较大,浮水圆叶直径1.5m,最大可达2~2.5m,花有紫白两色。
果实无刺,比有刺的北芡大,种子直径1~1.5cm。
苏州芡实,又称南芡,产于苏州,吴县太湖一带,除叶背叶脉有刺外,果实、果柄及叶柄均无刺。
果实及籽粒较大,糯性,煮食不易碎裂,品质佳。
刺芡历史沿用的野生品种,其叶面、叶背、叶柄和果实都有刺。
苏芡以苏州“南荡芡实(简称南芡)”最著名。
早在明朝《昊邑志》中就有“芡出黄荡”的记载。它质优高产,种仁色白,质细粘糯、香味浓郁。
而刺芡籽粒小,粳性,品质差,多野生,称为“北芡”。
苏芡现在作为食品以出口为主,药用基本以刺芡为主。
新者煮食良。
涩精药,连壳用亦可。
鸡头菜即役菜(芡茎也),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
根:主治小腹结气痛,煮食之。
土人善纪孕实时日,
如期采取,则壳柔肉糯,
早则壳烂肉未凝,迟则壳坚肉粳老矣。
其果实农历八月采收,采收的或早或迟都对芡实品质,有一定影响。
《新修本草》:芡实,去皮作粉,与菱粉相似,益人胜菱。
《本草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
《本草经集注》:“能令小儿不长。”
《食疗本草》:“生食动风冷气。”
《本草衍义》:“食多不益脾胃气,兼难消化。”
《本草蒙筌》:“婴儿食形体矮小。”
《本草从新》:“大小便不利者勿服。”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芡实的本草考证 宋晶 吴启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南京210046
(2)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