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乐队在演出中必须做到这三点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试论戏曲乐队应该关照舞台演出的三项原则(张晓湧)
中国的戏曲,从音乐的角度上讲,就是中国的歌剧、音乐剧,不仅自始至终以音乐贯穿,表演的主要部分唱、念、做、打、扮、舞、绝都由乐队制约、烘托,可以说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戏曲。由此可见,戏曲乐队在戏曲表演中具有无可争议的决定性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乐队在戏曲表演中的决定性作用,戏曲乐队应该遵循戏曲的审美特征,密切关照舞台表演,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一、戏曲乐队必须坚持戏曲“以虚代实、虚实相生”的原则
中国的戏曲艺术,和话剧的最大不同点,在于话剧的表演体现生活的原型化,戏曲的表演体现生活的艺术化。话剧表演的所谓生活化,不仅要求言谈举止要保持生活状态的基本特征,就连舞美设计诸如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灯光、音响等等也要保持生活状态的基本特征。上楼要有楼梯,喝茶要有茶壶、茶碗真倒水真喝,有的话剧连道具真毛驴都能够上台。
而戏曲表演的所谓艺术化,与话剧迥然不同,第一特征就是以虚代实、虚实相生。戏曲的表演把生活的原型化上升、提炼到艺术化,即美化了的艺术真实,强调形拟,突出神似。人物说话,或以诗词、韵白,或以唱词,即便散白也近朗诵,不似生活语言,胜似生活语言,令观众感觉妙不可言。《贵妃醉酒》的酒杯是真的,酒是假的,喝酒的动作也是夸张的、变形的,根据情绪的变化依次渐进激化,都是舞蹈化的艺术真实;《秋江》的老艄公有桨无船,以桨代船,胜似有船,全凭舞蹈功夫;《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骑马上山,有鞭无马,以鞭代马,胜似有马,尽显舞蹈魅力。
戏曲的以虚代实、虚实相生,是由整体演职员共尊、共守、共享、共用构成一体方可实现的。其中乐队不仅不可缺少,还统摄灵魂于始终。
戏曲乐队在以虚代实、虚实相生中的特殊作用,和音响、灯光一样,是舞台上的有形之物不可替代的。从概念上说,戏曲音乐,既是舞台上的第二时空,又是故事情节的无形线索,还是人物情感的隐性色彩。这是行家、明哲摸得着、看得见、悟得出的审美感觉。
作为戏曲乐队演奏员,也必须明确此中奥妙。
二、戏曲乐队必须坚持戏曲“以情带声,声情互动”的原则
戏曲戏曲,以曲演戏。戏曲中的“曲”系指音乐,音乐主要指唱腔。戏曲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以做功为辅、以唱功为主,唱功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以情带声、声情互动。这就要求演员要设身处地地化入角色,进入情境,达到角是其角、人是其人、事是其事,才能以情带声、声情互动。为达到如此艺术水准,必得借助音乐。这就要求乐队演奏员和演员一道心领神会、融为一体、同感同受、俱悲俱欢。所以要求演奏员的音乐要随情节走,唱腔音乐要随情感走。乐器演奏要和演员的演唱一样,要以情带声,声情互动,借以达到演奏与演唱的和谐一致、天衣无缝、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三、戏曲乐队必须坚持戏曲“巧自因熟,熟能生巧”的原则
戏曲的演出,不同于影视剧生产摄制一次终生不变,戏剧要一场一场重复地在现场演给观众观看,因此,演员极易懈怠,极易越演越次。若想越演越好,就必须要求演员“巧自因熟,熟能生巧”。
这是说演员,伴奏员也是如此。伴奏员除了解决思想懈怠之外,还要解决技法技巧和认识观念问题。
从配器的角度来看,乐队的所有乐件都属于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乐件的演奏,必须达到“巧自因熟,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是从技术、技法上的要求,不容忽略。
尤为重要的是,演奏员的伴奏,重在“伴”上。比演奏技法、技巧更应引起重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熟悉剧情,把握好矛盾冲突;
二要分析好人物的情感层次,拿捏好伴奏的情感分寸;
三要理解剧目的主题思想,确立音乐的思想内涵,突出剧目主题的表达;
四要明确剧目的特色风格,以便使整个音乐的风格和整个剧目的风格达到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这四个方面,是比技法技巧更为重要的,又恰是大多数演奏员最易忽略的。我们必须指出,这四个方面,是比伴奏的技法、技巧更高的“伴功”,也是作为合格、出色的乐队演奏员应该具备的高层次的艺术修养。
当今的戏曲艺术,在现代科技的提升下,已经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生面,一切都在革新,都在发展,都在创造。戏曲乐队应该在未来戏曲的涅槃、更生时刻,起到更大的催生作用。