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死前,力排众议让孙权继位,为何孙权后来对其后人如此寡恩

兴平五年,公元195年,20岁的孙策,仅仅拥有一支近千人的军事小队而已。

然而,5年后,26岁的孙策,已经是整个江东地面上的无冕之王,整个江左之地已无人能与之争锋,连曹操也要与孙家联姻示好。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幻。5年前,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到,江东征服之旅会如此顺利;而5年后,他更没想到的是,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趁袁曹大战更进一步时,意外却先来临了。

公元200年5月,孙策遇刺,随后重伤不治。所以,病床上的小霸王不得不收敛锋芒,思考该由谁来继领江东,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业。

01

关于继承人,表面上看,孙策有三个选择,二弟孙权、三弟孙翊、儿子孙绍。但事实上,要想孙家的事业可持续发展,孙权是他唯一的选择。

首先,孙策并没有真正完成对江东的征服。

看起来,孙策从军事上占领了江东,但事实上,江东社会的真正掌控者-江东士族们,并不希望孙家成为江东的主人。

至于原因,子彧曾在《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一文中详述,此处不再赘述。总之,江东士族一直视孙家为侵略者,为此孙策杀了很多人也没能令江东士族臣服麾下。

许贡向曹操暗通款曲,死后其门客刺杀孙策,等等事件,都在反映着这一事实。

然而,不搞定江东士族,孙策在江东始终是无根之水。所以,孙策必须要选择一个政治手腕突出、能够搞定江东士族的接班人,而不是一个像他一样的军事小霸王。

所以,性格浮躁、类似孙策的孙翊就被排除在外了。

其次,孙家的外部敌人还有很多。

除了内部不稳,当时华夏大地上,很多军阀都对孙策手握江东地面眼红的很,比如孙家的世代仇敌荆州刘表,比如手握献帝、早已在孙家埋好暗线的曹操。

如果江东此时有变,甚至于幼主临朝,那无疑会令孙策努力争来的这一亩三分地拱手于人,孙家将不会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就决定了,孙策的继承者必须是一个有独立断事能力的成年人,而不可能是他年仅2-3岁的儿子孙绍。

所以,想要保住孙家甚至发展孙家的这点产业,性格沉稳、胸有城府、且已满18岁的孙权,是孙策继承人的唯一选择。

这一点,病榻上的孙策很清楚,所以在众人推举孙翊的时候,孙策没有听从,而是力排众议,选择了让孙权继承他的位置。

02

30年后,公元229年,当年的少年孙权,已经成长为与曹刘并驾齐驱的枭雄。

这一年,石亭之战大胜,孙权趁热打铁,在武昌宣布即皇帝位,建国号吴,改元黄龙。

然而,他的兄长孙策当年将位置传给他,他却没有准备将帝位传回孙策一系。

当年,孙权以长子孙登为太子,以陆逊为辅镇守武昌;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追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去世时,大约有一子三女,长子孙绍受封吴侯,后改封上虞侯;三女分别嫁给了江东四大家族的陆逊、顾邵和朱纪。

并且,孙绍几乎没有参与什么东吴的军政,只在制定礼仪等事件中有少许的记录,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

可见,孙权不仅不准备将位置传回给孙策一系,还极力的让孙策的后人远离权利中心,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宗室王侯就好了。

后世很多人对比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对叔父司马师的做法,来指责孙权薄情寡恩,不知感激孙策的传位之恩,不仅没有给孙策追尊皇帝,连对待孙策的后人孙绍也如此薄情。

但事实上,当初孙策是别无选择,但此时的孙权却不是,对于他来说,让孙策的后人淡出政治,或许是对孙氏皇族、对孙策后人最好的选择。

03

对于孙权是否薄情不好定论,但孙权对于继兄统江东这一点,应该是颇有微词的。

时间回到30年前,公元200年,孙权刚刚即位的时候。

孙策死后数年,整个江东地面上瞬时动荡不安。豫章、会稽等地山越数万趁机叛乱,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叛乱。甚至连孙权的弟弟,丹阳太守孙翊也被部下杀死,连带还杀了宗室孙河。

不仅如此,宗室内部很多人也并不认可孙权的地位。

公元200年初,曹操令子曹彰娶了孙策堂兄孙贲的女儿。孙权即位后,孙贲之弟孙辅担心孙权不能保有江东,竟通过侄女的关系,与曹操暗通,准备献地于曹操。

孙权的另一位堂兄,叔父孙静的长子孙暠,更是直接兵向孙权驻地会稽,准备武装夺权。

这就是孙权即位之初,江东的局面。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本就不服的江东士族们还会将多少涌动的暗流带到明面上来,还真不好说。

面对这种局面,孙权一面以孙策留下的辅臣张昭、周瑜为师,一面果断亲率大军平定李术的叛乱,又遣人平定山越叛乱,可谓雷厉风行,很快孙权就打败了李术、平定了山越,收编余众4万余人。

在明面上的平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江东士族了。孙权的办法很简单,我孙家已是江东之主,总有些贪图名利的士族会选择服从,我先搞定愿意服从的,再通过他们搞定江东士族。

孙权的这一招很管用。很快,通过相互举荐,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选择与孙氏政权合作,江东士族代表朱张顾陆、盛魏虞周,有一半都有了代表。

有了这些人的合作,孙权的地位很快也就得到了江东地面上的普遍承认和支持。

紧接着,孙权又厚待牺牲的宗室孙、孙河遗孤,软禁孙辅,安抚团结宗室势力。

公元203年,当这一切完成的时候,孙权才真正成为人人信服的江东之主。

但他不仅仅是继承和代替了孙策的位置,而是把孙策建立的毛坯房,变成了一块精装修的、稳定的后花园。

孙权的功业还不仅于此,孙策留下的仅仅是江左四郡之地,而到229年称帝的时候,孙吴帝国的疆域涵盖了荆州、扬州大部和交州全部,扩大了一倍有余。

所以,孙权的心中,虽然继承了一些来自兄长的基础,但这个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而不是已经去世30年的哥哥孙策。

04

不仅如此,自203年以来,孙吴军事集团一直是以孙权为核心进行发展和壮大的,当初孙策留下的班底本就单薄,而核心人物周瑜已逝、张昭赋闲,所以,孙策一脉,已缺乏事实上的支持。

而孙权的儿子们的势力却在茁壮成长,孙权有了更多的选择。

长子孙登的周围,已经团结了诸葛恪、顾谭、陈表、张休等孙吴二代才俊,号称太子四友;次子孙虑以武闻名,已担任镇军大将军。

这些不能完全说出自孙权的私心,但事已至此,就算强行扶孙绍上位,孙吴的臣僚们也是不会认可的,或许孙吴的内部争斗还要提前。

因此,不管是私心,还是出于公心,让孙登成为太子,继承孙吴的事业,怎么都比孙绍要好。而既然有孙策之子的身份,那么让孙绍远离政治中心,无疑也是对孙绍最好的保护。

因此,综合来看,不给孙策追尊帝号、让孙绍远离权利中心、让孙策的女儿与江东士族联姻,孙权如此对待孙策和孙策的后人,不管是对孙氏皇族,还是孙吴帝国,都是最好的选择。

文/子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